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知
首页 > 新闻通知 > 学院动态
郝立新院长做客焦点访谈栏目
日期:2018-03-01

郝立新院长做客2018年2月28日晚的焦点访谈——“领航(二)以人民为中心”。


要人民过上好日子,这是6年来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2012年11月15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就郑重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中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郝立新表示:“人民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发展了这一基本原理,可以说是在新时代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样的基本观点的一个创造性的运用,创造性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郝立新说:“一个是回答了我们要依靠谁这样的问题,人民群众是社会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主人;第二个问题叫为了谁,一个政党,一个集团,它的活动它的实践是有目标的,有的政党是为了自己的小集团的利益,是为了一党之私利,中国共产党不是这样的,中国共产党它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它是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面对困难群众,习总书记曾经说“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帮你们跑事的。”这句话一语道破了真谛。人民这两个字正是这5年来不断推进的改革的原动力。举个例子,对中国人来说,家里最重要的一个本子,恐怕就是户口本。没有户口,就没有身份,没法上社保,没法坐飞机,甚至,没法上学。没有户口的人,被称为黑户。在中国,这样的黑户曾经多达1300万。2015年底中央全面深改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 全面解决“黑户”这个改革的老大难问题。


十八大以来,户籍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环保改革、司法体制改革,这些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密集出台,环环相扣,回应的都是人民的期盼,解决的都是人民的痛点难点。


5年,1500多项改革措施,每一项都直接关系人民的利益、人民的需求。2016年12月21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召开,在讨论重大工程项目进展的同时,会议还听取了6个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汇报,其中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养老院质量以及住房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赫然在列。民生无小事,因为民生连着民心。破解这些民生热点难点,才能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中国共产党努力的方向。十八大以来,总书记50多次赴基层考察调研,每到一处,人民群众的需求都是他关注的重点。




“以人民为中心不是一句空话,是要通过我们具体地科学地分析社会矛盾,要通过我们艰苦卓绝的斗争,通过我们不畏艰难的实践去解决、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郝立新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更加全面的发展。


郝立新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的高度、时代的高度,对我们党97年的发展历史做了梳理和总结,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这样的重要思想,概括起来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或者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的人民性,来自于习近平同志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它的深厚的丰富的生活实践,来自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透彻理解,深刻地把握,来自于他对我们党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概括。”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造福人民就是最大政绩。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出发点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人民的烦心事就是党和政府的操心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头,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