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知
首页 > 新闻通知 > 通知公告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强基计划培养方案
日期:2020-05-08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强基计划培养方案


1.jpg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强基计划”的宗旨是,适应全球化与当今社会发展的深层需求,培养学生中西兼修,既研习经典、强基固本,又瞄准学科前沿、不断创新,成为具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扎实学识和卓越创新思维的杰出人才,成为能够潜心学术,关注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的未来思想者。


一、学院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是中国的哲学、伦理学和宗教学教学科研重镇,新中国哲学教育的“工作母机”,是目前国内教授最多、规模最大、学科配备最齐全、人才培养体系最完善的哲学院系,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QS世界大学哲学学科排名第32(2020),连续三年大陆高校排名第一。

人大哲学院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为国家首批博士授权单位、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哲学、伦理学、宗教学以及PPE(哲学、政治学、经济学)4个本科专业;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学、管理哲学、政治哲学10个硕士点和博士点;建设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人大哲学院大师云集,人才辈出,陈先达、张立文、刘大椿等学者在国内学界具有广泛影响力。在中国人民大学首批14名一级教授中,哲学院有4位。现有教师78人,其中教授43人,海外留学归国博士22人,外籍教授6人,拥有中央联系专家、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入选教育部高层次人才称号、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等各类人才称号专家。


3.jpg


二、全方位的专业培养

 “强基计划”坚持“植根铸魂、强基固本,博学深究,兴趣主导、创新引领”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宽厚基础、学科复合、科教融合、大师引领、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开放性、研究性、国际性、挑战性和个性化。


1.通专结合,本硕博衔接培养。设置“跨哲学专业+跨人文社科专业”的“双跨”系列课程,融合文史哲和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知识。促进本硕博培养衔接,建有硕博连读和直博生培养机制,依据学生的不同潜质,因材施教。

2.全员全程导师制,实行研究性学习模式。实行全员全程导师制,拔尖师资配对指导,聘请国际一流师资为学生开课。在导师指导下,依托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建立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平台,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常态化。

3.国际化培养平台,覆盖面广的专项奖学金。人大哲学院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对学生开放,开设丰富的国际名师系列讲座,全英文系列课程,资助学生赴海外名校进行短期访学。设立有各类专项奖学金:学生学习奖学金、学生科研创新奖学金、学生海外研习奖学金等。

4.完备的课程体系,系统的哲学训练。哲学专业强基计划培养课程包括三大类:一是通识教育课程,下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核心课等;二是专业教育课程,下设哲学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三是特色课程,下设学术前沿课、国际小学期全英文课程等,形成完备的课程体系,包含哲学史、经典原著、前沿研究的系统训练。

5. 因材施教,动态进出机制。落实材施教、分类培养的理念和强基计划目标要求,哲学专业强基计划实施科学考核与动态进出机制。强基培养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能转专业,达不到考核标准的,应退出强基计划,进入哲学院其他专业。入校第一学年后,根据资源条件,哲学院可以在普通班中增选适量学生进入强基培养计划。


2.jpg


哲学源于人的追问而发于思考,由追问而思考,由思考而进一步追问。哲学是众学之根本,并不断从其他学科汲取养分。哲学是对存在的思,也是对世界及人的深层意义的追问。哲学使人渊博、使人深刻、使人严密;哲学引人追寻、使人反思、不断提升。


欢迎爱思考,爱智慧的你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