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式现代化——纪念萧前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日期:2024-09-229月21日,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式现代化——纪念萧前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王伟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臧峰宇教授主持。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王伟光教授)
王伟光深情回顾了萧前先生的学术成就,向萧前先生致以崇高敬意。他指出,萧前先生在理论研究、教材编写、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做了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显著贡献,是我国学人独立编写的哲学原理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执笔人之一,不仅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而且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自我批判精神,变革自己亲手建设的教科书体系;萧前先生深思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领域均有扎实研究和高超造诣,引领了我国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改革与创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壮美画卷增添了重要一笔。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教授)
郑水泉向萧前先生表达敬意和缅怀之情。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教育具有优秀的历史传统,一直奋进在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最前列。人大哲学学科是中国哲学教育的工作母机,人大哲学学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重要源头,以萧前先生为代表的人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大先生们长期致力于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建设和教育改革,通过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有力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他强调,秉持新时代的重大使命,弘扬萧前教授的学术精神,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时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就,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苏州大学卓越教授、江苏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任平教授)
第一场发言由苏州大学卓越教授、江苏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任平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原所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顾问李景源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顾问李德顺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顾问郭湛教授,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教授,中央党校哲学部原主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顾问庞元正教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崔新建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欧阳康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丰子义教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教授做主题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原所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顾问李景源教授)
李景源以“坚持完备的唯物主义”为主题,通过讲述萧前先生在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和阶级斗争三个方面的理论成果和学术价值,凸显了萧前先生对完备的唯物主义的坚持和对社会发展的深邃思考。他强调,不仅要重视萧前先生在哲学教科书编写上的贡献,还应重视萧前先生的学术思想。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顾问李德顺教授)
李德顺回顾了萧前先生守正创新的生平事迹,认为萧前先生一辈子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构建与改革开放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团结带领全国哲学工作者、建设学术人才梯队、把握学科体制发展方向,深入阐释和构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顾问郭湛教授)
郭湛指出,萧前先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教科书编写上做出了杰出贡献,具有学术的敏锐度和思想的穿透性,在辩证唯物主义领域重视矛盾与斗争问题,在唯物史观领域重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既切中学术要旨,又回应了现实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教授)
周文彰指出,萧前先生的学习生涯与成就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实践双向作用的过程,萧前先生深入研究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斗争范畴、实践概念、生产力标准等领域,当代学者应继承萧前先生的学术品格,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满怀热情地用哲学眼光研究现实和社会生活。
(中央党校哲学部原主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顾问庞元正教授)
庞元正从四个方面总结了萧前先生的哲学品格,认为萧前先生高度重视对当代实践经验的总结,善于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坚持对现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做出新的哲学概括、对外国哲学的重要观点做出科学分析,是一位与时俱进、引领潮流的哲学家。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崔新建教授)
崔新建高度肯定了萧前先生主编的系列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和阐释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他认为,话语体系基于知识传播,学术体系基于研究创新,学科体系基于教科书编写,新时代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应当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哲学家在教科书体系建构过程中的宝贵经验。
(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欧阳康教授)
欧阳康指出,萧前先生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随时代变化而向前发展,从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理解实践唯物主义,编写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论域。他强调,对萧前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实现老一辈哲学家对青年的期盼,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丰子义教授)
丰子义指出,萧前先生率先提出实践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方式和精神。他强调萧前先生坚持真理,坚持规律论、求解论,不人云亦云;直面现实,做原理研究不是停留在概念里,而是关注现实生活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教材体系做出了新的思考和探索。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教授)
赵剑英指出,萧前先生对时代有深刻的洞见、敏锐的思考,纪念萧前先生应当梳理其宝贵的精神遗产,以人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派的精神风貌彰显其学术品格,以守正创新的正确态度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方向,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颜利教授)
第二场发言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颜利教授主持,原中央党校进修部副主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执行副会长杨信礼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原党委书记王立胜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原社长王霁教授,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阎孟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院郝立新教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山西大学马俊峰教授做主题发言。
(原中央党校进修部副主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执行副会长杨信礼教授)
杨信礼回顾了萧前先生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贡献,并分享了自己学习萧前先生研究方法的体会,他指出,萧前先生坚持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深入探讨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出了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等重要概念,萧前先生的思想对当前哲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应继续坚持实践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重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原党委书记王立胜教授)
王立胜指出,萧前先生在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征、推动哲学体系创新、反思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问题以及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才方面都作出巨大的贡献。萧前先生对实践范畴的科学理解和对哲学体系改革的探索,至今仍具有指导价值。
(高等教育出版社原社长王霁教授)
王霁认为萧前先生的思想不仅对过去有贡献,对现在和未来仍有持续的价值;萧前先生在方法论上的观点,特别是将哲学史与科学史结合来研究认识论的观点,对自己的学术道路产生了影响深远;萧前先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的见解,特别是强调内容比形式更重要的观点,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阎孟伟教授)
阎孟伟分享了对萧前先生在哲学体系改革方面贡献的理解。他指出,实践唯物主义讨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开辟了新领域,对多个哲学分支产生重要影响,萧前先生是哲学体系改革的领军人物,为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提供了新的方向,从五个方面提出对哲学体系改革的期待。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院郝立新教授)
郝立新回忆了萧前先生在博士论文答辩时对自己的影响,以及萧前先生对实践唯物主义的探讨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的贡献。他指出,萧前先生不仅是哲学家,也是教育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教育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萧前先生的思想至今仍具有活的价值,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山西大学马俊峰教授)
马俊峰回顾了萧前先生的学术生涯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尤其是对实践唯物主义的探讨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的尝试,表达了对萧前先生的深切怀念和对其学术精神的敬意。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执行副会长、中央党校哲学部主任董振华教授)
