刘劲杨:探究当代复杂性科学的新定位
在技性科学时代,科学不再只是基于学术兴趣的纯粹真理寻求(模式1),更体现为基于应用情境对复杂实在的把握(模式2)。依据模式1,复杂性科学的目标是揭示复杂现象背后的普遍规律,理论优位取向,力求实现新的科学统一;依据模式2,复杂性科学是基于应用情境对各类复杂系统行为的应对,实践优位取向,强调跨学科、多学科合作解决问题。当代复杂性科学总体越来越呈现为技性科学的模式2形态,影响深远。
张志伟:从自由因、自因到自律——康德的形而上学革命
形而上学的“自由因”是前康德的形而上学观念,“自因”是笛卡尔尤其是斯宾诺莎(也包括莱布尼茨)的观念,把形而上学的“自由因”与近代哲学的“自因”落实到意志的自律则是康德的伟大贡献,为了解决自律中的矛盾,康德引入了目的论的架构,为黑格尔最终完成形而上学这门科学提供了关键性的启发,以至于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康德就没有黑格尔,也就没有我们今天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看到的形而上学的完成与终结,因而康德形而上学革命的重要意义难以估量。
张文喜:对知识财产权的哲学追问:中国自主知识财产权知识体系建构
现代西方的知识财产权制度受到作者个人权利尤其是私有制思维的规定。尽管如此,它仍然要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观点来限制知识财产权理论的有效范围,并正因为如此而不应耽于对自然财产权认知、知识财产权化思维的俯首称臣。比把作者个人权利定义为某个道德原则更为根本的是,它首先定义的是运用于人类的制度性权利。从历史线索、哲学叙事、制度性权利和知识建构等观点审视,知识财产权的源起和发展中贯穿的是以公有制为原型或以私有制为原型间的斗争,它遭遇到的是西方生活方式的霸权和民族国家独立自主性知识理论的不同抗争,而作者个人权利不过是现代知识财产权文化中的一个对位点,也需要在制度性权利安排和可用于所谓的集体福祉原则中予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