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知
首页 > 新闻通知 > 学院动态
“哲学的殿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名家讲座系列”第一季成功举办
日期:2020-08-01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为纪念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70周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于2020年7月下旬起,隆重推出“哲学的殿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名家讲座系列”。讲座采取在线直播形式,邀请素为学界景仰的哲学名家,聚焦哲学前沿问题做专题讲座,并以腾讯会议在线直播、B站转播等方式,向社会开放。

  哲学本身就是一座宏伟壮丽的殿堂,在这座殿堂里有许多恒久而常新的话题,与时代深沉的思绪相应和,给人以精神的启迪。经过长期的思想积淀和学术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与全国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均形成了深厚的学术传统,在这些传统中引领哲学学科发展、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力的名家名师本身就是一座座殿堂。“哲学的殿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名家讲座系列”不仅将向大家展现哲学这座殿堂的宏伟壮丽,而且将邀请这些名家名师做向导,带领大家进入哲学这座殿堂的深处,领略其中的思想宝藏。


q.jpg

 哲学的殿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名家讲座系列

  本次“哲学的殿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名家讲座系列”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主办,著名哲学家陈先达、张立文、刘大椿担任学术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徐飞担任总策划。哲学院教师广泛参与,在学术界和知识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7月20日至24日,每晚7点至9点,“哲学的殿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名家讲座系列”第一季以在线直播形式隆重推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张立文先生、刘大椿先生、段忠桥教授、刘晓力教授、龚群教授分别主讲,呈现他们各自在中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政治哲学、心灵哲学、道德哲学等领域的长期思考,勾勒哲学学科发展脉络,探抉哲学学科发展前沿。


  7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张立文先生进行首场讲座,报告的主题是“中国哲学元理”,哲学院院长臧峰宇教授主持讲座。  

w.jpg

 7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张立文先生做主题为“中国哲学元理”的讲座报告。

张立文先生现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等职,长期耕耘于中国哲学领域,于上世纪80年代创立和合学,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600多篇,著作等身。

  在讲座中,张先生围绕“中国的哲学、哲学的对象、哲学的架构、哲学的原理、哲学的特性”等五个方面展开阐述。张先生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哲学理论体系,中国文化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中国有着独特的哲学体系。古希腊与中国先秦,中西哲学家都在追究哲学的基本问题:天地万物从哪里来?中国哲学从先秦以来,关于天地万物从哪里来的回应,与西方殊异。中国哲学强调多元的五行杂合化生万物,以“和实生物”化解西方一元本原论,以“同而不继”的多元形相、无形相的相反相成解构二元对立论。中国哲学尽管各家各派殊途、百虑,但面对时代共同的冲突与危机的化解课题,形成了作为同归和一致哲学思潮的天地人的道论。在张立文先生看来,中国哲学的七大原理为:元亨利贞论、体用一源论、理一分殊论、能所相资论、不离不杂论、内圣外王论、融突和合论。中国哲学是在“继往圣之绝学”哲学理论思维成就基础上,在世哲学家在其理论思维方式引导下的再反思、再体认,以赋予价值理想、伦理道德、审美旨趣、终极关切新生面、新创造、新品格、新气质。


  7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刘大椿先生进行讲座,报告的主题是 “科学技术哲学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哲学院副院长刘劲杨教授主持讲座。 

z.jpg

7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刘大椿先生做主题为 “科学技术哲学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的报告。

刘大椿先生为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重要开创者和领军学者、全国模范教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图书馆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撰写和出版著作、教材60余部,发表论文170余篇。

  在讲座中,刘大椿先生细述中国科学技术哲学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从学科历史渊源、科学技术哲学兴起、规范与多元、问题与期望等四个方面展开阐述。刘大椿先生认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是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二级学科,具有独特的传统和历史渊源,与中国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事业密不可分。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当代兴起首先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诸多事件的合力。纵观科学技术哲学的兴起与发展,刘大椿先生把整个过程概括为四个十年。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范围内出现的新变化与新问题,刘大椿先生展开了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思考。面对发展中的问题,刘大椿先生认为,应当积极应对,秉持以下两个基本态度:第一,要把科学技术哲学的良性运行和科学技术的良性运行联系起来,坚持对科学技术全面审度的态度,警惕漠视甚至反对科学的虚无主义倾向,另一方面,不应仅仅将科学视为功利性工具,要重视科学作为思想武器的批判作用。第二,要充分发挥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思想教育功能与通识作用,在课程的定位和建设中,坚持“基点不动摇、功能有特色、学科要开拓”。


