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知
首页 > 新闻通知 > 学院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报 | 聚焦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新进展
日期:2023-08-08

随着数字科技革命浪潮的持续推进,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系列新问题新变化为政治哲学研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具有改变世界的理论诉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为基础,以重大现实问题为观照,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研究把握社会政治问题,对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7月22日,在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研讨会暨首届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30人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提出,自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中国萌芽以来,我国哲学界百花齐放,提出了一系列能够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回应时代呼声的新命题、新思想和新理论,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的学理支持。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务必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努力践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立足实践与时代的精神,寻找人类文明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与以往现代政治哲学解释世界的框架不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致力于改变世界,是一种谋求人类解放的、具有明确价值诉求的现代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认为,马克思开辟的传统是改变世界的,这就涉及价值立场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鲜明立场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内在逻辑来观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并深入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逻辑,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鲜明底色。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满足了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满足了时代的需要,在过去20年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增长点,相信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探索独具特色的方法论原则

随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其中,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学术研究群体。会上,经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讨论审议,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会正式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纪委书记冯颜利表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会为学术研讨提供了平台和机会,希望能借此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新的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张文喜提出,政治哲学一开始就是从话语中产生的,致力于回答政治问题。研究会的成立为学者们创造了更多专业学术交流研讨的机会,有助于在思想碰撞中激发智慧。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新生表示,要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最重要的是深刻理解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全面深刻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事实、价值在规范性理论和认知性理论维度上统一起来,构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在方法论方面,拥有独特且稳定的研究范式是一个学科成熟的标志。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教授程广云表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要形成自己的学术范式,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方法论,即其最典型的特征——行为逻辑或近况逻辑。历史是由不断变动的近况所构成的,因此要具体地历史地理解问题,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义天认为,从唯物史观出发,以人民为旨归,瞄准具体而非抽象的东西,揭示真实的状况,然后谋求解决方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在方法论意义上区别于其他政治哲学研究的原则。只有在这种原则的规训下,才能把政治放到更大的框架下去理解,从而洞悉人类社会运行的本质。

持续关注理论新进展

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正义性的看法吸引了多位学者的探讨和争论,成为会议期间的热门话题。

1972年,美国学者艾伦·伍德提出“马克思并不认为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观点,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至今仍在持续的“马克思和正义之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段忠桥与伍德就此问题产生的学术争论连续刊登在2017年、2018年、2020年度的《中国社会科学》上,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段忠桥表示,马克思、恩格斯在相关的论述中对正义或者公平概念有两种用法:第一种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用法,正义的涵义是给每个人以其应得;第二种是基于不同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分配诉求的用法。在此种用法中,马克思、恩格斯讲的公平指的是不同阶级和社会集团提出的给每个人以其应得的分配诉求。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剥削是不正义的,因为资本家无偿占有了本来属于工人的剩余价值。伍德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正义用法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正义解释为一种司法概念而不是道德概念;二是认为马克思从来没有谴责资本主义的不正义。段忠桥感叹道,鉴于伍德在中国学界的影响,纠正其误解对于我国学者理解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李佃来不认同段忠桥所说“伍德错误地把正义归结为法权”的观点。李佃来认为在西方传统中,正义在很大意义上就是一种法权,而要厘清马克思的正义观,我们要超出法权的视角,在更广的层面理解正义。具体来说,资本主义社会属于阶级社会,资本家和工人作为两大对立阶级固定在一个相对固化的社会位置上——资本家总能无偿占有他人的劳动价值,而工人总要被他人剥削——这种固化的社会结构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制度的不正义。

冯颜利肯定了段忠桥用马克思对正义的两种用法来质疑伍德的创新精神。冯颜利认为,这个论证仍然没有触及问题的关键。伍德在《中国社会科学》上的回复中说,交易的正义性,不是由形式所决定的,而是由内容所决定的,当内容与生产方式相一致的时候就是正义的,否则就是非正义的。伍德认为这样看来,马克思就不认为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但实际上,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交易正义性问题,需要和整个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或至少要与《哥达纲领批判》放在一起看。相互比较,才会看到马克思的正义是有立场的。“内容与生产方式相一致”的正义是资产阶级的正义,而非马克思所坚守的无产阶级正义。伍德最大的问题就是没能看出马克思著作中的立场。此外,西方从古希腊到当代,正义研究都属于唯心主义范畴,因此,唯物史观与正义的相容性问题也是伍德理论需要考虑的。总之,马克思主义不仅有正义,且其正义是站在更高维度的考量,如将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把分配正义和生产正义统一起来从而追求最大限度的公平、自由和人类解放。

(原文刊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08月07日A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