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知
首页 > 新闻通知 > 学院动态
韩启德院士在人民大学发表演讲 阐述现代医学的三大属性:科学、人文与社会
日期:2017-09-27

2017年9月21日下午,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韩启德莅临中国人民大学“科学与逻辑方法论”博士生大讲堂,以“现代医学的属性”为题,为近300名博士生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精彩演讲。演讲由刘晓力教授主持,哲学院院长姚新中教授致辞。

哲学院院长姚新中致辞

韩启德院士说,现代医学看起来愈来愈强大:器官坏了,可以移植;心脏瓣膜坏了,可以换人工瓣膜;甚至传宗接代的事也能由医学来承担了,辅助生育越来越火。但另一方面,高歌猛进的医学在疾病面前仍然显得很无能,突如其来的传染病依然骇人,心脑血管疾病全球高发,癌症非但没被征服,病人还越来越多。虽有大量研究经费投入,但癌症病因至今不明,乃至有专家提出,2/3的癌症是由细胞传代过程中基因随机突变而生,“就像上帝投骰子”,投到谁就是谁。

韩启德院士讲解现代医学

结合现代医学发展历程的和重点案例的解析,韩院士就现代医学的科学属性、人文属性和社会属性进行了深入而精细的阐释。

首先,现代医学具有其科学属性。“在远古时代,是有医术的,但并没有医学。”当时看病主要靠算命、占卜、巫术等。发展到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在古希腊和中国等文明古国才产生了医学理论。现代医学是由现代科学催生的。从15世纪以后,在机械唯物论支配下,解剖学、生物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相继形成和完善,直到DNA的发现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现代医学对人体和病原体的认识越来越精微。但是,生命是具有整合性的巨复杂系统,具有自组织性、自稳态性、开放性和时态性,而目前科学还没有破解复杂系统的有效方法,采用的还原论的医学研究模式还存在着“还原路漫漫”“还原难整合”的问题。人体和疾病具有随机性、偶然性等不确定性,医学发展需要更多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的交叉研究。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收集基础上的人工智能技术,使医学对现代科学所得还原性研究结果的综合能力大大增强,也使大量经验性观察结果得到最快最全面的收集、评判和应用,可以为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结合提供可行路径。

其次,现代医学还具有价值观层面的人文属性。医学的价值既有客观标准,又有主观标准。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客观上延长了人的生命,大大改善了人的生活质量,对生产力、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但主观上的价值判断却并不与之平行。20世纪前的医生知道处方大多无效,所以多数时间只是坐下来聆听病人诉说病史,安抚病人情绪。他们认识到除了给予病人心理支持外,别无他法。所以,医生作为家庭朋友的成分不比医学专业人员成分少,而病人则珍视这种亲密和信任。医学不仅仅是科学,医学是人学,既需要治病又需要照护心灵。人们对现代医学的不满,不是因为她的衰落,而是因为她的昌盛;不是因为她没有作为,而是因为她不知何时为止。人们因其成就而生出傲慢和偏见,因无知变得无畏,因恐惧而变得贪婪。医生常常忘记医学从哪里来,是如何走到今天的,缺乏对医学目的和要到哪里去的人文思考。最后,韩院士对现代医学的社会属性做出了详细的阐释。医学与医疗卫生服务、生活方式、基因、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其他诸多社会因素紧密相关,共同影响健康。医学技术发展也存在社会伦理问题。例如,由医疗技术发展引发的医疗费用快速增长,超过社会经济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医学技术发展方向影响医疗资源分配、总体效率和社会公平。韩院士用“HPV疫苗获批在国内上市”“孤儿药的困境”“靶向药纳入医保”三个案例说明药物研发面临的更深层次的伦理问题。社会中也出现资本浸淫医学学术的现象。韩院士特别指出,医学技术正在“沿着用更昂贵的治疗方法,治疗更少数人疾病的方向发展”。

讲座现场

最后,韩院士呼吁,医学是人学,医生应当不忘学医初心,使医学继续成为情感和人性的表达,因为医学的目的是维系人类自身的价值。韩院士还强调了哲学思考对于加深医学的人文理解的重要性。

互动环节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向韩院士提出如何看待浙江将在小学开设中医课程、安乐死的立法、现代医学技术的滥用、接种HPV疫苗的个体选择等问题,韩院士都一一作了详细解答,并高度评价了同学思考的角度和深度。精彩的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字:哲学院新闻中心 陈雅慧

图片:吴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