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知
首页 > 新闻通知 > 学院动态
讲座回顾 | 第二十三届中国人民大学马哲论坛:“抵制正义的诱惑”
日期:2018-05-08


2018427日下午230分,第二十三届“中国人民大学马哲论坛”在人文楼五层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论坛有幸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周凡教授带来题为“抵制正义的诱惑——塔克尔、伍德和布坎南眼中的马克思”的演讲。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张立波教授主持,哲学院张文喜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秀琴教授评论。校内外二十余名硕士生和博士生参与了此次讲座,反响非常热烈。


周凡教授以德国著名画家丢勒的画作《正义的太阳》为背景拉开本次讲座的序幕。周凡教授以清末革命家陈天华蹈海而亡为例,以《狮子吼》表达“正义者,乃驱邪扶正之神威也”之意。但随后,他又以“以天鹅为座骑的狄克”为例,提出“即便马克思是一头狮子,难道他一定要作正义之吼?”这一问题。

周凡教授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

首先,周凡教授以电影《马丹归来》为例,阐述了著名的“木腿正义”命题。从真假马丹的事件出发,周凡教授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也贯穿着真假两方面的问题。一面是显现出来的假,一面是隐藏起来的真。历史上很多正义案件的导火索都是私人财产权问题,因此,周教授提出道德在马克思正义观中的地位以及何为马克思的正义观的提问。他认为,马克思之后的学者应该和马克思一样致力于挖掘隐藏起来的真,批判显现出来的假,并且从真假两面来看待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正义的批判。

其次,周凡教授从正、义二字词源出发阐释正义的起源。正、义二字在甲骨文时期就存在,但都是单个的存在。正义是西学类型,是古希腊文明的起源性概念,比法律古老,而法律比哲学古老。因此,在古希腊神话、史诗、戏剧和哲学中,正义都是核心主题。而在中国,最早提出正义的是荀子,他说“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正义,学问之道也。正是本来、原初的意思,所以,正义即指的是原初之意。

第三,周凡教授从比较神的正义和人的正义出发,论述了消极正义的概念。他认为,自古希腊以来,西方一直存在神的正义高于人的正义的传统。从16世纪蒙田的“正义的影子”到17世纪休谟的《神议论》,再到18世纪,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认为正义是消极的美德,最大的作用是防止人受伤害而已。正义不是一个实体,需要通过别的方式掌管,神的正义比世俗的正义地位要高得多。因此他认为,马克思作出正义是“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东西”这样的判断完全符合他对正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

在评论的环节,张秀琴教授认为周凡教授的发言让人耳目一新,独特的讲述方式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周凡教授大量的讲述了正义的前史,特别是西方对正义概念的消极评价,并且用这样的历史来呼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述的明和暗两个部分。张秀琴教授认为,所有的正义都是有限的,不管是作为表征还是别的,都是历史的具体的实现。马克思对正义的看法实际上就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生产方式论。

张文喜教授高度评价了周凡教授的讲座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和启示。他认为周凡教授总体上从对消极正义界定的角度,理解正义,采用了倒过来思考,与当前流行做法不同,以返归步伐的方式,回到回到古希腊思想史、启蒙时代、文字起源中去理解正义。从特殊到普遍、从口述到书面、从叙事变成分析、从形象变成概念,这是古代发展到现代的相关于正义问题的思考方式演变。问题在于,现代人是否能够仿照古人那样去思考?现代性中的人们很容易将当代语境当成历史语境,被文字、体制、资本逻辑、市场逻辑等所诱惑,今天我们把假的当真的,原本是一种历史的逻辑,却被当做生活本身的逻辑。不能乐观的是,百年还不够,须千年之后,重审正义问题,只有神的正义。神学的思维决定了周凡教授所说的事情:即现代人容易把正义的影子当成正义的实体去接受。对于马克思的正义观,张文喜教授认为马克思没有实体性的正义判断。马克思真假正义观,不能从形式和内容而是从本质和现象的辩证法上理解,还可以从内在于资本主义的情势和外在于资本主义的情势来理解。而最根本的正义就是法律的正义。

张立波教授认为周凡教授的讲座极具思想性和现实性。周凡教授以艺术家的方式向我们阐述了在今天的中国怎么研究马克思的正义观的以及探讨正义的合法性基础,对我国学者的研究有重大的启发性。

最后,本次讲座在与会师生的热烈讨论中拉下帷幕。

(图文: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