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悟道·植美自然|哲学院开展2025年春季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日期:2025-05-222025年5月17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2025年春季“耕读悟道,植美自然”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南区开展。哲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肖晶,党团学办公室主任卫一帆,团委书记蔡欣欣,学院办公室秘书李京徽带队,哲学院2022级、2023级近70名本科生参加。
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由上庄实验站站长助理陈少方老师主持。陈少方热情欢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师生的到来,介绍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的建设发展与此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与注意事项。此次活动由上庄实验站提供劳动教育活动支持与教学指导,内容涵盖玉米播种、植树体验、蔬菜采摘及中药材移植等多个实践项目,为同学们提供了亲历农事劳作、感悟劳动价值的宝贵机会。
肖晶作开班动员,她指出,劳动教育的核心是让同学们在情感共鸣中认同“一切劳动都值得尊重”,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她鼓励同学们在劳动中提升认识世界的广度和深度,培养积极应对困难挑战、增长本领能力、磨炼意志品格的行动姿态和精气神。将抽象的劳动理论转化为对国家发展现实的理解,未来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
2022级强基计划哲学班的张殊翟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他表示,劳动教育不仅帮助大家感受书本之外的世界,更提供了一个将理论学习转化为现实体验的契机——“用汗水和脚印去播种,去收获,去呼吸,去释放,在耕种中共同悟道,把这段经历作为大学生活中值得铭记的一次精神洗礼。”
课程实践
在上庄实验站科教服务中心主任魏春、站长助理王占森、高级农艺师张旭、站长助理陈少方等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分组完成了四项主要课程实践。
上午,同学们在田间学习玉米播种与中药材薄荷移植。教师现场讲解耕层深度控制、植株间距计算等技术要点,同学们分组实施开沟、播种、移植等操作,在实践中掌握农业技能。
下午,同学们有序开展植树和蔬菜采摘活动。植树过程中,大家两两分组共同完成挖坑、定植、培土等种植流程;蔬菜采摘环节,同学们走进菜园,对萝卜、菠菜等作物进行采摘。活动中,同学们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也在协作互助中增强了团队意识和合作本领。
结班交流
在结束一天的充实劳动后,哲学院师生围绕劳动教育中的体悟展开交流分享。结班交流会由蔡欣欣主持。
2022级强基哲学班的任彦杰同学表示,此次劳动实践中的最大感受是同生活世界的紧密联结——在播种与收获中,更加真切地感知到了“劳动”这个抽象概念所承载的的具体意涵,也体会到了个体与他者、与集体的共在意义。
2022级哲学本科班的李天昊同学在分享劳动感悟时谈到,此次与同学们共同植树、采摘果实的经历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感动,在一起挥洒汗水、种植果树、采颉果实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劳动的意义。他表示,在人工智能如此发达的当下,通过双手创造成果、与同伴协作劳动,更显得弥足珍贵。
2023级强基哲学班的潘至恺同学则从“粮食问题”谈到“哲学理念的现实化”,指出自由与尊严的实现不能仅依赖抽象思维,更需通过劳动将其落地。只有我们将抽象的理念付诸实践,经过知识、技术与伟大的劳动,“人有免于饥饿的自由”才能真正成为现实。正因如此,劳动是最光荣的,而人民是最伟大的。
2023级哲学本科班的刘祾恺同学提到“尊重、实践、充实”是这次活动的三重收获,他表示,通过田间实践懂得了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的必要性,也在哲学式的思考之外感受到了一个充盈的实践世界。劳动是实践、耕耘、奉献、创造,更是一种“回到现实”的充实感。
2022级PPE实验班的肖世勋同学表示,经过此次劳动实践,他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力量与自然的魅力,感悟到了人与自然的深刻连接,并认为劳动不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一场知识的积累和心灵的滋养。
2022级哲学本科班的刘嘉雯同学结合自己在四川的田野调研经历,表达了对农民长期辛勤劳作的敬意。她认为,此次实践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宝贵学习机会,并期待今后有更多科技力量投入农业发展,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
卫一帆做交流会总结发言。她回顾了同学们在播种、移栽、植树、采摘等环节中的投入、协作与真实的快乐,这些细节展现出的“劳动”不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团队精神的凝聚、责任感的觉醒。她鼓励大家把劳动中的体悟带回课堂,通过“身体力行”去“格物致知”,让“劳动精神”成为学习和生活的底色。
后记:在大地上书写哲学的实践课
一天的劳动实践虽然短暂,但我们将永远记得今天泥土的温度,记得劳动赋予我们的成长与启迪。此次哲学院的劳动教育活动不仅是一次课程实践,更是一堂深入现实、触动精神的哲学课。哲学院将持续深化劳动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以“知行合一”为目标,在劳动中体认世界、在实践中磨砺精神,在未来更广阔的舞台上,以青春之力肩负社会责任、回应时代呼唤。
图片|刘嘉雯 李涛
文案|段泽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