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举办李晨阳教授“儒学与当代中国”系列讲座
日期:2017-06-022017年5月18日至23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晨阳教授来我校讲学,围绕“儒学与当代中国”这一主题在我院先后做了四场讲座。本次系列讲座属于“学科国际前沿教师培训”项目之一,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李记芬老师主持,并邀请到了姚新中院长、张立文教授、清华大学访问学者安靖如教授、中国哲学教研室谢林德教授、伦理学教研室龚群教授作为讲座对话人,与主讲人以对谈的方式进行思想碰撞。本次系列讲座吸引了校内一批对中西比较哲学等领域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也吸引了许多校外人士前来参加,反响热烈。
5月18日下午的第一场讲座的主题是“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哲学”(Chinese Philosophy in the Global Age)。李晨阳教授从“哲学”概念的定义谈起,首先论证了“中国哲学”概念的合法性。李教授认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一个根本特点是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哲学思潮的交汇、碰撞和融合。在这样的世界背景下,对中国思想的研究已经不可能、也不应该像过去两千多年那样,作为一支受地域限制的学术传统独立地发展。就世界范围的哲学人文学科研究而言,如果说十八、十九世纪是理性的时代,二十世纪是分析的时代,那么,二十一世纪则是一个全球化的跨文化研究的时代(The age of cross-cultural studies),简单来说,就是比较的时代。对中国哲学做跨文化研究,就是不仅仅要用中国的视角研究中国哲学,也要通过世界的视角来研究中国哲学,并使中国哲学研究中所解决的问题既服务于中国,又服务于世界。其次,李晨阳教授就比较哲学的内涵和研究路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行比较哲学研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三个“有助于”:比较哲学有助于加深了解某种具体哲学思想,有助于发展新的哲学思想,还有助于对不同文化传统进行了解。姚院长在对谈时对李晨阳教授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同意李教授所指出的在这样一个跨文化的时代,比较哲学是一个很重要的视角、方法、路径。姚院长同时指出,比较哲学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领域,但事实上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本场讲座就是一次很好的契机,能够启发我们让我们更深刻地思考比较哲学的问题。
5月19日下午的第二场讲座,主题为“儒家伦理学和女性关爱主义伦理学”(Confucian Ethics and Feminist Ethics)。李晨阳教授旨在通过这场讲座阐明:儒家在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主张男女不平等的,但是为什么却又和西方的女性关爱主义伦理学有相似之处,有进行比较的价值。李晨阳教授认为,从哲学的角度考虑,伦理思想就是在思考怎样理解道德实践,以及思考人们在进行道德实践时的内心的动机、出发点以及全过程。从这个角度看,儒家伦理学和关爱伦理学有很大的、很重要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强调对他人体贴、同情、关爱的态度,并且此两者在分析伦理学问题时都会结合具体事件和实际情况,而不是像康德伦理学那样设置一个永恒的道德律令。安靖如教授在对谈时肯定了李教授所持的“儒家思想具有压迫女性的成分”的观点,儒家所强调的个人道德修养是非常值得继续发扬的,他认为即便不达到圣人那么高的高度,仅仅要求自己成为君子也是一种道德修养上的追求。并认为儒家思想和女性关爱主义伦理学的对比研究是很有价值的,确实值得继续深入发掘。
5月22日下午的第三场讲座,主题为“平等与自由”(Equality and Freedom)。李晨阳教授在两个小时的讲座中论证了儒家的平等包含“数量的平等(numeric equality)”与“比例的平等”(proportional equality)两种平等概念,自由包含“边界的自由”和“作为目的的自由”两种自由(Freedom as a pre-condition and freedom as achievement)。通过对平等和自由概念在儒家视域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以这种分析为线索对儒家的许多概念、观点以及整个体系进行一个全新的审视,并为当今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提供启发。谢林德教授在对谈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他首先肯定了李晨阳教授将“平等”、“自由”作为价值概念,同时他又认为“平等”和“不平等”这两者也是一对关系概念,并且强调伦理思想和法理思想的现实性的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平等思想必须和法律相结合来进行理解和研究,才能具有应用性的价值。龚群教授认为,李晨阳教授的思想很具有启发性,使他想到了自由和自我实现的关系问题,这场讲座使龚群老师想到,“如何把人的道德潜能作为前提,从而推出政治平等这个结论”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打通的路向。
5月23日下午的第四场讲座,主题为“和谐与正义”(Harmony and Justice)。作为本次“儒学与当代中国”系列讲座的最后一讲,本次讲座邀请我校一级教授张立文先生作为嘉宾,并采取了别开生面的“讲座+对谈”的形式。首先由李晨阳教授进行为时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分别阐述了和谐是什么(What is Harmony?)、怎么样和谐(How Harmony?)、东西方关于“和谐”的异同点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李教授继续深入地阐释了儒家思想中的和谐观(Harmony as a Confucian philosophy),以及和谐(Harmony)何以成为西方正义思想的基础。李教授的讲述兼述中外、博采古今,深入浅出地为到场师生阐明了“和谐与正义”的基本问题。接下来,由我校一级教授张立文先生进行为时一个小时的讲座。张立文先生简述了“和合学”的逻辑结构和主要内涵,对“和合学”探讨的五大冲突(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五大危机(生态、社会、道德、精神、价值)和五大原则(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等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阐发。张立文先生的讲述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大家上了一堂钩深致远的“和合哲学课”。最后张立文先生和李晨阳教授围绕“和”(Harmony)的相关问题展开了对谈,主要讨论了儒家思想的中和之道、和与西方思想的自由和正义的关系等问题。二者在对谈的同时与现场师生进行了小范围的互动,为提问的学者答疑解惑。关于“和”(Harmony)的问题,两位教授可以说是目前哲学界的两面旗帜,他们在本次讲座中阐述的“和谐与正义”的相关问题和研究,兼涉古今中外多个方面,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李晨阳教授的这四场讲座,涉及中哲、外哲、伦理、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分别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哲学、儒家伦理学和女性关爱主义伦理学、平等与自由思想、和谐与正义思想这四个方面对跨文化交流时代下的“儒学与当代中国”这个主题进行了阐释。同时,李教授的分析、论证和讲演结合了自身在海外多年的切身经历和教学经验,为国内老师和同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因此本次系列讲座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图文/王雨萧 谢海金
审核/李记芬
修订/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