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蓝:如何帮助自己和同伴走出低迷的情绪
2017-02-13第四届国际佛学论坛:菩提心思想与实践暨《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出版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2017-02-132014年11月1日上午9时,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四届国际佛学论坛:菩提心思想与实践暨《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出版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第二报告厅拉开帷幕。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魏德东副教授主持。下坝嘛通寺、大庆富裕正洁寺、沈阳北塔法轮寺住持夏坝仁波切、西藏扎什伦布寺琼布活佛、四川各莫寺退任堪布岗哇活佛、浙江上虞多宝讲寺宗川法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韩东晖教授、北京佛教居士林理事长夏法圣等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高僧大德与社会贤达共18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田洁:集体意向性如何可能
2017-02-1310月22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第六期哲学沙龙暨教师论文发表会在人文楼六层会议室举行。本期哲学沙龙由田洁博士主讲,主题为集体是否可能有意向性,哲学院常务副院长韩东晖教授主持,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段忠桥教授评议。哲学院院长姚新中教授、刘晓力教授、欧阳谦教授、副院长温海明教授、刘畅副教授、刘玮副教授、曹南来副教授参加了本次沙龙。
“张立文教授执教55周年暨和合学与中国哲学创新” 研讨会召开
2017-02-13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张立文教授提出和合学,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当今“和合”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2014年,是张立文教授执教55周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与孔子研究院联合举办“张立文教授执教55周年暨和合学与中国哲学创新”学术研讨会。
利玛窦与晚明士大夫之间的对话——《天主实义》新书座谈会
2017-02-132014年10月21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论坛”第67次报告暨主题为“利玛窦与晚明士大夫之间的对话”的《天主实义》新书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五层会议室举行。此次新书座谈会由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温海明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梅谦立(Thierry Meynard)教授、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何光沪教授发言,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杨慧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姚新中教授、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唐文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刘素民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雷立柏(Leopold Leeb)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曹南来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韩振华博士、商务印书馆文津公司编辑肖尧先生等参加了本次座谈会。
刘晓力:记我心中的康宏逵先生
2017-02-13在中国学术圈,“康宏逵”是一个有争议的名字。在许多未见过康先生的年轻人眼中,他是个“毕生为中国逻辑的现代化与纯洁性呐喊”的传奇人物,敬佩有加;对于另一些人,“康宏逵”则意味着偏执和斗争,多有微词;但无论如何,真正了解他接近他的人,对他的学问无不由衷地敬佩。依我看,先生的远见卓识、他在逻辑和哲学上超越同时代人的博学深刻、他做学问的谦逊和精致,当今中国逻辑界无一出其右者。
利玛窦与晚明士大夫之间的对话——《天主实义》新书座谈会
2017-02-132014年10月21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论坛”第67次报告暨主题为“利玛窦与晚明士大夫之间的对话”的《天主实义》新书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五层会议室举行。此次新书座谈会由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温海明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梅谦立(Thierry Meynard)教授、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何光沪教授发言,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杨慧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姚新中教授、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唐文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刘素民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雷立柏(Leopold Leeb)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曹南来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韩振华博士、商务印书馆文津公司编辑肖尧先生等参加了本次座谈会。
郭湛教授、郝立新教授、张文喜教授参加“全国哲学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研讨会
