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委副书记郑水泉教授在2022年哲学院新生大会上的致辞
日期:2022-09-26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22年哲学院新生大会暨“大师讲大道”专业引航第一课。首先,我谨代表学校,欢迎各位新同学来到人民大学,开始人生的新起点!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创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第一个哲学系。66年间,人大哲学院完成了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很多首创,例如,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第一批哲学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首批国家重点学科,首批国家重点一级学科等等。66年来,经过一代代哲学教育工作者的接续耕耘和8000余名哲学学子的不懈奋斗,人大哲学院目前已建成10个二级学科,两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两个校级跨学科重大创新规划平台,成为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配备最齐全、人才培养体系最完善的哲学学科。从今天起,大家将共同分享这样一个光荣的身份——人大哲学人。这个身份凝聚着66年的恢弘历程,也承载着无限的时代期许。
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中国人民大学“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从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等方面,对学校今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向广大青年学子提出殷切期盼,希望大家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站在以人民为中心、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阐释了青年学子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大问题。这正是人民大学的办学初心,也是无数人大人的实践写照。从明天起,大家将正式上课。我相信随着大家的不断探察思索、体悟琢磨,将会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蕴含的时代内涵和重要意义。
哲学是问题之学。大家选择了与哲学结缘,就注定要踏上一条布满问题路标的思想旅程。在这条路上,大家既会观赏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思想盛景,也必将经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修炼,最终定能到达“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智慧高峰。在此,我想以哲学的方式,向同学们提三个基本问题,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常常省思,最终找到自己的答案。
第一,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城邦动物”,荀子也讲“人之生不能无群”。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敢于做自己、活出真实自我的初心,也都现实地和他人、和共同体发生着关联。如何在诸多关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或许,这需要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操守,需要众醉独醒、独上高楼的勇气。与此同时,这也需要悲天悯人、推己及人的良善,需要先忧后乐、立己达人的胸怀。正是在自我与他人的张力结构中,求真、求善、求美的形而上冲动才能有不竭的动力和多样的可能。
第二,传统与未来、变易与不变的关系问题。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存在于从何处来、往何处去的尺度之中,也都面临传承什么、创新什么的实践选择。在激烈变革的年代,变易与不变的智慧尤显珍贵。有关于此的哲学解释中,既有“一切皆流,无物永驻”的教诲,也有“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念。哲学反思的彻底性,教导我们不仅要把握那个“不动的推动者”,也要坚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哲学自身也是一门最离不开传统、又面向未来的学问。相信大家今后在学习哲学、从事哲学研究的过程中,会不断增强对传统与未来、变易与不变问题的体认,也会不断将这种哲学智慧转变为现实的生活智慧。
第三,思想与行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问题。800多年前,朱熹在为白鹿洞书院题写的学规中,提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为学次序;177年前,马克思也提出哲学不仅要解释世界更要改变世界。今天,同学们郑重地承担起人大哲学人这个身份,就意味着大家不仅秉持“穷理致知”的思想趣味,同时也保有“经世致用”的行动自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如何塑就哲学?哲学又如何映照时代?随着大家的哲学探索渐行渐深,这些问题会逐渐在大家思想之中,激发澎湃的创造动力;也会不断在大家的行动之中,提供稳定的价值指南。
同学们,我提出这些问题,并不是要公布某种标准答案,而是想邀请大家,在人民大学精神底蕴的习染下,在哲学智慧的引领下,以人大哲学人的典型方式,真切地认识自我、理解世界、感受现实、因应时代,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答案。
最后,祝愿同学们顺利开启在人大哲学院的新旅程,愉快地、充实地、收获满满地度过每一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