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之道:道家哲学的现代诠释与挑战”系列讲座回顾
日期:2018-06-15“柔之道:道家哲学的现代诠释与挑战”系列讲座回顾
2018年6月1日—6月6日,美国Loyala Marymount大学王蓉蓉教授(Prof. Robin R. Wang)应邀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学科国际前沿系列讲座之中西比较哲学”做四场讲座,主题为“柔之道:道家哲学的现代诠释与挑战”。
第一场讲座的时间是在6月1日下午,由李记芬博士主持,姚新中教授点评,题目为“复杂性阴阳:为21世纪哲学构建中国学术话语的自主性和独特性”。王蓉蓉教授提出,哲学在21世纪不仅是引经据典的工作,更需要解决这个时代的问题。中国哲学在西方语境中常常遭到误解,道家思想被理解为失败者、自私者的学说。要让中国的文献说自己的话,组建中国自己的话语结构,不能强加西方的观点。而阴阳思维是中国学术的最独特的表达结构,能够运用到理论和实践中去。王蓉蓉教授提出,阴阳思维和阴阳智慧的框架可以应用于六个方面,分别为“矛盾”,“相依”,“互含”,“互补”,“交感”,“转化”。姚新中教授的点评,认为提出哲学方法论的问题更为重要,王蓉蓉教授在打通中西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他参与讲座的老师和同学也纷纷提问和互动。
第二场讲座的时间是在6月4日上午,由李记芬博士主持,谢林德教授、罗祥相博士担任评议人,题目为“心术与智德:传统道家与现代智德知识论思考”。讲座的第一部分,王蓉蓉教授梳理了西方“理智德性”的来源与当代智德认识论的发展,以及应用。第二部分,把“智德”与道家哲学的“贵柔”、“谦卑”思想进行对比研究。王蓉蓉教授借用《淮南子》中“道家贵柔”的说法,认为“柔”是智德的一种表现。另外,“柔”也是生生不息最重要的环节,万物生长所必须的条件。“贵柔”不仅仅是一种策略和方法,而是具有本体的意义。谢林德教授就主体与社会性因素等问题,罗祥相老师就柔与虚静的关系等问题对本次讲座进行点评与交流。
第三场讲座的时间是在6月5日下午,由李记芬博士主持,罗安宪教授担任评议人,题目为“当代哲学的视野:以性别为例”。讲座围绕“什么造就女性之美(可爱)”、“女性与中国传统文化”、“人性与女性和怎样理解男女有别”、“不同的本性?异化的性别?”等问题展开。在讲座第一部分,根据刘向《列女传》和曹文逸《灵源大道歌》中对于女德和人性问题等的探讨,王蓉蓉教授展示了中国古代思想中女德的真正含义和古代女性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中强调的性命双修的含义。讲座第二部分进一步讲了在中国园艺思想(Gardenly thinking)视角下可以如何进一步探讨性命双修的问题。而在讲座第三部分,以LuceIrigary对女性和人性关系的理解为例,王教授则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女性思想与西方女性思想的一致性和其背后的本体意义。罗安宪教授就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女德问题和当今世界对女性的态度等问题进行了点评和交流;在与听众互动环节中,王教授也就许多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剩女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第四场讲座的时间是在6月6日下午,由李记芬老师主持,曹峰教授,温海明教授担任评议人,题目是“命与真”。王蓉蓉教授提出,“命”是一种局限性,条件性,与个体性有关系。《庄子》中的“命”代表一种必然性,但绝不是一种宿命论。《庄子》中对于命的看法,包括知命,命性的结合,立命等方面,立命表达了庄子对命积极的态度。王蓉蓉教授进一步解读《庄子》中的“真”,认为逍遥游是“采真之游”,追求“德”的过程就是一个修真的过程。“求真”过程就是一个吊诡的存在,是在矛盾状态中的决断。人在和的命冲突中做出选择过程,就是真。评议人曹峰教授就有限性和无限性问题,温海明教授就化解冲突和精神超越等问题进行点评。哲学院谢林德教授、刘增光副教授、罗祥相博士等也分别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与王蓉蓉教授进行讨论和交流,气氛热烈。
在这四次讲座中,王教授围绕中西比较视域下道家哲学研究的方法论、知识论、性别研究和求真问题等和师生们一起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理解,参与的师生都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