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拔尖学生培养交流座谈会成功召开
日期:2025-11-13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调研团师生一行16人来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并于2025年11月10日下午在立德楼711教室举行哲学拔尖学生培养交流座谈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臧峰宇,哲学院党委书记石德才,哲学院副院长原理,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李龙,吉林大学本科生院人才培养办公室秘书袁晓莹,以及人大哲学院16位师生代表和吉大哲学社会学院14位师生代表参加了此次交流座谈会。


座谈会由原理主持。

石德才书记介绍人大哲学院总体情况。石德才回顾了中国人民大学创建的历史,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与吉林大学作为兄弟高校的深厚渊源。石德才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人大哲学院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工作母机”,培养了大量哲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教研成果。人大哲学院的学科设置不断地完善、发展,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学科配备最齐全、人才培养体系最完整的哲学学科。与此同时,人大哲学院也不断加强国际化建设,与国外许多知名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希望人大哲学院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发展。

哲学院党团学办公室主任卫一帆介绍学生管理工作相关情况。卫一帆指出,近五年来,在拔尖人才培养工作方面,人大哲学院一直积极探索打造强基博识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和人文素养、较强的哲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品学兼优且德才兼备的研究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同时,卫一帆还从强化思想引领、深化专业育人、构建五育体系、精准支持服务、强化组织保障等五个方面向大家分享了人大哲学院构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格局、护航学生成长路径的举措和成效。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三位教师代表分享人才培养相关经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黄志军教授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拔尖人才培养注重文献阅读,并通过广泛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文本、长期开展读书会细读精读关键一手文献等方式,帮助同学们打下坚实的文献功底。PPE专业项目主任王小伟教授回顾了人大PPE项目的创设历程,并介绍了当前PPE专业项目拔尖人才培养四院联合、促进人才培养人才综合化交叉化的项目建设特点与方向、分享了中国人民大学PPE专业项目的特色和优势。中国哲学教研室刘莹讲师分享了中国哲学教研室在教材编写、课程大纲与教学内容更新、“101拔尖人才培养”设计的等教育模式创新和升级方面所作出的重要举措,分享了在强基计划哲学班“本研衔接”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李龙教授介绍其学院建设及拔尖学生培养相关情况。李龙指出,人大哲学院和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希望今后进一步深化两校友谊、开展深入交流合作。此外,李龙回顾了近年来吉大哲学社会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分享了在学科建设尤其是PPL实验班的建设经验、学员国际化、对外交流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吉林大学本科生院人才培养办公室秘书袁晓莹老师介绍了近年来吉林大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建构和培养方式的发展变化、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她指出,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文科建设标杆院校,在强化师生联系、完善指导机制等方面的做法极具借鉴意义,为吉林大学优化师生互动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科技哲学与逻辑学教研室主任康孝军副教授介绍了吉林大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取得的成果,并从学术启蒙、全面参与科研训练、推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成长等方面分享了吉大哲学社会学院的特色培养方案与教学模式。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主任李坤钰讲师重点从班级建设、学术建设、课外教育、职业规划等方面介绍了拔尖班班级建设情况与特色培养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学生代表吴佩泽同学分享了自己在人大哲学院的就读体验,他表示在学校丰富的学术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梅淑婷同学向大家介绍了吉大哲学社会学院的特色培养模式以及对自己成长和学习的积极影响。
在自由研讨交流环节,师生们就虚拟教研室的实效发挥、历史性概念在现代化实践及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臧峰宇院长亲切回应了同学们的提问,他分享了自己从事哲学教学与研究的体会,指出作为新一代哲学人,需以大历史观连通古今,融汇中西,立足时代问题意识解读哲学经典,秉持文化主体性,以新文明观审视和思考哲学问题。

最后,臧峰宇作总结发言。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与吉林大学两校哲学学科渊源深厚,既有前辈学者之间的深厚情谊,又有近年来缔结的学术合作基础。在推进哲学领域“101计划”过程中,两校哲学学科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经常探讨、相互促进,取得一系列成果,也希望未来在教育部哲学虚拟教研室建设、哲学拔尖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与吉大哲学社会学院开展更多深度合作,携手共进,共同书写哲学学科合作发展新篇章。
经过此次拔尖学生培养座谈会的交流,两校师生都收获了宝贵的相关学科建设发展经验,并进一步深化了两校的友谊与合作。座谈会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