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E导论》出版
日期:2022-08-18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公布 2021 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PPE)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专业(简称PPE)是适应“跨学科、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整合学校优势学科资源,由哲学院负责管理,与国际关系学院、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院共建的跨学科本科人才培养项目。
自牛津大学于 1920 年开设 PPE 专业以来
学界已就如何将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教育融会贯通
进行了一百余年的争论、设计和教学实验
今天,中国第一部《 PPE 导论》主编姚新中教授
将向我们讲述他对何谓跨学科、如何跨学科的思考
人民大学姚新中教授
姚新中教授认为,不同于博雅教育和辅修的旨趣
“多”并不能完成 PPE 内在的需求
因为它所追求的不是几个学科之间的简单叠加
而是在交叉学科之间形成互相建构的关系
即不仅使每一门学科获得更大的活力、丰富性和交互性
而且使之合力建构起一种能普遍共享的新型学科视域
从而达到“1+1+1>3”的教学目的
▲
当代哲学家德勒兹曾鼓励一种游牧式的思想方式
由此,跨学科可进一步被区分为“二跨”和“三跨”
所谓“二跨”,指把两门学科交叉起来,实现它们的融合贯通
例如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伦理学、经济哲学等
虽然横跨两门专业,但治学者仍常常落入门户之见
例如政治学的人往往将政治哲学视为政治学的延伸
相比之下,“三跨”则要困难得多
它要在三门学科的贯通中来规定新专业的性质、方法和问题
▲
现代学科体制的“牢笼”并不容易突破
为了实现“三跨”,姚新中老师区分了 PPE 教学的三重目标
其一,在于在多学科的意义上学好哲学、政治学、经济学
理解其学科概念、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其二,在于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共通性和互补性
其三,在于在跨学科的意义上理解其差异与共通
而且能够打破学科的藩篱,形成跨学科的思维方式
三者之间,第三条最为困难,也最为关键
它也是我们将思想巨人的禀赋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书号:978-7-300-30465-6
主编:姚新中、徐尚昆
定价:48.00元
出版时间:2022年4月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PPE应该如何突破学科藩篱? /
文|姚新中
不同于传统教育,现代大学是一种高层次的专门化教育。专门化教育的优点在于经过专业系统训练培养出精通该专业学理的专门人才,为科学创新、知识深化和学科传承提供必要的积累和有利的条件。但是到了20世纪,世界日益复杂,理论日益丰富,单一学科教育在学科交叉、知识爆炸的新形势下暴露出一些明显的弊端,特别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过分强调单一专业会限制学生的视野,影响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从学科分类到学科交互:PPE的必要性
克服这样的弊端、提升本科教育水平的迫切需求是PPE自诞生之日起100多年里能在世界各地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因。“一战”之后的英国急需具有多方面综合创新素质、知识与技能的人才来应对和解决日益复杂的经济政治问题。英国的议会制度、公务员体系和特殊的政府治理方式,以及所谓“日不落帝国”众多殖民地管理的需要,使得PPE专业应运而生。然而,在特殊的国度、特殊的历史时期所进行的这一教育改革恰好适应了20世纪后半叶高等教育日益全球化、国际化的世界需求和时代任务。
▲
日不落帝国的宣传海报
回顾PPE的百年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结合对于培养具有广阔视野并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很强的内在哲理,不仅仅是因为无论从事理论研究还是实际管理,批判性思维、知识论分析、逻辑概念推理、伦理道德反省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因为当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问题异常复杂,单以任何学科的一种方法来进行分析往往会不得要领,需要代入多重视角、多重方法来观察和研究才能得到全面理解和认识。
PPE的发展既是从单一学科走向多学科的过程,也是从多学科走向交叉学科、从交叉学科走向跨学科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学科分类是现代大学教学方式的标配,无论是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门类,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还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学科都分别在大学设置中自成一体,互不纠缠。这样的分类虽然有利于学生专注一门学科的深入探究,但对于大学生来说,过早进入一门学科很容易导致对相关学科和表面上无关但实质上不可或缺的其他学科的忽视,不但基础无法打牢,而且容易形成狭隘的知识偏科、眼界视野受到限制、实际应用能力不强等弱点。
