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首页 > 学术研究 > 思想文库
孙中原:《墨经》绝学抢救性研究的意义
日期:2022-10-07

摘要:本文我承担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墨经>绝学的E考据和元研究》最终成果部分改写。首先论证《墨经》中国古代科学的重镇中国古代科学的论域地位这是《墨经》元典特有根本属性其次论证《墨经》中国古代科学的范式,即《小取》定义的范畴“效法”程式在理论、历史与现实层面,有值得借鉴的科学深意再次论证《墨经》绝学抢救性创新性研究的价值、意义、功能与作用

关键词:《墨经》;绝学;抢救性研究

作者简介:孙中原(1938-),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墨子学会顾问,原副会长,中国逻辑学会原副会长。著作《墨学大辞典》等80余种,论文400余篇

引言:《墨经》是墨学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理论果,是中国古代科学微型百科全书,极其浓缩精炼的当时各手工业工匠技术经验抽象思维的深加工,各门科学知识范畴原理的系统构成中国古代科学的重镇与范式。

承担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墨经>绝学的E考据和元研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立项通知书:“始终遵循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切实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墨经》绝学抢救性创新性的研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国家文化战略发展与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功能和作用。

一、中国古代科学的重镇

1.《墨经》中国古代科学的重镇中国学界的基本认知墨经学术,于战国末期产生,在秦汉之后,沦为冷门绝学。开拓性的《墨经》研究者学者鲁胜。唐房玄龄等《晋书·隐逸传》引鲁胜(265-317)《墨辩注说:“墨子著书辩经以立名本。”“孟子非墨子,其辩言正辞则与墨同。”“《墨辩有上下各有,凡四篇,与其书众篇连第,故独存今引,各附其章。”“其或兴微继绝者,亦有乐乎此也。

魏晋时代,先秦名辩学复苏,鲁胜推崇《墨经》名辩《墨经》《墨辩》《辩经》,突显《墨经》墨家逻辑学的“重镇”。《墨经》的结构内容与表达方式,全部都是自觉运用《小取》定义的“名辞说”(概念判断推理):“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

鲁胜说:“作《辩经》以立名本道出《墨经》《墨《辩经》)是中国逻辑根本尽管孟子在政治伦理观上,激烈攻击墨子,墨子兼爱是“无父无君”,“禽兽”,“率兽食人”,但孟子的论辩表达方式,完全承袭墨子(“其辩言正辞,则与墨同)。

依鲁胜意,欲复兴先秦名辩学,必须重点研究《墨经》舍弃《墨经》,可替代鲁胜专著《墨辩注,尽管“为世所称”,被世人称赞首肯,但仍“遭乱遗失”。如今只能从房玄龄等引证《墨辩注序》原文,窥知鲁胜推崇《墨经》《墨辩》《辩经》)为中国逻辑重镇的微言大义。

鲁胜之后,近代《墨经》研究的著名代表,首推梁启超(1873-1929)1904年梁氏在《新民丛报》连载长文《子墨子学说》,附录《墨子之论理学》(逻辑学)1921著《墨经校释》《墨子学案》两书

梁氏说:“诸子中持论理学最坚而用之最密者,莫如墨子。”“有论理学为之城壁。”“故今欲论墨子全体之学说,不可不先识其所根据之论理学。”“《墨经》最重要之部分,自然是在名学(逻辑学)。《经》中论名学原理者约居四分之一,其他亦皆用‘名学的’之演绎归纳而立义者也。”“在我国古籍中,欲求与今世所谓科学精神相悬契者,《墨经》而已矣,《墨经》而已矣。

紧跟梁启超之后的著名《墨经》研究者,首推胡适(1891-1962)。1915年,受梁启超影响,胡适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钻研《墨经》逻辑1917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毕业,提交用英文写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1927年3月,胡适访美,向哥伦比亚大学递交《先秦名学史》中文修改本《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哲学博士学位。

胡适说,《墨经》作者是“科学的和逻辑的墨家”,“是以同异原则为基础的一种高度发达的和科学的方法的创始人”,“对演绎和归纳具有相当时髦的概念”;他们“是伟大的科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作为科学研究和逻辑探讨的学派”,“是发展归纳和演绎方法的科学逻辑的唯一的中国思想学派”,“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上,为中国贡献了逻辑方法的最系统的发达学说”;“《墨辩》乃是中国古代名学最重要的书。”“墨家的名学在世界的名学史上,应该占一个重要的位置。”

