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峰宇: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百年探索
日期:2022-05-22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其每一表现都带有中国的特性,体现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及其实践应用已成为一个历史事实,在中国现代化的实践创造中得到深刻的表达,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获得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形式,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形成了科学有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理
作为一种历史的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符合中国救亡图存、徐图自强的实际需要。百年来,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具体化,为中国现代化的实践创造提供思想引领,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体现其“实践能力的明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理,可见这种历史选择的文化自信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引起了欧洲学人对现代性的反思及对现代西方文明的质疑,使中国有识之士看到西方科学万能论的破产与西方物质文明的幻灭,在反思衰颓于静止中的东方文明的同时选择“第三新文明”,实现“物心两面的改造”(李大钊语),在五四运动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作为“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秉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历史规律,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探索中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相契合,形成了新鲜活泼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具体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创造,形成了中国问题意识,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问题给予科学解答,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逻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人们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不断深化的,立足于时代条件并向未来敞开,实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在人性观、唯物论、辩证法等方面得到具体反映。例如,马克思强调,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国古代先贤既强调人性本善,又强调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对人性的现实塑造。以经世致用的运思方式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方式,就会赋予“知行合一”“天下为公”等理念以时代新义。从“生生之谓易”的角度理解辩证法的实践内涵,就会把握历史辩证法的生成性,并以唯物史观运用变与不变的辩证法。
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发展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已融入中国人的精神血脉,成为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文化自我。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特色,并在百年来的实践探索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在福建省武夷山市考察时所指出的:“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为我们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造提供了思想遵循与现实启示。
1940年在延安出版的《新民主主义论》单行本封面(右)和开头部分 新华社发
二、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百年传播,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千百年来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秉持的价值观念内在融通,因而得到人们的欢迎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中国人具有科学理性观念,使中华文化涅槃重生,燃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和力量。1940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倡导建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他强调“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而“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适应中国社会发展需要,才能形成体现实践内涵的中华民族形式,进一步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百年来,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实现时代创新,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深厚的软实力。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得到深刻的展现,并在实践中推陈出新,在党和人民的伟大斗争中孕育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展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互贯通,彰显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通过实践基础上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表现形式,使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展现经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为此,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原则,在学术创新探索中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成为人们普遍认同并广泛参与的文化形式,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在新时代,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彰显时代光彩。我们要深刻理解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生命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深厚的文化滋养。要加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从中华文明5000年悠久历史中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底蕴,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精神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义。在保持中华文化独特性的基础上,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弘扬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国文化精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