2017-02-132014年10月11-12日,“全国哲学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研讨会暨2014年全国哲学院(系)院长(主任)联席会议在徐州江苏师范大学举行。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秘书长郭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秘书处办公室主任张文喜教授参加会议。郭湛教授代表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致开幕词,郝立新教授结合中国人民大学实际就哲学及伦理学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草案做了发言。
哲学院刘玮副教授专访:在大学要学一些“超凡的东西”
2017-02-13受访教师简介:刘玮,生于1980年,北京人。1999.9-2003.7于北京大学学习,获哲学系/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双学士学位;2003.9-2006.7于清华大学学习,获哲学硕士学位;2006.8-2010.8于香港中文大学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2010年12月加入人大哲学院,目前是哲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政治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古希腊哲学、西方伦理学史、西方政治哲学史。
林安梧:从「新外王」到「新内圣」——论「儒.道.佛」对台湾现代化社会建立的作用
2017-02-132014年10月13日下午2时,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中国思想与文化研究院院长、元亨书院创办人林安梧教授访问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并于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五层会议室举行了结合台湾社会现实的从「新外王」到「新内圣」的讲座。
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家麦克莱伦教授做客人大哲学院
2017-02-139月24日上午,享誉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家大卫•麦克莱伦教授做客人大哲学院,阐释“马克思视野中的亚细亚社会”。讲座由哲学院臧峰宇副院长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云飞教授、哲学院罗骞副教授以及数十位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讲座。
中国人民大学77周年校庆 校友返校共述人大情怀
2017-02-13陈先达教授应邀出席建国65周年国庆招待会
2017-02-13中国人民大学77周年校庆 校友返校共述人大情怀
2017-02-13秋意浓时续前缘 中俄学谊伦理牵 —— 人大暨中国伦理学代表团访问莫斯科大学侧记
2017-02-13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组织,人大暨中国伦理学代表团在中心主任葛晨虹教授率领下于2014年9月28日至30日访问了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并与对方进行了广泛而富有成果的学术交流。代表员成员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焦国成、肖群忠、温海明教授、郭清香、张霄副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湖北大学江畅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周中之教授、《道德与文明》主编杨义芹研究员、《齐鲁学刊》杜振吉教授、江苏师范大学陈延斌教授、黑龙江大学关健英教授、东北农业大学武卉昕教授一行13人。
朱高正:从康德到朱熹
2017-02-139月17号晚上6点半,主题为“从康德到朱熹”的讲座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113教室举行,朱高正教授主讲。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温海明教授担任此次讲座主持人。众多学生和教师参加了此次讲座。
黄玉顺:中国正义论
2017-02-132014年9月24日中午12:00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六层会议室,举办了由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政治哲学系列第一期讲座,此次开讲,我们有幸请到了来自山东大学高等儒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玉顺教授,做以正义论为题的演讲。黄教授凭借其深厚的中西哲学功底,特别是存在主义哲学、现象学和儒家哲学,致力于中西哲学之比较,之后又继续深入儒家哲学的研究,并提出“生活哲学”的命题,而其这次演讲的题目正义论则是其“生活哲学”一个层级的侧面展开,在此次演讲中,他主要谈论了正义论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特别是在儒家的仁义理智中的展开和表现。
哲学院张旭副教授专访:一个人的通识教育之旅
2017-02-13新学期伊始,哲学院开设的全校选修课程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尤其是外国哲学教研室的张旭老师所开设的原典选读类课程,在历经多个学期的沉淀后,经学生们口耳相传,广受选课学生的赞誉。他在本学期开设的“西方经典普及系列:莎士比亚与哲学”一课,选课人数更是突破1300人,创下全校通选课课程选课人数的新记录,另外两门课“西方经典普及系列: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和“西方经典普及系列: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的选课人数也都有六七百人。之前全校通选课的记录保持者是张旭老师在2011年开设的“西方经典普及系列:柏拉图的《理想国》”一课。应广大学生要求,我院新闻中心对张旭老师进行了专访,深入了解张旭老师的教学理念和精神生活。
姚新中院长率哲学院代表团访问美国高校
2017-02-13为进一步提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国际化水平,加强哲学院师生与美国学者的交流与合作,2014年9月14—19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姚新中教授率副院长魏德东、副院长臧峰宇、院长助理刘玮、外籍教师Daniel Lim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访问,与上述美国高校哲学系、宗教系、东亚系的负责人和相关学者探讨今后互派学生和访问学者、共同举办学术工作坊、联合主办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实质性合作事宜。这次访问加强了哲学院与美国高校相关系所的联系,为今后进一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