胡适评说:“这四篇著作(指狭义《墨经》)成为一组,里面有逻辑学、心理学、经济学以及政治学和语法规则、数学、力学、光学等方面的理论。”“这四篇著作是现在仅存的古代中国科学成就的证据。”“它们完全没有超自然的、甚至迷信的色彩”。“毫无疑问,这些作品是一个科学时代的产物。”是“真正有价值的唯一著作”。

胡适之后最著名的《墨经》研究,是沈有鼎(1908-1989。推出重要著作《墨经的逻辑学》肯定《墨经》有完整的辩学体系,有系统逻辑学,代表中国古代逻辑的光辉成就。论证中国古代逻辑发展,到《墨经》,如同登上高峰。认为《墨经》总结中国古代科学,把科学方法提高到自觉水平,推动科学发展。评价《墨经》逻辑是认知科学真理的工具,成就不在古希腊与印度逻辑之下

2.《墨经》为中国古代科学的重镇,是长期学习研究的认知。1956-1958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专攻哲学专业本科聆听专家讲课,形成这一认知。1958-1961年,我奉调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自然辩证法与逻辑研究,聆听专家汪奠基、沈有鼎等讲对《墨经》与中国科学的内在深刻关联形成系统认知。

1961-1964年,我奉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逻辑室,师从汪奠基、沈有鼎,专攻中国逻辑史与古代1963-1964年,开始在《光明日报》哲学副刊发表《墨经》的专业学术论文,至今数十年,有相关著作数十种,发表论文数百

2001年1月,中宣部与国务院新闻出版总署设《中华大典》工作委员会与《中华大典》编纂委员会,聘为《中华大典•哲学典》编委,《中华大典•哲学典•诸子百家分典》副主编,精编《诸子百家分典》563万字,写诸子百家总部稿281万字。

二十年,我用E考据(电子数字化考据)与元研究方法,从十一亿字《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全文检索电子版,五十亿字《诸子百家•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电子图书馆与互联网,全面检索考辨中华传统文化资料,提供精准的实证论据。

用元研究方法,概括中外研究《墨经》的历史与现实进程,重构《墨经》科学的范畴与原理系统,体现逻辑与历史一致的辩证逻辑原则。我承担项目的最终成果,逐一分析《墨经》科学范畴数百个,原理近百,是论证“《墨经》为中国古代科学重镇论题的丰富论据。

我全面检索《四库全书》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四部丛刊》收录古籍502种,核查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文献,确认“《墨经》中国古代科学的重镇研究中国古代科学,《墨经》地位,极其重要,无可替代

狭义《墨经》四篇,凝练浓缩科学知识,是前三世纪领先世界的科学人文极品只字不提墨子喜欢说的鬼神。在中国逻辑史、哲学史、思想史、科学史和文化史上有重大理论、历史与现实意义,值得大书特书。在新时代条件下,创转创发,创新转型,与现实文化融通,与世界科学接轨,推陈出新,永续发展。

3.分科研究,博大精深。《墨经》绝学研究,认知《墨经》是中国古代科学的重镇务必运用分析综合相结合的辩证逻辑方法,分析全部综合理论系统分析是由《墨经》的整体(“兼”),分解为其所包含的各个部分(“体”,《经上》:“体,分于兼也”),认知其每一部分的科学范畴与原理。

通过对《墨经》绝学各子系统的科学分析,在新的基础上,把分析的结果,再次综合,构成《墨经》绝学抢救性、创新性研究的崭新理论系统,科学认知《墨经》绝学整体的范畴与原理。现代研究,分门别类,分析与综合对立统一。综合,分析,在新的基础上再综合,体现“正反合”螺旋式上升的辩证思维规律

《墨经》绝学分科研究的合法性,根源于现代科学研究中运用分析方法的必要性。科学研究的分析方法,须臾不可离。恩格斯说:“对未知对象的分析(一个果核的剖开已经是分析的开端)。”

现代科学研究,没有科学的分析,就没有科学的综合。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是辩证逻辑的科学研究方法。《墨经》绝学的初始原生态综合,是现代科学研究分门别类,分析与综合结合操作对象。