因此,随着高等本科教育日益普及,从单学科走向多学科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多学科教育强调几种不同但相互关联的学科并存的状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修补单学科教育所形成的片面性,比如早在19世纪40年代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就意识到单一学科教育的问题,开始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如在专业教育之外提供比较系统的博雅教育。我国大学近些年来也广为采取博雅课程、辅修学位等措施,其目的就是要扩展学生的视野、提升人文素质和增强实际应用能力。多学科削减了单学科专业教育的一些负面因素,但其本身只是把相关学科平面铺陈,至于能把握多少,如何在不同学科之间形成连接,还主要依靠学生自己的悟性和把握。在这个意义上,PPE是一个多学科专业但又不仅仅是一个多学科专业;“多”并不能完成PPE内在的需求,因为它所追求的不是几个学科之间的简单叠加。
▲
哥伦比亚大学
PPE作为一门多学科性质的专业只能通过交叉学科教育来实现。“交叉学科”强调在同一个大的领域多个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渗透性,因为差异而有交叉的必要,而交叉的结果又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些不同学科在探讨问题时所具有的共通性和共在性。进一步说,交叉还不是PPE的最高境界。真正的PPE是要从交叉学科发展为“跨学科”,在不同学科的交互性中获得知识的圆融和贯通,成长为新的学科方法和知识领域。跨学科不满足于学科的简单交叉,而是要在不同学科之间寻找共通性,并在交叉学科之间形成互相建构的关系,不仅使每一门学科获得更大的活力、丰富性和交互性,而且它们合力建构起一种能普遍共享的新型学科视域。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如何实现1+1+1>3的问题。
归根结底,PPE只有在学科交互中才能彰显出自己的本性,才能提升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中的每个学科既作为工具与方法又作为理论与知识的价值。历史上和当代的伟大思想家如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马克斯·韦伯、约翰·罗尔斯、阿马蒂亚·森等都是横跨并融合三大领域的杰出代表,而我们所面临的时代问题如“文明的对话”“气候变化的应对”“现代世界的兴起”“传统、现代性与全球化”等也都只有通过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的跨学科学习与探究才能得到较为合理的解答。
跨学科的第一个层次:“两跨”
进一步分析跨学科的概念,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跨学科属于“两跨”,即把两门学科交叉起来,实现它们的融合贯通。大学教育中的学科分为两类,基础学科与衍生学科。在PPE语境中的基础学科指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它们在现代大学早已单独成系,有着各自不同的学科演化发展史、独特的研究问题、经典文献、方法论体系等,而衍生学科则包括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伦理学、经济哲学等。衍生学科虽然横跨两门专业,但不同研究角度和知识背景的人对它们的规定可能很不相同,因为他们常常会从自己的角度来定义其研究问题和治学方法。以政治哲学为例,那些侧重政治学的人往往将政治哲学视为政治学的延伸,但具有哲学背景的人则倾向于将其看作是哲学的扩展,前者是对政治学的再阐释——政治哲学的重点在提出或把握政治问题的可能哲学途径,而后者则是把哲学思考引申至政治领域——其落脚点是理解政治问题的哲学路径和论证。
跨学科的第二个层次:“三跨”
如果说上述的“两跨”专业还是比较容易把握和理解的,跨学科的第二个层次“三跨”则要困难得多,因为它需要在三门学科的总体贯通中来规定一个新专业的性质、方法和问题。在PPE的语境中,这就是把三门基本学科以及众多的衍生学科都放在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合一的框架中进行再理解、再诠释,凸显它们如何能以单独的形式或交叉的方式对PPE学科的内涵与外延做出自己的贡献。
PPE中的哲学是基础的基础,主要负责提供方法论的训练,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和伦理判断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分析、解决各种各样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哲学作为一门古老的爱智慧学问,当然有着自己的学科发展史和问题域。哲学问题包括哲学中的永恒问题与前沿问题,前者是自始至终伴随着人类文明,是人作为人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人类具有存在论意义,而后者则是随着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而提出的新问题,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决定着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与未来的命运走向,对人类生存具有方法论价值。在PPE的视域下,学哲学尤其重要的是培养做出深思熟虑的价值判断的能力,因为在一定意义上,所有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都会涉及价值,其解决需要使用诸如正当与不正当、善与恶、正义与不公、义务与责任等概念来进行评判和论证。
▲
雅典学园