第三场发言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执行副会长、中央党校哲学部主任董振华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吴向东教授,吉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白刚教授,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怀玉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徐长福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韩立新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聂锦芳教授,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所长乔瑞金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天俊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高级讲席教授张文喜教授做主题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吴向东教授)
吴向东回顾了萧前先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体系建设的深远影响。他指出,萧前先生参与编写《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材,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传承了艾思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和创新,在实践唯物主义方面的探讨,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时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吉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白刚教授)
白刚回忆了吉林大学哲学系和人民大学哲学院的学术渊源,强调萧前先生在实践唯物主义方面的学术贡献。他指出,萧前先生在教科书编写、哲学原理的追问与普及、哲学的大众化以及对教条主义的挑战和突破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在实践唯物主义领域做出开创性工作;萧前先生的学术精神和实践唯物主义思想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怀玉教授)
刘怀玉探讨了萧前先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问题的变革及其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视野的贡献。他指出,萧前先生的研究不仅推动了教科书体系的改革,而且通过深入探讨实践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萧前先生的学术成就体现了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理解和对时代问题的敏锐洞察,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研究路径。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徐长福教授)
徐长福表示萧前先生围绕改革开放时代实践唯物主义的走向、困境与出路进行探讨,分析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实践主体的多元化,以及这一变化对实践唯物主义理论带来的挑战,指出面对新时代的实践问题,需要对实践唯物主义进行新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哲学的构建,以适应社会变迁和实践发展的需要。
(清华大学哲学系韩立新教授)
韩立新指出,萧前先生的实践唯物主义思想不仅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其开放和宽容的学术态度也为后来的学者树立了榜样;萧前先生的学术贡献和人格魅力对于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北京大学哲学系聂锦芳教授)
聂锦芳回顾了萧前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的探索和创新。他指出,萧前先生的实践唯物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重要发展,其对教科书体系的改革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的贡献,为后来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研究视角;萧前先生的学术成就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深化,也是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重要贡献。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所长乔瑞金教授)
乔瑞金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出发,探讨了萧前先生对科学问题的理解以及科学与哲学结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意义。他指出,萧前先生在科学哲学领域的研究,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也为科学与哲学的对话提供了新的视角;萧前先生的学术思想对于理解和推动科学与哲学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天俊教授)
马天俊探讨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了萧前先生对科学在社会历史中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见解。他指出,萧前先生的教材在阐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的历史发展以及科学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等方面具有独到见解;萧前先生的学术贡献对于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科学技术与哲学的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高级讲席教授张文喜教授)
张文喜强调了萧前先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阐释和实践唯物主义创新方面的贡献。他指出,萧前先生给自己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启蒙,其学术思想不仅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其对时代问题的敏锐洞察和理论创新的勇气;萧前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学术精神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第四场发言由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高级讲席教授张文喜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周丹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王晓升教授,厦门大学哲学系徐梦秋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程广云教授,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刘陆鹏教授,苏州大学政治与管理学院院长陈忠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张立波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戴圣鹏教授做主题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周丹教授)
周丹以萧前先生在《哲学研究》上发表的三篇文章为例,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精神特征,呈现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萧前先生的思想历程,指出萧前先生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发掘、坚守和着重强调,对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具有重要意义。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王晓升教授)
王晓升回忆了与萧前先生交流学习的经历,重思了萧前先生曾探讨的三个重要理论问题:一是在哲学上对认识论进行反思,思考主体、思想与概念间的关系;二是对劳动进行扬弃,避免劳动对人的束缚;三是回答“世界是不是有机体”这一问题,深切怀念萧前先生的学术精神。
(厦门大学哲学系徐梦秋教授)
徐梦秋指出,萧前先生在系统阐述辩证逻辑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探讨了萧前先生对于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之间关系的看法;同时结合陪同前往乡镇企业调研的亲身经历,对萧前先生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致以敬意。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程广云教授)
程广云指出,萧前先生提出的实践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内开创了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形成了初具雏形的中国学派,对萧前先生的历史定位应结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纪念萧前先生绝不是回去停留在起步地方,而是要继续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前行。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刘陆鹏教授)
刘陆鹏回忆了师从萧前先生的经历,讲述自己心目中的萧前先生,讨论了萧前先生的思维路线和学术品格,结合《萧前文集》自序中的记述,展现萧前先生解放思想、批判反思的治学态度,强调在求真的同时应以实践发展作为判断理论观点的出路,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苏州大学政治与管理学院院长陈忠教授)
陈忠阐述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初印象,强调了实践观点在学术与人生中的重要作用,反思信息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方式;结合自己在文明批评史领域内做出的工作,表达了对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哲学切入真实生活的希望。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张立波教授)
张立波重温《萧前文集》和《学问智慧人生》,回顾萧前先生关于哲学体系改革的思想,肯定了哲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探讨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之间的关系,指出萧前先生的学术成果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改造创新中具有重大意义。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戴圣鹏教授)
戴圣鹏指出萧前先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通过探讨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国哲学与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石德才同志)
闭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石德才同志主持,臧峰宇教授做总结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臧峰宇教授)
臧峰宇感谢大家深情回忆萧前先生的学术成就和思想历程,纪念以萧前先生为代表的人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大先生们为建设人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派做出的贡献,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内涵。他指出,要以萧前先生的学术精神深刻理解萧前哲学思想,领悟萧前先生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探索精神;向萧前先生为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所做的贡献致以历史的敬意,传承优良传统,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切实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辨证关系,加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哲学研究。汇聚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仁的思想力量,人大哲学学科努力继续行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发展的前沿,以厚重的学术话语呈现思想中的时代,为促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光明日报客户端、光明网、党建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