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增光:论张载的“圣人无知”说
日期:2021-11-07摘 要:在理学史上,张载首先提出了“圣人无知”的观念,其典据在于《论语》和《易传》。然而学界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观念在张载思想中的重要性及其与“德性所知”观念的内在关联。张载对“圣人无不知则无知”的诠释包含了对“知”本身及教化、政治、人性等问题的深刻反思,虽然程朱对这一观念有所质疑,但它对心学有积极的影响。比较张载、庄子、僧肇、王阳明之“无知”论,可见对“无知”的重视是中国思想的独特图景。与其以西方哲学为参照去“削足适履”地寻找和讨论中国哲学的“知识”论,不如回到中国哲学本身,以“无知”论来阐明中国哲学的特色。
关键词:圣人;无知;无不知;德性;心学
一、“圣人无知”说的内涵
二、“以性成身”与“因身发智”
三、“圣人无知”说的思想脉络
四、余论
据此,中国哲学传统在“真知”和“无知”的关系方面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透过对张载“圣人无知”说的分析,并梳理中国思想中的“无知”论,此点昭然易见。在此意义上,与其以西方哲学为参照去“削足适履”地寻找和讨论中国哲学的知识论,不如回到中国哲学本身,去探讨和阐发更能体现中国哲学特色的“无知”论。
参考文献
[1]古籍:《融堂四书管见》《诗经》《宋史》《周易》《庄子》等。
[2]陈来,1991年:《宋明理学》,辽宁教育出版社。
[3]陈立胜,2019年:《入圣之机:王阳明致良知工夫论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4]程宜山,1985年:《关于张载的“德性所知”与“诚明所知”》,载《哲学研究》第5期。
[5]《二程集》,1981年,中华书局。
[6]皇侃,2013年:《论语义疏》,中华书局。
[7]库萨的尼古拉,2009年:《论有学识的无知》,尹大贻、朱新民译,商务印书馆。
[8]黎靖德编,1997年:《朱子语类》,岳麓书社。
[9]李存山,2009年:《“先识造化”:张载的气本论哲学》,载《中国哲学史》第2期。
[10]林乐昌,2000年:《张载心学论纲》,载《哲学研究》第6期。
[11]林美茂,2014年:《中日对“哲学”理解的差异与趋同倾向》,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12]吕澂,1979年:《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中华书局。
[13]牟宗三,2006年:《心体与性体》(一),台北正中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4]唐纪宇,2020年:《一物两体---张载气本体论中的“性”之观念探析》,载《中国哲学史》第4期。
[15]《王阳明全集》,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16]王中江,2015年:《道家学说的观念史研究》,中华书局。
[17]《杨简全集》,2015年,浙江大学出版社。
[18]杨立华,2008年:《气本与神化:张载哲学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杨儒宾,2020年:《朱子与“德性之知”》,载吴震主编《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商务印书馆。
[20]叶秀山,1986年:《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人民出版社。
[21]詹文杰,2017年:《柏拉图〈斐多〉论知识的获得》,载《世界哲学》第5期。
2020年:《柏拉图知识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2]张春波,2010年:《肇论校释》,中华书局。
[23]《张载集》,1978年,中华书局。
[24]《张子全书》,2015年,西北大学出版社。
[25]郑开,2018年:《道家形而上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6]朱熹,1983年:《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
作者刘增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原文刊于《哲学研究》2021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