PPE中的政治学并非各种各样的国家理论、治理体系论证的简单集合,而是把政治视为各种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的集中表现,视为围绕着国家政权而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政治学与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仅在起源上它是从原始哲学理论中分化出来的,而且其对政治的评价、政体的构成、权力的获取与分配的探究也受着特定哲学原则、伦理规范的制约。
经济学一词起源于古希腊语“家政学”,由家庭、家务与规则、守则的词根结合而成,在色诺芬(Xenephon)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经济学似乎就是“家政管理的艺术”,而17世纪初法国开始从管理一国事务的角度研究“政治经济学”,把古希腊“家政事务的管理”上升为“国家事务(财富)的管理”。依据现代经济的问题分析并发展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但它们都需要建立在特定的哲学预设和政治洞见之上。经济学的模型、态势与原则或明或暗地反映了特定的政治价值与诉求,而经济全球化更是特定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架构之下的产物。经济制度、生产方式、分配模式与特定政体相辅相成,经济活动受到政治体制的制约、历史文化的影响和伦理道德的规范。在论证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时,需要平衡公正、平等、效率等价值诉求,而评判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后果,也需要考虑国际政治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要素。人类命运共同体虽然是一个政治理想、价值目标,关乎着人类的未来,但其基本支撑依然首先是人类的经济共同体。
▲
萨特
历史上和现实中,伟大的学者都是在兼容不同学科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理论。在哲学与政治学中我们可以看到霍布斯、洛克、约翰·罗尔斯、阿马蒂亚·森等,在哲学与经济学领域,有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哈耶克等,还有在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领域里的大卫·休谟、马克斯·韦伯、舍勒、卡西尔,在哲学与文学领域里的萨特、加缪等。这些思想的巨人通过知识的融通、交叉和整合为人类理智提升和知识演化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勾画出新的图景。但是,我们必须指出,虽然PPE强调要以跨学科的方法来研究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跨”在这里绝不是指替代或取代,不是要以一门学科否定其他的学科。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规定性、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这是不可能也不应该为其他学科所取代的。如果把“跨学科”曲解为从一门学科出发就可以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或者用某种所谓“普遍”的理论或原理来代替不同学科的基本研究,或者以哲学理论来简单否定政治学或经济学的定律,这不仅不能达到交叉学科所要实现的融合知识的目的,而且必然会带来知识的庸俗化、方法的混淆和非科学的结论。
PPE 教学的三重目标
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可以在三个层次上来规定PPE的教学目标。第一是要在多学科的意义上学好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理解其学科概念、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第二是要在交叉学科的意义上不仅学好三门学科本身,而且要能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共通性和互补性;第三是要在跨学科的意义上不仅理解不同学科及其差异与共通,而且能够打破学科的藩篱,形成跨学科的思维方式。
达到第一层次目标可以说是PPE教学的最低标准,是PPE学习的底线,而PPE的教学方案提供实现第二层次目标的平台和机会,因为学生无须局限在某一特定学科,就可以探索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这三个涉及现代社会方方面面的学科,学习它们各自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这既包括定性方法,也包括定量方法,既包括抽象的理论思维,也包括具体的实践思维,从而可以从三门学科交叉而形成的视角来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我们把第一个目标作为PPE课程体系的底线,第二个目标作为PPE学习的主要目标,那么第三个目标则可以看作是在PPE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所要致力实现的最高理想或一个值得为之终身努力所要达到的境界。
/ 作者简介/