《墨经》科学的分科研究,创新解释《墨经》各学科的范畴与原理,是抢救性、创新性研究《墨经》绝学关键,是《墨经》绝学与现代世界科学的贯通。1992年9月十九日制定我国建国以来,最大的一项文化出版工程《<中华大典>编纂工作总则》规定,编写《中华大典》各分典,共同参照现代科学分类方法,大类名称“均以现代科学命名,内容纳入现代科学分类体系。

我受聘担任《中华大典·哲学典编委,《诸子百家分典》副主编,参与工作,打磨定稿,深刻认知,钻《墨经》绝学,必须引进现代科学分析方法,借鉴现代世界科学分类法。不用现代科学分析方法,拒斥现代世界科学分类法,必将寸步难行。

通过多年精心研究,《墨经》科学分为十八门,其中自然学科五门:光学、力学、简单机械学、数学与物理学人文学科十三门:逻辑(逻辑学)、本体哲学(世界观,宇宙观,本体论,存在论,形上学)、认知哲学(认知理论,认识论)、方法哲学(方法论)、科技哲学(自然辩证法)、历史哲学(历史观)、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语言文学、艺术美学与军事学。这是我对《墨经》绝学抢救性、创新性研究的结论,是对《墨经》绝学科学分析与综合研究构成理论系统。

4.工匠技艺,理论提升。《墨经》专条总结各门科学知识形成的机理。《经上》第96条说:“巧传则求其故。即探求世代相传手工业技巧的原因和规律。《小取》说:“其然也,有所以然也。”然,是现状。所以然之故,是导致现状的原因。《经说上》第97条说:“法取同,观巧传。”即观察世代相传各种手工业技巧的法则规律。

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注重探究自然的原因,写过许多关于天体、大地、声音、植物、动物等原因的著作。他说:“宁愿找到一个因果的说明,而不愿获得波斯的王位。”求故胜当波斯王。

亚里士多德说:“技术家较之经验家更聪明;前者知其原因,后者则不知。凭经验的,知事物之所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技术家则兼知其所以然之故。”“大匠师应更受尊敬,他们比之一般工匠知道得更深切,也更聪明”,“我们说他们较聪明,并不是因为他们敏于动作而是因为他们具有理论,懂得原因。”“而理论部门的知识比之生产部门更应是较高的智慧。”阐明探求自然原因规律的科学理论意义。

诸子百家争鸣辩论分化与特化的结果,各种因素动力与张力的综合作用,促使《墨经》作者专门总结中国传统科学知识,是当时墨家成员从事各种手工业技术的理论升华概括总结各种手工操作技术,导致《墨经》系统科学知识的产生。

工匠技艺的数学抽象,导致墨家数学的诞生。各种球面镜(凸凹镜)生产、质量检验与科学实验,导致墨家世界顶级系统光学知识的产生。论述光线直线传播原理,分析“无宇”“无厚”无限小的光微粒(光量子,端)概念,启示墨子号量子卫星的创发。

墨者亲身劳动、亲手举重与抽象的理论思维,导致墨家力学定义的产生。墨者亲自参与土石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与学理论证,导致引力实验的设计,发现和定义地面引力。实践、实验、观察与抽象理论思维等科学方法论重要元素的作用,是墨家科学产生的机制原理,路径原由。

《墨经》价值独特,是诸子百家争鸣与科学认知的总结,是墨学发展到高峰的惊世硕果。《墨经》概括中国传统科学知识,在先秦诸子百家中独树一帜,在同一时期的世界,一枝独秀。《墨经》科学,广纳博采,浓缩微型的百科全书,凝聚自然人文科学知识,是当时世界领先的顶级科学成就。

《墨经》最显著的特质,是浓缩中国传统科学知识,凝聚微型百科全书。《墨经》有当时世界顶级的光学知识,启迪最新科技发明墨子号量子卫星的创意。《墨经》有当时世界顶级的逻辑系统,与古希腊逻辑,印度因明,三足鼎立。

《墨经》学理精湛,价值连城。清中叶以来,《墨子》文本校勘、训诂、考据风盛,义理价值,渐被认知。《墨经》创新发挥论证墨子兼爱说,尚功利,重人为,把墨家逻辑与科学的创造,推进到极致,攀登至高峰。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指出:“前期墨家注重伦理和社会生活,后期墨家注重逻辑与科学。”

