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院举办2022年新生大会暨“大师讲大道”专业引航第一课
日期:2022-09-269月25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2022年新生大会暨“大师讲大道”专业引航第一课在逸夫会堂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教授出席大会并致辞。哲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臧峰宇,哲学院党委书记张鹏举,副院长刘劲杨、张霄,二级教授欧阳谦、牛宏宝,各教研室教师代表、全体新生班主任、学院学工团队、管理团队和全体2022级新生参加会议。会议由张鹏举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教授代表学校欢迎各位新同学进入人大哲学院,开启人生新的起点。郑水泉副书记表示,人大哲学拥有着光荣历史和悠久传统,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第一个哲学系。66年来,人大哲学院完成了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很多首创,成为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配备最齐全、人才培养体系最完善的哲学学科。人大哲学人的身份凝聚着66年的恢弘历程,也承载着无限的时代期许。
郑水泉副书记强调,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中国人民大学“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从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等方面,对学校今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广大青年学子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站在以人民为中心、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阐释了青年学子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大问题。这正是人民大学的办学初心,也是无数人大人的实践写照。
郑水泉副书记向全体新生提出“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传统与未来、变易与不变的关系”和“思想与行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三个哲学问题,邀请全体哲学院新生在中国人民大学精神底蕴的习染下,在哲学智慧的引领下,以人大哲学人的典型方式,真切地认识自我、理解世界、感受现实、因应时代,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答案。
在校生代表、2020级本科生王雨菲代表哲学院全体在校生欢迎新生到来,并且向新生们介绍了她心目中极其温暖的人大哲学院。王雨菲用“家庭”来比喻人大哲学院:这里的老师如家人们一样温暖,和蔼近人,不仅在学术上为同学提供细致的指导,在生活中也为同学们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
新生代表、2022级博士研究生潘昱廷将自己的求学心得分享给所有新生同学,并与大家共勉:关注身心健康、保持勤奋刻苦、坚守学术底线。她表示,全体博士新生将共同端正学风,树立正气,慎独笃行,践行良知与美德的内省与外化。
新生代表、2022级硕士研究生姜卓君以“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学哲学”为线索,探讨哲学在当代的意义和自己学习哲学的原因。她提到,哲学来源于人类自身最为纯粹的好奇之心。在当代,对哲学的“好奇”意味着人类对自身存在的探索和对世界存在的追问。
新生代表、2022级哲学院PPE班本科生钟灵欣表示,PPE专业培养目标中提到的具有“扎实的哲学功底,强烈的现实关怀,杰出的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正是她对自己未来最大的期望。哲学为自己带来了巨大力量,它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让自己获得开放性、批判性和逻辑性。PPE学子期待在PPE专业的发展中与世界增加交流、相互合作、相互促进,期待在PPE专业成长为兼具深厚学理基础和宽阔学科视野的跨学科人才。
新生代表、2022级强基哲学班本科生郭默志结合自身经历表达了对哲学的理解和对未来学习的展望。他表示,自己喜爱哲学的原因很多:哲学问题趣味十足,在历史上对人类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当代以及未来的重大问题也有待哲学学科参与解决。作为今年中国人民大学第一封录取通知书的获得者,他表示这是学校给予自己的莫大鼓励与鞭策,未来自己将更加潜心学习,努力成为一名对人民、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做到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2022年,哲学院共邀请7名专任教师和管理骨干担任哲学院新生班主任。在新生大会上,哲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臧峰宇为全体新生班主任颁发了聘书。
教师代表、2022级强基哲学本科班班主任马建波用幽默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老师们对哲学院新生的祝福。同时,马建波老师也代表全体教师对新生提出期望:希望全体新生不仅要抱着求学之心来到哲学院,更要怀抱着超越之心与创造之心来到哲学院,在全体同学的求学之路上,哲学院全体教师甘愿成为帮助学生攀登高峰的“肩膀”,帮助同学们不断地创造丰碑、书写传奇。
哲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臧峰宇以“思考”“珍惜”“希望”三个关键词为主题寄语新生。
臧峰宇表示,作为爱智慧的动态过程,哲学是以“思”来确认自身的。首先,大家应当掌握哲学的思想传统和基本的概念、范畴、命题、方法,这就要学好哲学史和哲学经典著作,在一种开阔的历史视域中理解哲学的生成。其次,我们在时间中经历的岁月具有不可重复性。哲学为我们经过的不可重复的岁月赋予意义的规定,正是意义的规定使过去的事情在我们心中成为永恒。他希望全体新生珍惜与师长相伴的岁月,在学习和校园生活中彼此了解、学学相长。第三,希望是哲学的本真精神,一个深谙哲学真义的人是常怀希望的。在朝气蓬勃的青春岁月,希望是照亮我们前行道路上的理想之光,是自我实现的精神动力。他寄语全体新生在哲学的学习中形成超越自我的勇气和能力,并将其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气质,在深入思考中确认希望之于人生的价值。
臧峰宇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向青年学子提出殷切希望,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他用这段话与大家共勉,希望同学们成为学养深厚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和合学”创始人张立文先生以“如何学好哲学”为题,向全体新生讲授“大师讲大道”专业引航第一课。专业引航第一课由臧峰宇主持。
张立文先生以“大学之道”为线索为同学们分析了学哲学最重要的五个字——“学”“问”“思”“辨”“行”。“学”指的是学习哲学经典的主要思想,是将视野面向世界、面向人类的“博学”,要将哲学史上的思想为我所用、为我所学。“问”指的是问题意识和反思精神,是要求每个个体抱着问题意识向社会请教、向世界请教、向人民请教、向书本请教。“问”是我们对每件事、每种理论、每个结论都要问个缘由,这是人类思想开启的窗户,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思”是反思,是教人如何思考、如何觉醒、如何把握大道;反思是人对自然、社会、人生在不断实现过程中获得的一种自我反省的思维能力,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从否定性中获得真理。“辨”是“明辨是非”,随着时代变化,许多概念的内涵与原来产生了较大差异,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审慎的分析,从语义、义理和整体性上进行分析,明辨是非、明辨真理。“行”就是实践,实践是人的生活方式,新的思想、理论、思维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创造。通过实践才能得到再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趋近真理,这是“实事求是”的根本意蕴。
张立文先生希望哲学院全体新生认真体悟这“五字真言”,扎实、勤奋练就过硬的本领,将来为祖国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