  7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段忠桥教授进行讲座,报告的主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正义概念的两种用法——再评伍德的两个误解”,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王宇洁教授主持讲座。

s.jpg

7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段忠桥教授做主题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正义概念的两种用法——再评伍德的两个误解”的报告。

段忠桥教授在英国埃塞克斯大学获得哲学博士,是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的客座研究员,曾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哲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主编,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

  在讲座中,段忠桥教授对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艾伦·伍德(Allen W. Wood)的一个著名论断——“马克思并不认为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段忠桥教授认为,所谓“伍德命题”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它与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相关论述明显相悖。为此,他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正义概念的用法进行了分析,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相关论述中对正义概念有两种不同的用法,第一种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用法,第二种是基于不同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分配诉求的用法。伍德由于没有弄清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正义概念有两种用法,从而导致了他得出上述观点。但正义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并不像伍德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司法概念,而是一个道德概念,道德属于上层建筑中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以善或恶、正义或不正义等评价方式来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它既可体现占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的要求,也可体现不占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的要求。因此,伍德断言“马克思并不认为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就是难以成立的,因为处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无产阶级也有自己的正义要求,而站在无产阶级一边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必定认为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


r.jpg

7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刘晓力教授做主题为“人类意识与机器意识的演化”的报告。

刘晓力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平台首席专家,是国内从事心灵与认知哲学研究的权威学者之一,常年在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领域进行前沿工作,曾任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现为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刘晓力教授以Alpha Go之后为什么机器意识成为热门话题作为导引,从如下五个方面展开讲座主题:意识的哲学争论;人的意识与机器意识的科学探索;涉身性情感与情绪的哲学讨论;目前AI 发展面临的 “情感落地”瓶颈,以及可情感落地的人工道德主体应该具备哪些特征。刘晓力教授指出,一个真正的人工道德主体需要满足“情感触发”、“信用赋能”和“实践推理“三项能力特征。情感触发是在不同认知资源的选择中作为触发器的效果;信用赋能是从小样本学习寻求获得普遍模式的认知能力;实践推理是有审时度势主动设定目标,自主形成信念适应外部世界并具有反事实推理的能力。刘晓力教授在讲座最后指出,如果机器沿着不同于人类的演化道路演进,人工道德主体的最终实现可能产生一定的社会风险,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人机关系的未来保持乐观的期待。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跨学科平台研究员朱锐对本次讲座进行了评议。朱锐教授认为部分科学家确实认为“奇点”的到来会使人工智能全面超过人类智能,威胁人类地位,而有效的应对方案就是使人工智能具有道德主体地位,对未来前景进行自我道德干预。


7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龚群教授进行讲座,报告的主题是“西季威克的功利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张霄副教授主持讲座。

t.jpg

7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龚群教授做主题为“西季威克的功利主义”的报告。

龚群教授是国内知名伦理学者、中国人民大学首批杰出人文学者,他曾经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伦理学理论、应用伦理学、政治哲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几个重大关系研究》首席专家、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西方伦理思想史》课题组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

  在讲座中,龚群教授选择从西季威克的代表作《伦理学方法》入手,来讨论西季威克的功利主义思想及学术创见。在对西季威克著作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自我主义”(egoism)做了说明之后,龚群教授对构成西季威克伦理学方法的“直觉主义”做了详细介绍,表明在西季威克看来只有哲学的直觉主义才可称得上真正的伦理学方法。龚群教授还重点介绍了西季威克对边沁、密尔古典功利主义的改造与发展,指出西季威克第一个发现了边沁、密尔形态的功利主义在其基本思想内部的深刻矛盾,即主张自我快乐幸福为目标的自我主义与主张“最大多数最大幸福”的功利主义最高目标之间的矛盾,并给出了解决这一内部理论困境的方案,这就是:将每个人对自己快乐和幸福的追求从传统的功利主义理解中排除出去,只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意义上来讨论功利主义。龚群教授在讲座最后强调说,西季威克将功利主义与直觉主义联系起来,以期实现自我幸福原则与社会幸福原则之间的沟通,最终捍卫功利主义的学术进路,对后世影响很大,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讨论。


  截止7月28日,“哲学的殿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名家讲座系列”第一季已经获得6万次的点击收看量,五名专家在线开讲,答疑解惑,为广大观众、哲学爱好者、哲学从业者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提供了宝贵的窗口。据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名家讲座系列”在近期还将陆续推出,为哲学学科的研究、发展和传播提供助力,为哲学爱好者聆听国内哲学名家的学术研究成果提供平台。

作者:杨澜洁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phil.cssn.cn/zhx/zx_lgsf/202007/t20200731_51640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