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首页 > 学术研究 > 思想文库
张文喜:中国式现代化对当代世界的意义
日期:2022-03-30

对于当代世界,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正如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所说:“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16世纪以来西方长期踞于世界支配地位,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成功地改变了此一现代秩序。最为重要的是: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的争论看,中国式现代化提升了人类共同赋予世界秩序的共同生活的合理性,并且深刻影响了二战之后关于由美国主导的西方现代化各种理论的争论方向。我在此集中谈一谈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看中国式现代化之为当代世界的意义。

中国式的现代化处在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崛起之后,我们应当如何理解西方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人们通常是在中西、内外比较中理解这个问题的。而马克思主义为此提供了真正当代的解释原则。站在受压迫者的清醒的立场上,马克思主义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始于中世纪晚期城镇独立发展、始于挣脱旧的封建庄园的锁链。它是一个从农民作为被压迫者与封建统治阶级的衰落到资产阶级统治兴起的发展过程。新兴资产阶级客观上适合资本主义而走向世界历史的中心,但阶级压迫突出。资本主义制度固定在一条把人分成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壕沟里。真正说来,这条壕沟并不是将前现代社会与现代社会分离开来,而只是将16世纪以来实现的自由主义分成不同阶段。这只是更加坚固少数人以多数人的利益为代价而发财致富的机制。

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多种因素及若干发展阶段的进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不可能用单一原因解释资本主义现代性崛起。从资本主义现代性崛起的历史原因分析中,马克思主义根除了固定的民族、宗教成见,以世界历史的观点看待民族秉性。资本主义现代化最大的失误,就是工业革命的非生态或反生态的基础。国家除了放任用战争方式刺激商品生产及贸易,对待受压迫者反抗的另一种反应是组织化资本主义。

这样,从近处看世界历史,尤其从葛兰西式的马克思主义看世界历史,西方构建现代化道路,实质上希冀以资本逻辑引导社会发展方向:自由市场的经济制度和个人主义、种族主义、工具理性、战争、权力等观念形态是西方构建现代化理论的标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一向自居是测量不发达国家是否缺少现代性的尺度。显然,西方构建现代化理论包含着说服、激发并作为影响他国发展并从中获利的企图。于是,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伊始是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以西方经验为标尺的现代化理论却在发展中的中国屡遭不适。因此,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把西方现代化理论当成反面的镜子联系在一起。

为什么会这样?这与马克思所说的工业发达的国家向工业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深刻危机密切相关。我们知道眼下的资本主义危机是不能否认的,但不是资本主义物质能力的危机,而是现代化所包含的“西方”元素,如西方法律制度、选举政治的危机。撇开这点不说。马克思主义是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西方文明的成就,认为植根于征服和奴役的人的异化状况无法消除任何矛盾的可能性。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也应当以更高的自觉看待西方现代化道路。

当然,100年前,中国人对于《决议》所说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还没有什么把握。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按照当时有些先进分子的看法,欧美的现代性价值是不容置疑的。他们之中的多数人有一种历史的观察方式,将所谓中国人曾经是世界历史的局内人和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历史的局外人简单地合并起来讨论。从西方现代性的角度远远地呈现中国式现代化不堪的一面,甚至是西方种族歧视因素的一种内化,这一历史观让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建构远远落后于实践。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作理论指南,对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进行深刻理解,试图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进程,尤其是现代社会主义的出现的客观规律。党的百年奋斗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通道的探索史,又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新的道路的开辟史。现在,我们看到,在世界上所有的政党中,中国共产党是最能够使用正确的指导思想、追求正确的目标的政党。中国的崛起已是真正落到实处的世界性事实。

站在这个事实所开启的视野,中国式现代化从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以欧美的文明形态为参照系统,转而向世界提供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尤其是提供一种特殊的经验,一种具有巨大确定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政经验。中国共产党创造的现代政治文明新形态业已把自己纳入了世界历史的宏大语境,以致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民众开始意识到人类共享命运的存在。可以说,改革开放本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继续寻找中国出路的一场试验,但是它的影响范围远远超过了解决中国的问题的简单表述,远远超出了自1840年以来各种中国革命的现代化方案。在前后承接中,中国共产党把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置于超越文化批判范围之上。与马克思一样,他也批判由抽象经济力量统治社会秩序的做法。所以,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是以最耀眼的姿态来创造世界历史的。

严格来说,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前期、早期、发展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虽然有进步,却没有信心。中国式现代化画地为牢,没有自己的特色,因为从来就没有过什么中国特色。后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现代化是几对相互转换的矛盾对立面的运动:中与外对立;稳定与变革对立;发展与不发展对立等。在其他一切方面,我们也同其他不发达国家一样,“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做出的英明的政治判断。对此,中国式现代化不但有一幅绘到底的蓝图,而且高瞻远瞩地重建人的活动与产品之间的有机统一。

历史的车轮不可逆转地滚滚向前进,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西方现代化必然因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已不再能够理所当然地取得终极正当性。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摆脱了那些可以用前者庸俗范畴框住的东西。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有更具包容性的方案,例如在西方现代化方案里,由于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国家正走向脱离社会独立运行,已致当前的危机状况要比黑格尔当时描述的要坏得多。所以,西方现代化伊始就是一个带有主要基于经济理性并沿着社会分化与分裂强制逻辑展开的轨迹,除了两者分离到对立程度所带来的灾难之外,压迫着西方人的还有现代经济脱嵌于社会的灾难。审视这个时代的政治、社会和精神危机成了现代化理论领域里马克思主义者的优先选择,西方即将衰落的斯宾格勒式的观点早已言犹在耳。

这表明现代化思想的根本转变。在中国式现代化方案里,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理念和思路取得了人的基本权利和价值理性的力量。一方面,在国内,倡言社会成员目标明确的内在利益驱动实际上是对共同富裕的基本理念的重新诠释。另一方面,在国际,支持人类共同体存在本身就是至关重要的设想。为了对抗西方现代化之殖民掠夺所圈定的旧地缘政治空间,中国式现代化的工业发展空间,试图将战争变成革命;中国的“一带一路”的例子业已向世人展示,它是热爱和平的创举。它不再是基于工业发达与否而对地球的擘划,而是源于人类能量交换和活动非常有吸引力的场域。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果实际上是为了惠及世界各国人民,正是它第一次真正拥有历史性的权利去参与决定如何影响其他民族的命运的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通过一个能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发展成果的现代化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和最终实现。

作者张文喜,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原文刊于《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06日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