《墨经》讲科学,为人类贡献宝贵的知识遗产,是现实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源头。百年来,学人对墨学精义竞相深察,其崇高价值渐被首肯。《墨经》是世界顶级的逻辑与科学论著,巧传求故究原由,概括天人总规律,是墨学发展到新质的高级阶段,包含深厚的科学人文精神,有独特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今人有重要的启迪与借鉴价值。

《墨经》从专讲逻辑与科学的意义上说,比同时代的其他任何典籍,都更有价值。《墨经》作为古代微型百科全书,涵盖各门学科,是墨学的精华,全人类的优秀遗产,有重要的现代与世界价值,是墨家贡献人类的逻辑与科学宝典。

2020 年 1 月 14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Audrey Azoulay)世界逻辑日(World Logic Day)致辞说:“不论是从亚里士多德或欧几里得、莱布尼茨或斯宾诺莎的著述中,还是从中国墨家学派到印度正理学派创始人们的典籍中,我们都能看到,逻辑研究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数不胜数的哲学家和数学家。”

所谓“中国墨家学派”的典籍,指《墨经》。《墨经》逻辑,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辩论的杰出成果,是全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有重要的现代价值,世界学术同仁的公认。狭义《墨经》,从自然本身解释自然,不掺杂任何鬼神迷信因素,是彻底的无神论,当时世界顶级的科学与人文学知识,是墨学发展史上辉煌的进步,中国文化轴心时代的历史绝响。

二、中国古代科学的典型

1.狭义《墨经》四篇的结构内容表达方式,体现中国古代科学的范式《经上》是各门科学范畴的定义划分与命题原理,是中国古代科学范畴论的范式。《经下》《经说下》论证各门科学的原理,是中国古代科学原理论证的范式

所谓范式,相当于《小取》的“效法”:“效者,为之法也,所效者所以为之法也故中效,则是也不中效,则非也此效也。”“效”:仿效,效法呈效,即提供效法模仿的范式、程式公式。《说文》:“效,像也。”《玉篇》:“效,法效也。

梁启超《墨子之论理学》解释《小取》的“效”包含“法式”之义,它兼有西语的Form(形式)和Law(法则、规律)两种意思。《小取》对“效”的定义是“为之法”,认为“中效则是,不中效则非”,“效”是提供可被效法遵循的标准法式公式

胡适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说:“《经上》篇全是界说(定义),文体和近世几何学里的界说相像。”“《经下》篇全是许多‘定理’,文体极像几何学里的‘定理’。”《经下》《经说下》是浓缩论证的格式。

狭义《墨经》183条,有71条专讲逻辑,占近40%的篇幅。《墨经》全文,都自觉以逻辑为架构方式。《经》上下183条,全部都是杰出运用“辩学”“名辞说”(概念命题论证)的形式表

《墨经》元典文本,仔细分析研究,随处可见不同层级的大系统小系统《墨经》数学,系统论述方圆平直、点线面体、相交、相合、相切、相离、有穷、无穷”等范畴原理这是《墨经》数学的相对大系统,其中包含许多相对的小系统。先定义“中”(圆心)“同长”的概念,在基础定义“圆,一中同长”的概念,是“相对大系统包含相对小系统”的典型事例。

《经上》第58条,先定义直线的性质说:“直,参也。”“直”:直线。“参”:第三个点加入另两点间。直线性质:有一点,恰好介于另两点间。一直线上三点,有一点恰好介于另两点间。

《经上》第59条,定义的性质说:“,一中同长也。”《经说上》第100条,再揭示圆与直线关系的原理(定理)说:“圆无直。”圆周是弧线,不是直线,圆周上不能容纳直线,因为直线的性质,可用三个点的关系定义,而圆周上不可能容纳三个点,同在一直线上。这是“相对大系统包含相对小系统”的典型事例。

《经上》说:“故,所得而后成也。即“故”是得到它,而能形成某一结果。这是“故”(原因、理由、根据)的定义《经说上》举例解释说:“故。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体也,若有端。大故: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若见之成见也。

“小故”(原因中的部分要素,即必要条件):有它,不一定有某一结果。没有它,一定没有某一结果。“小故”是形成某一结果的部分原因,如点是形成线的小故(必要条件)。“大故”(形成某一结果的原因,相当于充分必要条件):有它,一定有某一结果。没有它,一定没有某一结果。如见物的原因(条件)具备,则见物就变为事实。这是“故”(原因、理由、根据)的划分、分类、定义与举例。

