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院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 学习学校党委在最新一期《求是》杂志发表的文章和 秋季学期工作部署会精神
9月20日,哲学院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学习学校党委在最新一期《求是》杂志发表的题为《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的文章和学校2023—2024 学年度秋季学期工作部署会精神,哲学院党委书记张鹏举主持学习会,哲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党支部书记、党员代表参加学习。
-
党建第一课丨哲学院党委书记张鹏举为2023级新生讲党课
09-18
-
哲学院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课程集体备课会
2023年9月12日,哲学院在人文楼500会议室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课程集体备课会。备课会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课程背景、课程安排和课程的核心内容展开。哲学院副院长张霄教授主持备课会,全体授课教师参加。
09-14
-
哲学院“大师讲大道”专业引航第一课开讲
9月9日下午,著名哲学家、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的重要开拓者、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刘大椿先生以“科技审度与新科技文化”为题,向全体新生讲授“大师讲大道”专业引航第一课。专业引航第一课由哲学院院长臧峰宇教授主持。
09-10
臧峰宇丨“第二个结合”与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文化传承发展,将“古今中西之争”转换为文化古今相通与文明交流互鉴,以交融会通的方式促进了文化“涵化”。“第二个结合”形成的新文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
陈先达丨哲学与答案
据说哲学是没有答案的,只有问题,尤其是没有唯一的答案。因此,哲学是永远的提问;有答案的是科学,无答案的是哲学。这种说法正确与否?如果此说成立,哲学就无是非对错,可以信口胡言。这样的哲学还有什么意义?
郭湛|试析中国式现代化之“式”
不同于“中国的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之“式”,可以说是某种逻辑的“式”。事物之“式”使此事物不同于他事物,具有某类事物质的规定性,即事物的某种典型性。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长期、曲折和迅速的发展,我们现在正处于中国现代化历史发展中渐趋成熟的具有某种典型性的发展点上。在这样的发展点上,普遍意义上的“中国的现代化”,正在向特殊意义上的“中国式现代化”转型。中国式现代化之“式”,从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关系中加以考察,就其基本涵义而言,大致有六个层面应该加以思考和讨论:(1)中国现代化的形态即形式之“式”;(2)中国现代化的活动即方式之“式”;(3)中国现代化的样态即模式之“式”;(4)中国现代化的结构即构式之“式”;(5)中国现代化的程序即程式之“式”;(6)中国现代化的规则即法式之“式”。贯穿所有这些层面的“式”之中的,是作为主体即人的目的、价值和取向。由此就形成了纵横贯通于其中的历史和逻辑的关系,需要各门科学包括哲学的研究来揭示和把握,从而有助于引导中国式现代化主体人的认识和实践。
【时代青音】陈先达、臧峰宇对谈:如何在时代语境中推进文化的实践转化
为创新做好网上理论传播工作,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下,光明网推出理论学者助力计划,开设“时代青音”专栏。
刘永谋丨数字中国的治理意涵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中国建设要服务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须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