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掠影、哲思不辍”——哲学院校友学科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日期:2025-05-212025年5月18日14:00,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校友学科发展论坛在中关村校区立德楼402教室如期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往事掠影、哲思不辍”,哲学院校友会会长、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哲学院院长臧峰宇、党委书记石德才出席,与20余位来自党政机关、高校、企业等各行业优秀校友共襄盛举、共话发展。本届论坛采取圆桌对话形式,与会嘉宾就“哲学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论坛由石德才书记主持。
论坛伊始,周文彰会长回忆起37年前在人大哲学院的学习岁月,动情地表示,人大哲学院在时代发展浪潮中始终勇立潮头,作为哲学院学子,永远以母校母院为骄傲!周文彰会长指出,当今世界格局风云变幻,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探讨哲学学科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哲学学科建设在与时代同行,革新进步的同时,也要注重保留作为基础学科的本色,需不断加强哲学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要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与学科体系。
臧峰宇院长做了题为《守正创新,砥砺前行——我们的哲学征程》的报告,介绍哲学院近年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基本情况。他表示,哲学院是学生之家,也是校友之家,欢迎各位校友回家!近年来,哲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秉持以学生为本、为师生服务的宗旨,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等学科建设,设立PPE专业、“应用伦理”硕士专业学位点、“文明学”交叉学科,是教育部哲学领域“101 计划”秘书处和尼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秘书处。现有学校创新高地“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等20多个科研机构。与20多个国家知名高校开展合作,2025年 QS 世界哲学学科排名位列第25位。未来,学院将继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引领,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与会校友嘉宾纷纷分享了对母校发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袁和静(2010级博士)、金春颖(2008级本科)、刘宗豪(2017级博士)、马乔(2011级硕士)等校友热情表达了对母校培养的感激与对母校建设成就的自豪,为老师同学们送上了美好祝福;王高升(2013级博士)、吕莎(2014级博士)、吴硕(2011级硕士)等校友从切身经历出发,讲述了哲学学习对工作生活的重要启发,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将哲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拓学习新境界;姜秋华(2017级硕士)、修金梅(2010级硕士)、石晓华(2012级博士)、李西泽(2010级博士)等校友分别从搭建新媒体渠道传播、建设校企合作交流、开设人工智能交叉课程、全面整合校友资源等方面为母院发展建言献策;张梓博(2013级硕士)、陆光严(2013级本科)、姚毅(2008级本科)等校友结合工作经验及行业观察,为在校生职业规划与实习实践提供指导意见与平台渠道;王婧(2014级博士)、贾丽艳(2015级博士)、耿仁杰(2006级本科、2010级硕士)等校友围绕人工智能时代“文科何为”,如何在人才培养中实现技术与人文素养并举等议题阐述了宝贵意见,鼓励哲学学子在新技术浪潮中把握机遇,勇迎挑战,警惕人工智能技术陷阱,保持自身思想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石德才书记做总结发言,他表示,今天是一个形式轻松、畅所欲言的论坛,各位来自行业一线的校友们各抒己见!感谢各位校友的精彩分享以及对学院发展的鼎力支持,未来哲学院将持续加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始终作为校友们的精神家园与坚实后盾。祝愿各界校友工作顺利、生活幸福,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的靓丽名片!
本届校友论坛在全体嘉宾的热烈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