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院举办2023级新生大会
日期:2023-09-109月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2023级新生大会在逸夫会堂第一报告厅举行。哲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臧峰宇,党委书记张鹏举,副院长、纪委书记张霄,副院长原理,党委副书记肖晶;著名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刘大椿先生,教师代表欧阳谦教授、谢林德教授、魏德东教授、王立教授、黄志军教授、张浩军教授、陈世珍教授、吴功青教授、李记芬副教授、刘莹博士、魏博博士;全体新生班主任、学院学工团队、管理团队和全体2023级新生参加大会。会议由张鹏举主持。
今年哲学院共有170名新生,其中PPE本科生19人、硕士生88人、博士生60人、国际生3人;此外,还有30名强基哲学专业本科生。张鹏举对所有新生的到来表示衷心祝贺和热烈欢迎。在我国第39个教师节,也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的第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张鹏举向学院全体教师致以诚挚的节日祝福,感谢老师们始终坚守岗位、潜心治学,忠实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为学院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文化传承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新生代表、2023级博士研究生伊梓钰代表全体博士新生向师长和亲友表达感谢。她回忆硕士阶段在哲学院求学的时光,和大家分享求学的三点感想:要打破孤独,而不是被孤独打败;要影响时代,而不是被时代影响;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同时用自身的不确定性超越自身的确定性。
新生代表、2023级硕士研究生郭盈杉提到同学们因“对智慧的追求、对哲学的热爱”而相聚于梦想中的校园,同时也面临着从学生到学者、从哲学的旁观者到哲学的参与者转变的挑战。她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与新生同学们共勉。
新生代表、2023级哲学院PPE班本科生唐嘉俊以“热烈”和“香甜”概括初到哲学院的感受,表达对未来大学生活的期盼。他期待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遨游在广阔的哲学世界之中。他以“天高海阔万里长,华夏少年意气扬”祝愿大家胸怀梦想、付诸实践,永葆好奇、广阔探索,不负青春韶华,勇当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新生代表、2023级强基哲学班本科生齐琦结合自己初识与考取人大的经历,分享了自己对哲学的理解与热爱,表示希望能够讲好关于自己,关于人大,关于哲学,关于新时代新青年的故事,为哲学院、为人大添砖加瓦,真正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校生代表、2022级硕士研究生邓茹乙以“人生是轨道,也是旷野”为主题和同学们分享自己入学以来的成长。她不再继续困在“卷成绩、卷特长、卷一切能卷的‘优秀’的代名词”的固定轨道上,而是努力将自己的生活扩展得更加丰富,“变成一片可以自由呼吸的旷野”。她激励同学们把握人大的丰富资源,找到自己的轨迹,开拓自己的旷野,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校生代表、2021级哲学院PPE实验班本科生石耘宇鼓励同学们能够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宽广大道上,找到自己的赛道,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并提到只有在大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可能性,才能够在未来走得轻松,走得尽兴,也希望大家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今年哲学院共邀请8名专任教师和管理骨干担任新生班主任,臧峰宇院长为全体新生班主任颁发了聘书。
教师代表、外国哲学教研室吴功青教授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分享了“尊重人、爱人,是所有哲学人应有的美德”的哲学思考。他借由《礼记·大学》中的一句俗语——“苟新日,日日新,又日新”,鼓励同学们更新自身,在哲学的反思中变得年轻。希望同学们将哲学付诸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服务于我们的同胞,培养“尊重人、爱人”的美德。相信哲学院师生眼里的“光”彼此映照、互相铸造,最终形成心目中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共同体。
臧峰宇院长殷切寄语新生,并向全院教师致以诚挚的节日祝福。他引用马克思青年时代所说的,“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时刻,它好像是表示过去时光结束的界标,但同时又明确地指出生活的新方向”,祝全体新生开学快乐,表明哲学是一门为我们提供“锐利目光”的学问。他和同学们一起思考了三个问题:首先,“为什么要选择学哲学”?“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关于“我们应当做什么”的选择体现了爱智慧的能力,他勉励同学们在追寻思想的路上执着跋涉,砥砺自我。其次,“是否有成为学者的志向”?成为一个以学术为志业的人需要勇气,但当你真的将学术研究作为自己的志业,就会读懂思想的现实性,就会感受到爱智慧的光芒。同学们要以时代精神“继往圣,开新学”,提出面向现实问题的自我主张,在古今文化相通与文明交流互鉴中展现中华民族的哲学自我。第三,“是否能够在自己选择的这门学问中安身立命”?他鼓励同学们用心思考问题,强调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只有发现、认识和解决问题,我们才能找到怡然自得的真学问。
臧峰宇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也明确了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内在要求。只有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坚持为人民做学问,才能取得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考验的学术成就,才能呈现思想中的时代。他祝同学们尽快拥抱哲学的世界,用世界的哲学解析时代的问题,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在即将开启的学术时光中铭刻最美的青春!
祝愿全体“哲学人”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深耕哲学专业、厚植家国情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奋斗姿态书写人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