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丨大先生苗力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4年第5期封三
日期:2024-09-24苗力田(1917—2000),黑龙江省同江市人。我国古希腊哲学研究和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重要开拓者,西方经典哲学著作的知名翻译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科和外国哲学学科的奠基者之一。
苗力田在东北度过他的青少年时期。“九·一八事变”后,他于1934年逃出东北,来到当时的北平,考入专为收容东北流亡学生而设的东北中山中学。“七七事变”后,他随学校迁到南京,之后又迁移至湖南湘乡。中学毕业后,他和几名同学徒步经湘西到达重庆,于1939年考入中央大学哲学系,受教于宗白华、方东美等名师,在中西哲学研究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大学学习期间,他经常以辛白、陆夷等笔名在报刊上发表散文和杂文,并积极参加坚持抗战、争取民主的斗争。他是潘菽主持的“青年科学技术协会”的成员,曾为《新华日报》自然科学副刊撰稿。1941年秋,他被中国远征军征调为英语翻译到昆明受训,在中缅边境工作将近两年,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他1944年大学毕业后,考入中央大学研究院哲学部攻读研究生,师从著名哲学家、我国古希腊哲学学科奠基者陈康。
1947年,他从中央大学研究院毕业,获得文科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开始了长达53年的教学生涯。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他被调到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任教,与任华、陈修斋等一起编写讲义,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的外国哲学史课程,并参加《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的编译工作。1955年,他调入中国人民大学参与哲学系筹建工作,1961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成立,他担任第一任教研室主任。他是我国西方哲学专业第一批研究生导师,在20世纪60年代招收了多名研究生。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他重新走上讲台,于1983年招收了国内首批古希腊哲学专业的研究生,并带领这些研究生编译了《古希腊哲学》一书作为高校文科教材,该书于1989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1992年获得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
苗力田是北京市第三、四、五届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1962年被选为北京市文教先进工作者,1987年获首届吴玉章优秀教学奖,1991年获首都劳动奖章。
苗力田一生最大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就是主持对《亚里士多德全集》的编译工作。亚里士多德著作原文为古希腊语,迄至汉译《亚里士多德全集》出版之前,只有德、法、英、日等少数国家有相应的现代语译本,汉译《亚里士多德全集》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在亚里士多德著作全集翻译上的空白,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上亦引起了广泛关注。《亚里士多德全集》汉译本共十卷,历经十载寒暑,于1997年1月全部翻译完成,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年,该书荣获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哲学学科一等奖,1999年,又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苗力田早年饱经忧患,但晚年学术成果丰硕,奠定了中国人民大学古希腊哲学学科在国内的优势地位。他将古希腊哲学的精神概括为“爱智慧、尚思辨、学以致知”,他自己的学术人生正是这一精神的完美体现。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聂敏里)
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