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首页 > 学术研究 > 思想文库
十四位哲学名家带您走进哲学的殿堂
日期:2024-07-12

屏幕截图 2024-07-12 173107.png

哲学的殿堂:

新唯物主义与哲学的未来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组编

臧峰宇 主编

2024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精彩书摘

编后记

2021年秋季学期,“哲学的殿堂”系列讲座如期举办,我们邀请14位著名学者引领同学们走进哲学这座思想的殿堂,以时代的问题意识感受闪耀着的先哲的思想之光,采撷在文明深处的人类精神世界的宝藏。其中有四场讲座是我在现场主持的,聆听赵敦华老师关于“照着讲”与“接着讲”的新逻辑的讲解、安启念老师关于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阐释、丰子义老师对时代的理解和把握的阐述、陈波老师对哲学作为一项认知事业的分析,感到这些颇具新意的讲座内容细致入微、引人入胜。重读这些讲稿,当时精彩的情景似又重现,仍觉余音绕梁。

其他讲座有些是在线听的,例如,姚新中老师对中西伦理学中的自我的新论,赵汀阳老师对形而上学路径与存在论事件的解析,江怡老师对哲学的未来与未来的哲学的展望,姚大志老师对两种实践概念的政治哲学解读,如今读来亦有似曾相识之感。诚如李景林老师在讲座开场时所言,线上授课缺少现象学所讲的“直观”和“直接被给予性”,缺乏充分的现场感。确实如此,但对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亲临现场的朋友们来说,线上听公益讲座是一种“福利”,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在屏幕上实时听取各位著名学者授课,并在课后在线提问,也是接受新知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式。我们请专业摄制团队负责讲座录制转播等事宜,为线上讲座提供技术保障,为不能现场听课的同学和爱好哲学的朋友创造尽可能好的听课条件。

其他几场讲座,是通过读这部讲稿第一次学习的,这正是我们整理出版讲稿的初衷。对没能在现场或线上听讲座的人们来说,阅读文字中的讲座是理解讲座精练内容的必要路径,整理后的文字可能没有实时讲座那么鲜活,却在原始文字的基础上萃取精华,省却了一些口语化的虚词,可以直达思想的根本。虽说与讲座的实时情境略有不同,但对想要了解讲座精华的朋友们来说,可能恰到好处。

所以,当我阅读杨庆中老师讲解《周易》古经对孔子思想的影响,向世陵老师阐述儒家博爱视野下的“天下一家”与“一体之仁”,谢地坤老师梳理西方哲学家从否定神学到否定哲学的过程,李景林老师论述儒学的心性论与价值系统,张学智老师关于牟宗三“良知坎陷说”的新论,陈少明老师对“庄子观梦”的“物我”与“生死”主题的研究,可以直接理解讲座的要义,甚或可以想见当时各位老师讲解的场景,也就大致把握了这个系列讲座的主要内容。掩卷沉思,面对我们时代的各种不确定性,深思这个系列讲座中的若干主题,可以反思现代性,理解哲学问题的时代化与时代问题的哲学化,形成置身“世界历史”进程的“时代意识”,在内在自我和世界秩序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从而把握好的可能性,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做出理性的判断和明智的选择。为此,需要秉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方法,回到中国哲学的本真精神,在时代语境中重新理解天地境界与一体之仁,重建现代道德观念,使一种经过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的良知意识为现代人提供精神滋养,在否定既往的思维生成中感知希望的光芒,在高速运行的现代生活世界确立思想自我,以形而上的方式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从存在论角度把握实践中的主体及其公共性,由此安顿我们的精神家园。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期待以希望的光芒照亮现实的世界,使朝向未来的可能性不断在实践中趋向于现实性,从而明确哲学的未来意识。这种未来意识是形而上的本质规定,是人的生命的内在要求,是每个人都应当经历的存在论事件。实现这种未来的可能性,需要以物质生产方式夯实观念的基底,需要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新唯物主义与哲学的未来因而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思想对象化为现实的运动,这是我们将这部讲稿的副标题命名为“新唯物主义与哲学的未来”之原因所在。从中可见,作为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直“在场”,我们仍然生活在马克思为我们确立的思想地平线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们的时代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走进“哲学的殿堂”,不是纯然回到思想史的原初语境,而是在时代中重新认识经典的哲学命题。哲学不是隐没在故纸堆中的格言,而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是由每个时代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决定其基础的,并从不同时代的基础出发认识思想史中的观念世界。理解哲学问题,不仅要有问题意识,还要有时代意识,这不仅因为历史的退却与返回终究是不可能的,而且因为我们有将哲学把握为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的批判的武器的自觉。在这个意义上,“哲学的殿堂”是一种生成的存在,它不处于过去时,而处于朝向未来的现在时,我们只有以实践的在场性解读殿堂中的思想精华,才能理解这座思想殿堂本身,它与哲学概念的规定一样,处于动态的过程中。