下》第165条说:“行修以久,说在先后。”即走一定长度的路程,需要占有一定长度的时间,论证的理由在于人走一定长度的路程有先后的区别。这是对“行修以久”(走一定长度的路程,需要占有一定长度的时间)时空对立统一原理的论证。

《经下》举例解释说:“行。行者必先近而后远远近修也,先后久也。民行修必以久也。久:有穷、无穷。”即走路的人必然要先走近,而后走远。远近构成空间的长度,先后构成时间的久暂。民众走一定长度的路程,必然要占有一定长度的时间。时间分为有穷与无穷两种形式。这是对《经》文时空对立统一原理浓缩论证形式的展开包含典型事例与划分、分类。

经过科学地分析解构,在新的基础上,再创新综合,把《墨经》科学,呈现为元研究的崭新理论系统。全部《墨经》,现科学范畴定义、划分原理论证的范式,是《小取》“效”(制定公式)的自觉贯彻。

2.系统论历史感。系统论与整体论,是《墨经》绝学研究的首要指引。狭义《墨经》绝学元典四篇,共分183条,是墨家后学总结的中国古代科学范畴原理系统。《经》《经说》上下,有严密的科学分工,《经》《经说》上100条,是各门科学范畴的定义、分类与简单命题;《经》《经说》下83条,是各门科学原理的论证。

沈有鼎说:“《经上下》、《经说上下》乃是一个学派的系统学说,决不可能把一部分送给这一学派,把另一部分送给另一学派。”“至于《经上》和《经下》,更不能说一个早,一个晚。《经上》和《经说上》重点在定义和分类,把重点在论证的部分都留给了《经下》和《经说下》,难道可以说一派专讲定义和分类,另一派专讲论证吗?很多人因为《经上》文字较简,《经下》文字较繁,粗粗一看,觉得时代似乎也有先后之别,这实在是‘不思’之甚。郭老不理解《墨经》的结构,所以也有此错误。”运用系统论与整体论的观点方法,是《墨经》绝学研究科学化的要环节。

运用系统论与整体论,观察分析《墨经》绝学元典,突显狭义《墨经》绝学元典四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整体,如一块整钢打造的钢板。运用系统论与整体论的观点方法,绝不至于轻率断言:“《经上》是前五世纪墨子的著作,《经下》是前三世纪后期墨家的著作。”《经》上下内容与表述的分野,即定义与论证,决不是前后期墨家时代差异的标志。

运用现代科学的运动发展变化观、历史观、历史主义与历史分析方法,考察墨子“十论”与狭义《墨经》的思想内容与表述方式,考察其语境、语义与语法,总结墨学发展的规律,客观存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具体到理性抽象,再到理性具体的发展变化进程,这是中国现代学术群体,长期科学研究的结论共识。

确认由墨子“十论”,质变发展到《墨经》,体现墨家学术共同体的科学认知,是由理性抽象上升到理性具体(整体全面,多样统一)辩证过程,表现由现象到本质部分本质的抽象概括,到整体本质的综合把握狭义《墨经》四篇,是中国古代科学的范畴与原理系统,是诸多抽象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同一,抽象理论思维的高度综合。

恩格斯说:“黑格尔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他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他的基本观点的宏伟,就是在今天也还值得钦佩。”赞扬黑格尔著作:“到处贯穿着这种宏伟的历史观,到处是历史地、在同历史的一定的联系中来处理材料的。”

现代《墨经》绝学研究,提倡科学考辨,要以正确历史观(历史主义,历史分析,历史感)为指导,正确运用演绎逻辑,理性思维,理论证明,科学想象力和各种抽象思维、理性认知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语法、语义、语用和语境,全面解读《墨经》。

今日《墨经》绝学研究,不能凭空想象、表面观察和片面归纳,抹杀墨学在战国时期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的客观发展规律。读懂狭义《墨经》四篇完整的写作结构:《经上》《经说上》是概念范畴的定义分类与简单命题,《经下》《经说下》是各门学科原理的论证。

思想史发展规律,必然经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具体,到理性抽象,再到理性具体的辩证逻辑进程。拉法格《思想起源论》论“抽象思想的起源”说:“词的意义的相继发展的历史解决了第一个困难;它给我们指出具体的意义往往先于抽象的意义。” 全面科学考据墨子“十论”和《墨经》四篇,可证拉法格揭示的思想史规律。