姚新中,1957年生,河南驻马店人,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 PPE 委员会主任、哲学院院长,曾获北京市高教系统先进工作者(1988)、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PPE 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2017),在《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 History Today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等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中英文论著、编著二十余种,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为伦理学、比较哲学、儒家哲学等。
徐尚昆,1980年生,管理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人民大学教学创新奖。主要研究领域为管理哲学、社会科学方法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在《中国工业经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五十篇,出版专著、教材及研究报告七部。
/ 内容简介/
《 PPE 导论》是由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骨干教师合作撰写的一部大学本科教材,其宗旨是引导读者了解和理解 PPE 作为一门新型跨学科专业的历史机缘与时代任务、 PPE 的多学科内涵与交叉学科研究方法、 PPE 专业对于学生的知识期待、学科要求以及如何从 PPE 视域来观察、理解和解决当代最紧迫的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全书由绪论和15章组成,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4章)集中探讨 PPE 专业的现代社会科学背景与性质,第二部分(5-12章)论述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评价标准、主要问题与研究方法,第三部分(13-15章)审视和论证如何通过学科交叉形成 PPE 的特殊视域及其如何从 PPE 出发来透视和解析当代世界所面临的三大全球性问题。
/ 目录/
绪论
PPE的缘起及其时代任务
第一节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向
第二节从单学科到多学科、交叉学科、跨学科的转向
第三节从纯知识探究到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转向
第四节PPE专业与课程体系
第五节PPE定位及本书结构
第一章
现代社会科学的兴起
第一节现代社会科学的古代源流
第二节作为古代社会科学的道德哲学
第三节从道德哲学经自然法传统向道德科学的过渡
第四节作为社会科学典范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第二章
社会科学的根本问题及研究进路
第一节合作的难题与集体行动的逻辑
第二节新古典主义经济学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规范与理性二重性下的人类合作
第三章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前提
第一节语言与表达
第二节逻辑与论证
第三节方法与方法论
第四节经典阅读与理论建构
第四章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批判性思维
第一节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第二节批判性思维为何重要
第三节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第五章
人类行动的存在论基础
第一节人类生存的基本处境
第二节面对人类生存基本处境的三种可能的态度
第三节启蒙理性的态度与启蒙理性视野中的人类行动
第四节人的基于实践的社会性存在规定
第六章
善与应当:人类活动的伦理维度
第一节好与善
第二节应该与应当
第三节道德和法律
第七章
政治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权力与权利
第二节国家与发展
第三节冲突与秩序
第八章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经济学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经济学的意义
第九章
政治学研究的方法路径
第一节研究方法的分类
第二节政治学研究方法的案例
第三节政治学研究方法的整体观
第十章
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路径
第一节经验科学的两大任务:理论解释与经验检验
第二节经济研究中的科学解释
第三节经济研究中的经验检验
第十一章
政治学研究的范式及其演进
第一节政治理论及其条件:政治学研究的两个维度
第二节经典的政治理论及其变迁
第三节行为主义与现代政治学的科学化
第四节科学的问题与规范政治学的复兴
第五节国家的回归与新制度主义的兴起
第十二章
经济学研究的范式及其演进
第一节经济学史与范式
第二节经济学研究的范式演进阶段和特征
第三节经济学研究范式演变的启示和展望
第十三章
PPE视域下的政治合法性问题
第一节政治合法性的问题
第二节政治合法性的核心价值
第三节政治合法性的本源论证
第四节政治合法性的后果论证
第五节政治合法性的价值重构
第十四章
PPE视域下的生态问题
第一节生态伦理的基本共识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环境伦理
第三节排污权与环境权
第十五章
PPE视域下的全球化问题
第一节全球化意识与人类共同体
第二节狭义与广义的全球化
第三节全球化面临的挑战与前景
第四节全球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阅读书目
后记
文章来源:“人大出版社学术守望者”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