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古圣先贤学习茶道——贵州都市报茶周刊主编谭芸女士做客哲学家茶座
日期:2017-07-026月23日下午14:30,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举办的系列讲座“哲学家茶座”第六讲在人文楼600会议室隆重开讲。本次讲座邀请了资深媒体人、诗人、国家高级茶艺师、高级评茶员、贵州省第四届茶艺大赛金奖得主、贵州都市报茶周刊主编谭芸女士,茶道哲学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茶道哲学研究所、哲学院、历史学院、外国语学院、大益茶道院,以及其他高校的爱茶人士和一般社会公众等50余人,共济一堂,聆听了本次讲座。
谭老师以陆羽《茶经》为蓝本阐述了中国茶文化、茶道的基本精神。她提出中国人从不轻易言道,既言即是大道,如天道,人道,孝道。“道”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至高无上,茶道同样如此,茶是唯一一个从饮食文化及风雅诸事中脱颖而出升华为“道”的,即为“茶道”。茶道是以修行悟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将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合二为一。日本美术家冈仓天心主张“茶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的试探。”
然而,学习茶道并非只是喝茶这样的平常事,还需要阅读经典,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思维方式。谭老师认为,只有阅读经典,通古以知今,才能正确的认识现代社会和现实生活,做一个明白人。
茶圣陆羽的《茶经》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对后世的影响甚重。陆羽的《茶经》融汇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精华,构筑了中国茶文化的基本轮廓,突出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创造了一种自成体系而又清新的文化形式。《茶经》详细介绍了茶树起源、特性、产地、品质、历史,茶具以及茶的加工技术和饮用方法,还传播了茶文化,普及了饮茶习俗,推动了茶文化的整体发展。
陆羽提出“精行俭德”是一个茶者的基本准则。喝茶,不仅有物质功效,还有精神层面“至道”。“器以载道,无器不足以论道。”茶风炉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儒家《易经》的“八卦”和阴阳家的“五行”思想。谭老师特别提到了“茶事”概念。她指出,事可传世,物以载道。以史治茶,乃格物致知。茶可上溯至三皇神农氏,始发茶之用,初为解毒;至汉末三国,战乱久矣,民饥之与食同;再至两晋,晋人尚清谈,茶酒宴兴;传至盛唐,陆羽集之以大成,尚清饮,重文化,茶道始兴之。
讲座最后,谭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她为本次讲座特意准备的一套便携式茶具,一一讲解他们的功能和使用方式,并演示了习茶法,亲自为大家进行茶的冲泡示范,从布席备器、候汤,到投茶、浸泡、分茶,如行云流水,每一个动作无不体现柔、静、美。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每个参会人员在赏器、品茶中修心、修悟,体验中国的茶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