比较墨子“十论”和《墨经》,比较墨子对“类”“故”概念的运用和《墨经》对“类”“故”范畴的抽象定义与理论升华,可证拉法格所说思想史规律的客观真理性。《墨经》各门科学的范畴与原理,是墨学发展到高峰时期的理论结晶,是墨学发展的客观事实,铁证如山,确凿无疑

抢救性创新性与突破性研究的构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运用世界先进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性。《墨经》绝学抢救性与创新性研究,是需要学术共同体长期精心研究,异常艰难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明确研究的主题、方向、目标与宗旨(做什么),明确研究的途径、手段、工具与程序(怎么做)。必须充分占有资料,准确客观,理性加工,探寻墨子墨家《墨子》《墨经》的内在联系,总结发展规律,揭示《墨经》绝学的深层蕴涵。引进运用世界先进的科学方法论古今中外的比较研究与世界科学的联通互鉴

郭沫若悼杜国庠诗说:“墨名绝学劳针指,马列真诠费火传。”《墨经》绝学抢救性、创新性与突破性研究,运用世界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是关键一环。《墨经》绝学研究,在新时代实现整体超越,借鉴世界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论。

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1922-1996)的科研范式转换论,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1862-1943)的元数学纲领,波兰裔美国逻辑学家塔尔斯基(1902-1983)的语言层次论,傅伟勋(1933-1996)创造性诠释学的层次论(实谓、意谓、蕴谓、当谓与创谓,对创获跨学科与跨领域研究的新成果,促使《墨经》绝学研究实现质的飞跃与现代转型,有重要意义。

列宁摘录黑格尔的话说:“方法本身就是对象的内在原则和灵魂。”“方法不是外在形式,而是内容的灵魂和概念”。《墨经》绝学研究的方法论,是《墨经》绝学对象的内在原则、内容的灵魂与概念。

《墨经》科学知识的理论特质,是其范畴原理的普遍性、深刻性与典型性,有“施诸四海而皆准,行诸百世而不悖”的时空普遍价值。如《经上》1-6条,开门见山定义因果、整体部分、认知才能、认知过程、求知活动等世界观、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用科学哲学家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的范式概念与科学范式转换论的观点,评析《墨经》绝学,可知古今两种不同范式的理论,在主体、对象、元语言工具、成果、层次、方法、作用、后果、评价等方面,有不同的元性质,是科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具有科学革命的意涵。从梁启超、胡适的开拓性研究,到沈有鼎的突破性研究,逐渐完成古今研究范式的更替,开辟前景可观的新局。

马克思说:“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墨经》绝学研究,与分析经济形式一样,不能用显微镜与化学试剂,必须用抽象概括的科学方法。

2.“他山之石攻玉”:比较研究,中外贯通马克思说:“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反过来说,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因此,资产阶级经济为古代经济等等提供了钥匙。”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是今日《墨经》绝学研究合用的钥匙。《墨经》表露的现代科学征兆,只有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

梁启超:“凡天下事,必比较然后见其真。无比较则非惟不能知己之所短,并不能知己之所长。”梁氏解释墨辩“与泰西治此学者相印证”,“引申触类,借材于域外之学以相发”,是比较研究法。

胡适:“只有那些在比较研究中(例如在比较语言学中)有类似经验的人,才能真正领会西方哲学在帮助我解释中国古代思想体系时的价值。”预测他比较研究成果,“可能对于这方面的未来研究者有帮助”。

今日《墨经》绝学研究,在方法论上最重要特点是比较研究。只有通过认真深刻与实事求是的比较研究,才能正确把握《墨经》绝学的真实意义深层蕴涵。终生从事中西哲学文化比较研究的贺麟:“我们不但可以以中释西,以西释中,互相比较而增了解,而且于使西方哲学中国化以收融会贯通之效,亦不无小补。”

《墨经》绝学,囊括天人,概括万有,蕴涵宏富,是中国古代学范畴与原理的大成。恩格斯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墨经》科学的范畴与原理论证,包含“施诸四海而皆准,行诸百世而不悖”的普遍真理,值得认真弘扬传承与借鉴。


作者孙中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原文刊于《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年第2期,注释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