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日期:2022-11-14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研究,11月1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应用伦理跨学科交叉平台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学术研讨会以线上方式成功举办。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中央编译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意义等展开深入研讨。
开幕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海英出席并致辞。
郑水泉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会“两个结合”“六个坚持”,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大众化传播,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努力做到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奋力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育人和宣传普及的高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杨海英在致辞中强调,“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的思想优势和政治优势。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研究,要重点把握三方面:一是深刻洞察时代发展趋势和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潮流,做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二是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在思想中反映和把握时代,在实践中书写新篇章;三是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贯通起来。
会议第一阶段由人民出版社第一编辑室副主任毕于慧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荣誉一级教授郭湛,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教育长、一级教授韩庆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安启念,中共中央编译局原秘书长杨金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作主题发言。
郭湛指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面临两个迫切问题:一是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整体状况,二是要加强沟通借鉴,提高整体性、综合性研究水平。他强调,我们要面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总趋势,进一步凝练和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中最具普遍性的内容,做好本学科研究梳理的同时,也要打破狭隘的界限,走向大哲学发展状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韩庆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创造和建构的,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走出来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一步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独立存在的。新道路包括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层面,要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由经验层次上升到理论层次,从话语依赖走向话语权的自信,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安启念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走和平发展道路”做了深入阐发。他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者应重视唯物史观的两种表述,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里寻找思想资源,回答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的现实问题。这是中国社会实践的要求,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要求。
杨金海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要深刻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逻辑,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19世纪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现代化发展道路。二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提出是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文明坚持人民至上。三是要从总体上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人类文明新形态回答了21世纪人类文明向处去的世界难题,标志着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发展的新形态。
赵剑英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和思想精髓,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进一步丰富发展。“六个坚持”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表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会议第二阶段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中心主任杨宗元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院长郝立新,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邹广文,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湘平,北京市哲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学功作主题发言。
郝立新从“总体把握”和“贯穿其中立场观点”两个层面阐明如何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精髓。他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六个坚持”是习近平总书记哲学思想中的精髓,在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做出了原创性贡献,体现了根本性和贯通性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价值立场与科学态度的统一,认识和思想路线的统一,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邹广文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了系统表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本质特征,改革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动力之源,市场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必由之路,人民主体性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价值旨归。他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诉求,认为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思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丰富的文化魅力和时代内涵。
沈湘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化相结合的根本和关键在于哲学,只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不断夯实其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只有融通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深入人心;只有贯通传统文化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不断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化相结合,要做到二者有机结合,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导,发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
杨学功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形态的两种形式,提出要从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学术形态”:一是要形成学术研究的新思路,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研究;二是要摆脱“学徒”状态,释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创造力,阐发中国学术的自我主张;三是要改进研究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经验,创造有影响力的新的哲学研究成果。
闭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书记张鹏举主持,臧峰宇作总结发言。
臧峰宇向与会专家表达了衷心的感谢,认为各位专家的发言对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内涵,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启发意义。他指出,坚持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形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思维,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理和实践逻辑,深入研究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做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哲学解答。
通讯员:卫一帆
转载自光明日报客户端,原文链接:https://app.guangmingdaily.cn/as/opened/n/7441fc53080a4d3ca94a3389656a64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