我们希望这个系列讲座有助于同学们和爱好哲学的朋友们理解哲学的本质,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义,探究中国哲学实现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的机理,从比较哲学角度理解中西哲学互鉴的方式,把握理解问题的思维规律。我们很感谢大家对这项工作的肯定与鼓励,你们的肯定与鼓励表明哲学仍然是我们提升生命品质的内在需要,与时代同行的哲学是一种殿堂式的存在,就在我们的生活世界中矗立着,而只有经过对哲学问题内在本质性的理解,我们方能确认自己走进过这座殿堂,并一直居于这座殿堂的近处。最后,感谢这个系列讲座策划团队的各位老师的辛苦付出,感谢各位参与讲稿整理的同学所做的细致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郭晓明先生对这个系列讲座的视频录制和讲稿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各位编辑做了很多具体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臧峰宇

于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伦理学等领域的重要问题,涉及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周易》古经对孔子思想的影响、中西伦理学中的自我、形而上学路径与存在论事件、儒家博爱视野下的“天下一家”与“一体之仁”、哲学的未来与未来的哲学、从否定神学到否定哲学等内容。赵敦华、安启念、杨庆中、姚新中、赵汀阳、向世陵、江怡、谢地坤、丰子义、李景林、陈波、张学智、陈少明、姚大志十四位哲学名家引领读者走进哲学这座思想的殿堂,在时代中重新认识经典的哲学命题,采撷在文明深处的人类精神世界的宝藏。本书有助于读者理解哲学的本质,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义,探究中国哲学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机理,从比较哲学角度理解中西哲学互鉴的方式,把握理解问题的思维规律。

主编简介

臧峰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哲学会副会长等。出版专著《马克思政治哲学引论》《晚年恩格斯哲学经典文本的内在逻辑研究》《通往智慧之路》,译著《不同的路径》《恩格斯传》。发表论文120余篇。

目录

001 第一讲 “照着讲”与“接着讲”的新逻辑 / 赵敦华

013 第二讲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 / 安启念

035 第三讲 《周易》古经对孔子思想的影响 / 杨庆中

055 第四讲 中西伦理学中的自我 / 姚新中

079 第五讲 形而上学路径与存在论事件 / 赵汀阳

103 第六讲 儒家博爱视野下的“天下一家”与“一体之仁”/ 向世陵

136 第七讲 哲学的未来与未来的哲学 / 江怡

146 第八讲 从否定神学到否定哲学 / 谢地坤

174 第九讲 时代的理解和把握 / 丰子义

202 第十讲 儒学的心性论与价值系统 / 李景林

223 第十一讲 哲学作为一项认知事业 / 陈波

247 第十二讲 牟宗三“良知坎陷说”新论 / 张学智

268 第十三讲 庄子观梦:物我与生死 / 陈少明

285 第十四讲 两种实践概念 / 姚大志

311 编后记

微信图片_20240712173503.jpg


转载:人大社马克思主义理论图书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