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人文学科十大学术热点”发布
日期:2024-01-17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
新兴科技的伦理审度
哲学论域中的规范性问题
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
全球史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
出土文献与先秦秦汉文学研究
文明互鉴视域中的世界文学
人工智能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电影工业美学
2023年度“人文学科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人文编辑部策划组织。经过热点征集、文献调研、网络投票、专家咨询等环节,评选结果出炉。评选结果覆盖哲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和文化研究等学科,兼顾研究热度与深度、学术性与理论性、前沿性与基础性。本次活动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和支持,感谢前期所有参与征集、投票与研讨的专家学者!
热点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了系统谋划和部署,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2023年度,学术理论界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进行了深入研讨。1.深入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探讨其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2.探讨“第二个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的文化使命”“巩固文化主体性”等理论命题,系统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3.围绕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重要实践议题,探讨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路径。4.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文明交流互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热点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
当今世界国际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为了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与此相关,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2023年相关研究主要是:1.分析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意义、内涵、特征和趋势,增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对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路径与对策展开探讨,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3.对中华文化在海外的认知度、需求度进行调研,提升海外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对中华典籍和中国当代优秀文学作品在海外的译介、传播进行实证性研究,探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热点三:新兴科技的伦理审度
新兴科技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挑战。面对新兴科技与人类社会深度融合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相伴而来的伦理问题,2023年度,学界从多层面、多维度进行了探索。1.探讨如何确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科技伦理,为新兴科技的发展划界。2.围绕与新兴科技发展相关的伦理先行、责任公平、消除歧视等议题展开探讨,应对新兴科技带来的伦理挑战。3.研究新兴科技的伦理治理问题,推动科技向善。4.探讨各类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算法设计等在应用中产生的伦理问题。
热点四:哲学论域中的规范性问题
规范性是人之为人的特性,是一个可以贯通古今乃至中西哲学的重要概念。哲学对规范性的探究经历了近代潜流到当代显学的渐变,而以规范性为中心的转向目前正在改变哲学研究的旨趣和重心。2023年相关研究主要是:1.聚焦对规范性概念的一般性考察,探讨规范性的来源和基础、形式和结构。2.在元伦理学领域,探讨道德事实与理由,辨析言语行为、集体意向性和伦理规约在制度建构中的作用机制。3.在政治哲学领域,探寻现代政治秩序自我奠基的规范性基础。4.在认知与行动哲学领域,探讨行动理由的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解读知识的“实用侵入”问题。
热点五: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
讲清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023年度,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研究从多个层面得到拓展深化。1.研究理论与方法不断完善。提出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史观,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科学揭示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历史过程。2.研究维度不断拓展。利用边疆、民族地区丰富的考古发现和民族文献史料,从考古学、边疆史、民族史等维度,客观呈现各民族共同塑造中华文明的基本史实。3.研究内容不断深入。细致探讨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其演进过程,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演进规律、脉络与方向。
热点六:全球史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2023年度,历史学界从全球史视域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深入探索,在概括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历史图景和多元面貌的基础上,深度比较了中国与西方在各自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观念差异,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探索道路的中国特色,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性意义,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建构提供了世界历史解释的学术支撑。
热点七:出土文献与先秦秦汉文学研究
出土文献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意义重大,每每引发新的学术研究生长点,并有助于解决一些学术史上长期争论的疑难。近几年,出土文献整理取得很多新进展。2023年,利用新公布出土文献研究先秦秦汉文学的论文集中发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安大简”《诗经》与传世《诗经》的异文异序问题,及其反映出的写本时代先秦文献文本的非稳定性。2.“安大简”未见于传世文献之“侯”风的相关研究,及对其来源的猜测。3.海昏侯墓出土的“诗序”研究,为更好地理解战国秦汉《诗》学诠释及序、传体式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照。4.王家嘴新出土楚简《孔子曰》与《诗经》文献的初步整理与介绍,以及《诗经》在楚地的流传。
热点八:文明互鉴视域中的世界文学
世界文学不是各国文学经典的简单堆积,而是文学跨语言传播和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产物。近年来,国内学者越来越趋向从文明互鉴的视角探讨“世界文学”,2023年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1.世界文学理论建构,包括世界文学的概念厘定和评价标准。2.世界文学谱系研究,以语言地理学为视角,在历史语境中考察某一语种跨区域、跨国别的空间漫延和分布的文学谱系。3.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和世界文学中的中国元素研究,一方面在世界文学的背景下考察中国文学,尤其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另一方面研究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热点九:人工智能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介入艺术创作,极大影响了艺术创作的形式和内容,以及艺术管理和艺术市场。人工智能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引发了学界关注,2023年相关研究主要有:1.探讨人工智能艺术创作问题,通过呈现不同门类艺术作品的最终效果来诠释人工智能技术在作品中的运用技巧。2.从技术原理层面解读人工智能技术与艺术二者融合的可行性及今后的发展动向。3.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媒介在艺术领域运用存在的优点与弊端,分析二者融合的价值。
热点十:电影工业美学
电影工业美学是近年来中国学者基于中国电影发展的现实问题及新导演创作提出的一个具有一定原创性的理论,有助于推动建构中国特色电影理论体系,引发了影视学界的关注和探讨。2023年相关研究主要有:1.探讨电影工业美学与伦理学、“高概念”、人工智能技术的关系,以及该理论如何在算法、虚拟制作等维度“接着讲”。2.探寻电影工业美学应用于电影研究实践的路径,以电影工业美学为视域对科幻电影、动画、系列电影、影游融合、互动电影等进行探索性研究。3. 总结电影工业美学的方法特色,在艺术学、电影学的学科背景下分析其定位,探讨电影工业美学与中国电影学派建构,与电影伦理学、电影共同体美学、想象力消费理论等的关系。
媒体支持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公众号
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公众号
郑州大学文苑-公众号
河南大学文学院-公众号
中州学刊-公众号
江淮论坛杂志社-公众号
江西社会科学-公众号
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公众号
湖南师大社科学报-公众号
转载自:人大转载 人文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