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患癌教授坚守哲学课堂,演绎“向死而生”
日期:2024-04-10昨天傍晚,距离晚上第一节课还有半个多小时,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的一间教室里已是座无虚席,有的学生甚至直接席地而坐。这门课是《艺术与人脑》,授课老师是该校哲学院教授朱锐。
“没想到今天来了这么多人,我相信大家过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在这么一个特殊的健康状态下还在教书。”晚6时,拄着拐杖的朱锐准时出现在课堂上,戴着厚厚的毛绒手套、围着围巾,身形瘦削却精神十足。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这样状态的我如果真的激励到了大家,我觉得很高兴,也很自豪。”
在本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朱锐就告知学生,自己是一名癌症晚期患者。他在疾病面前的豁达、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在课堂上展现出的生命力,不断感染和震撼着学生。清明节假期前,有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深深打动了网友。在假期后的第一堂课上,不少外校学生也慕名赶来听课。
简单的开场白后,朱锐顺便解释了自己在第一节课便告知学生自己身体状态的原因:“你们毕竟是孩子,我不太清楚,你们是不是接受得了课堂上突然发生什么事,也担心会不会给你们留下什么阴影,所以我其实是希望自己的坦白能劝退一些学生。”话音落下,课堂气氛轻松了下来……
一个半小时的课程里,有讲解、有对谈、有讨论,朱锐始终神采奕奕,说到兴奋处眼睛里闪着光。
课堂上,当被学生问及艺术所追求的“真”究竟是什么时,朱锐回应,“真”是一种能动的自然。“如果我们把生命当作一种生生不息的能量,它就是能动的自然,就是一种至善至美的真。”停顿之后,他接着说道,“疾病从来不是我们需要去关注的东西,来了,我们去应付就可以了。”
在担任课程助教的博士生赵海若看来,类似关于生死的思考贯穿在朱锐的课堂里。“朱老师曾说,学哲学最大的收获是让他不再恐惧死亡。”
“朱老师一直担心自己的状态会影响学生,所以总是尽量传递正面的内容。”人大哲学院办公室教职工李京徽说,在围巾和手套之下,藏着的是朱锐接受治疗的痕迹。“他担心有学生看到会觉得不舒服。”
人大哲学院院长臧峰宇也来到课堂。在朱锐患病之前,臧峰宇就曾听过他的课。“虽然身体状态不同,但是他在课堂上迸发的热情同样有力量。”臧峰宇说,患病之后,朱锐提出继续上课,他希望把时光奉献给学生,更多地传递哲学的思想力量。“朱老师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哲学学者面对生命现实时所具有的勇气。”
转载自:北京日报 记者牛伟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