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海德格尔系列书籍
日期:2017-04-25
1、《存在与时间》读本通俗译释(上下册)/高捍东 著.—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5.11
内容提要:海德格尔在作品中,对于人的生存状况从结构上作了分析,认为生存在世界上的"人",必将通过情绪、领会、语言等方式与各色各样的物事打交道,世界也就在这种展开中同时成为人的舞台。这种展开,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相应的对应样式。
2、物的追问/(德)海德格尔 著;赵卫国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1
内容提要:《物的追问》的作者是德国当代知名哲学家、二十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马丁·海德格尔,在现当代哲学史上,他以其对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和先验理论的推进著称,《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就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被哲学界称为"康德第二书"的《物的追问》是他的一部重要作品,虽篇幅不大,却集中体现了其后期的重要思想。比如其中的附录《恩斯特·卡西尔和马丁·海德格尔之间的达沃斯对话》一文,反映的就是当代西方哲学史上一场著名的思想之争,深刻影响着一批后世的知名哲学家。
3、德国观念论与当前哲学的困境/(德)马丁·海德格尔 著,庄振华,李华 译, 赵卫国 校.—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6.2
内容提要:本书是海德格尔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以往我们通常把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放到近代哲学的背景下,从知识论或理性主义传统,将其理解为西方哲学古希腊以来,经过基督教的洗礼与近代科学的影响而达到的。本书则从现代哲学视野重新审视三位德国古典哲学巨匠,非常有助于我们把握德国观念论与现代哲学的内在渊源,看到作为主体哲学的德国古典哲学带来的困境,以及其中包含的“现代元素”,书中对三位大师的分析细致而独到,既反映出海德格尔深厚的学术功底,又充分展现出他本人的独特思想,这在目前的国内海德格尔研究,乃至哲学史研究中都是比较欠缺的。
4、从莱布尼茨出发的逻辑学的形而上学始基/(德)马丁·海德格尔 著,赵卫国 译.—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1
内容提要:本书是海德格尔1928年在马堡大学的讲稿,系西北大学出版社“精神译丛”海德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系列之一种,体现了海德格尔对西方哲学史的批判性重构与个人化解读。这一方面有助于读者看到其批判和解构传统哲学的切入点和思路,另一方面则有助于看到海德格尔思想的根基或渊源。而讲稿的文本形式则更能体现海氏思想的原发性,使读者领略这位思想家授课的运思和风格。
5、形而上学导论(新译本)/(德)马丁·海德格尔 著,王庆节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0
内容提要:本书是海德格尔的重要著作之一。海德格尔在本书中把“存在的问题”当作形而上学的基本主题来进行追问,认为形而上学应该追问的是“在”,而不是“在者”。为此,他追溯了“在”的语法和语源,并从历史的角度对各种哲学流派进行了研讨。
6、海德格尔思想的多维透视/赵卫国 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
内容提要:《海德格尔思想的多维透视》是作者海德格尔研究成果的集结。其中有对海德格尔本人思想和思维方式的梳理和解读,有对其思想的拓展性研究,这些论题或关注思想家之间的理论关联,或将其思想用于对现时代问题的剖析和解释,或从思维方式着眼辨析中西文化的相通与相异。书中一部分看似与海德格尔本人不相关的论文,却是其现象学方法的实践性运用,通过对其他哲学家的解读,重新赋予传统思想以时代内涵。
7、海德格尔的希腊解释(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十八辑) /倪梁康等 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6
内容提要:由倪梁康主编的《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十八辑海德格尔的希腊解释2016上)》,主旨是海德格尔现象学思想的希腊渊源,包括2014年10月召开的“现象学与古希腊哲学”年会论文中挑选的部分文章,几篇国外发表的现象学研究的前沿文章,以及首次发表的现象学研究文献等。所选稿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8、海德格尔晚期美学思想研究/郭文成 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8
内容提要:海德格尔美学思想分为早、中、晚三期,它分别对应于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三个阶段:世界性、历史性和语言性。总体而言,海德格尔晚期思想的核心问题仍是存在,具体的表现为语言问题。而以美学的视角来看,这一问题也可以表述为:“诗意地居住”。由此,有必要对海德格尔晚期美学思想进行如下挖掘:探讨科技、诗意与居住的本性,从而追问还乡如何可能?海德格尔的晚期美学思想属于现代思想,这是海德格尔的意义所在,也是海德格尔的局限所在。现代思想关注的存在问题实际上是为人找到家园,但此家园不是现在的,而是未来的,因此它成为了现在人的规定。如前所述,海德格尔关于科学技术、艺术和家园的思考无疑给我们指出了问题以及方向,但在当前技术、艺术和家园的边界何在?这正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此,海德格尔晚期美学的现实意义得以显示。当然,这并非是思考的终结,相反,它只是刚上了路。在这条通向家园的道路上,诗意的语言依旧指引着我们前行。这表现为一条还乡的道路,而其本性是一条美学的道路。
9、海德格尔自述/(德)马丁·海德格尔 著,张一兵 编,李乾坤 译, 方向红 校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1(2016.11重印)
内容提要:本书是海德格尔的自述,包括他的简要哲学经历、主要的哲学写作脉络等。书中收入了张一兵教授的长篇导言,对海德格尔的生平及哲学思想等做了辨析。
10、海德格尔和语言的新形象/王颖斌 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1
内容提要:本书深入研究了海德格尔语言思想中时间、时间性、历史及历史性等和语言的关系,也试图考察海德格尔语言思想中和科学相关的内容如语言的命题化等问题。以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语言的反思为切入点,把对存在的沉思作为立足点,贯穿以语言和人、存在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将不同视域中的语言展现出来,构建语言之历史的整体关系,由此梳理海德格尔语言思想的脉络,考察海德格尔对语言进行的本体论反思、批判和重建,阐明其语言思想的具体内涵,揭示海德格尔语言思想形而上学的深层意蕴。对曾在之传统形而上学语言的历史性沉思、阐释当前技术化语言的完成、展现形而上学的语言完成后所转向的源自将来的真正的语言——存在的语言、探讨本真的道说即诗和思及二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