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知
首页 > 新闻通知 > 通知公告
第二届哲学领域“101计划”拔尖学生培养学术论坛获奖名单公示
日期:2025-10-22

第二届哲学领域“101计划”拔尖学生培养学术论坛拟于2025年11月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本论坛旨在为全国哲学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搭建校际学术交流、互鉴、探索的研习平台。

本年度,论坛共收到来自全国61所高校350余篇本科生论文投稿,经过三轮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获奖论文共计90篇,其中一等奖6篇,二等奖19篇,三等奖25篇,优秀奖40篇,现公示如下:

       第二届哲学领域“101计划”拔尖学生培养学术论坛获奖名单

                          (注:获奖人员名单按姓氏排序)

获奖情况

姓名

学校

论文题目

一等奖

李真

北京师范大学

释《洪范》“皇极”之“极”思想及其演变

一等奖

王昕玥

中国人民大学

人工智能能否成为伦理他者?——生活世界中的共在结构考察

一等奖

许若鹏

复旦大学

超越结构功能主义何以可能?——论阿尔都塞历史时间观与意识形态理论的关联

一等奖

张宇轩

吉林大学

二维时间中的逆向因果关系——论刘易斯反事实因果理论的局限及改良方案

一等奖

张鋆豪

南开大学

论康德哲学中空间图型的可能性及其限度

一等奖

朱书贤

中国人民大学

原始积累、资本积累与数字资本——马克思“野蛮”概念的三重体现

二等奖

曹冰鸿

中国政法大学

论手脑分工视阈下的“一般智力”及其再生产——马克思技术理论的辩证逻辑

二等奖

高彦焯

厦门大学

墨家是否有理由支持偏倚性行动?——基于孟夷之辩与墨家哲学结构的分析

二等奖

宫然

北京师范大学

南茜·弗雷泽代表权正义理论研究

二等奖

韩璐瑜

四川大学

Taking Diagnosis Seriously: A Realist Methodology for Political Philosophy

二等奖

焦芸茱

山东大学

历史不公纠正与代际关怀义务:从后代赔偿的非同一性问题谈起

二等奖

李一丹

清华大学

圣以成神:神圣意义的生成——雍和宫“宫改庙”权力的神圣来源释析

二等奖

李奕霖

复旦大学

记忆之上,触摸之间:再现论的消解和肖像画的生成主体

二等奖

梁浩

武汉大学

论《孟子》经验譬喻论证的生效机制——以“犹”为中心的考察

二等奖

路力源

四川大学

“幽明一致”视域中的“气化流行”:朱熹鬼神观的理气论诠释

二等奖

毛郭凯文

黑龙江大学

“总体”的流变——理解青年卢卡奇的一条线索

二等奖

涂吉祥

山西大学

从枢轴到行动:激进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的确定性重构

二等奖

王天琪

南开大学

黑格尔论惩罚:从自然法批判到个体—共同体的伦理和解

二等奖

魏世濠

黑龙江大学

天人、心性、养气:论孟子心性善的三重叙事

二等奖

武志恒

中山大学

Disposition and its Limits

二等奖

杨斌

南开大学

从自然哲学到原初的身心结合——论笛卡尔的目的论思想

二等奖

杨柴雅淇

中国人民大学

Absence and Presence: An Ethicism Approach to Morality in Humor

二等奖

张翊群

华东师范大学

“古今之争”如何通往未来?——基于谢林《艺术哲学》的历史建构

二等奖

张源峰

南京大学

Mereological Essentialism, Parthood and Upward Difference Transmission

二等奖

郑琅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颜色是什么——一种角色功能主义的颜色关系论的论证与辩护

三等奖

卜新洋

南京大学

审议性必需论证的两难困境

三等奖

曹承冠

武汉大学

及物言仁——程颢仁学中“物”的维度

三等奖

曹炜婕

山东大学

儒家经典诠释中的治道逻辑——以《洪范》“沉潜高明”与儒家内圣外王之道

三等奖

崔天奇

重庆大学

对胡塞尔意识结构的拓扑学扩展

三等奖

邓呈阳

中山大学

“到底一色”?  论主静、主敬从明末清初到乾嘉汉学的学术接受之别

三等奖

高凡淇

南开大学

G.A.柯亨平等观的“规范-结果”双重向度——从“差别原则”到“优势获取平等”

三等奖

高源

深圳大学

显现真实:论王船山“现量”与“心之思”的知识构建

三等奖

刘远鹏

中山大学

彼特拉克的旅人书写与现代自我的诞生

三等奖

刘子涵

浙江大学

作为内在于有限之超越的喜剧:论托德·麦高恩的喜剧理论 ——兼论喜剧性作为人类特质的可能

三等奖

卢婉欣

首都师范大学

排他性问题下对洛布特普方案的辩护

三等奖

牛麒云

福建师范大学

理性中介与感性活动:马克思《博士论文》对谢林时间哲学的四重扬弃

三等奖

生骐荣

清华大学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人本主义”诘问辨析——基于对象化关系与对象性活动对类本质预设的再考察

三等奖

宋铮

中国人民大学

具身人工智能的认知可能性——对有机体具身性的反思

三等奖

宋子怡

浙江大学

试论瑜伽行派种子说对因果观的影响——以《瑜伽师地论》为核心

三等奖

孙子辰

山东大学

“吸血鬼”隐喻的问题意识与解放指向——重审《资本论》“工作日”章的文明批判逻辑

三等奖

谈诺

北京大学

How Can the Concept of Causation by Concentration Contribute to New Mechanical Philosophy Frameworks?

三等奖

王亚哲

山西大学

人工智能的意向性建构——自然主义生物学转向下的两重路径

三等奖

王煜闻

华东师范大学

正义原则适用于家庭吗?——基于女性主义视角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澄清和辩护

三等奖

王哲博

复旦大学

庄子“吾丧我”解——动静双维下的体道工夫

三等奖

王紫璇

吉林大学

平台资本主义下主体性的三重丧失 ——基于平台服务人员生存困境的反思

三等奖

夏麒翔

清华大学

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卦气说研究

三等奖

熊婉萍

山西大学

延展认知的机制解释重构——以虚拟数字人为介体的多模态框架

三等奖

薛秋焰

华东师范大学

对动物权利论中“边缘例证”的再思考 ——以《动物社群》中基于关系进路的动物正义理论为例

三等奖

杨慧晶

北京师范大学

《娱乐劳动化:数字资本主义产消模式下的“玩劳动”研究》

三等奖

张笑语

复旦大学

亚里士多德论“想象”的真假与思考中的谬误

优秀奖

陈佳炜

山东大学

消解而非解决——评析斯特劳森视角下休谟问题的消弭

优秀奖

陈序

中国人民大学

对道德结构主义的一个反驳

优秀奖

陈治州

四川工商学院

从主体建构到现象给予:马里翁现象学对认知诗学“图形-背景”理论的重构

优秀奖

丁洁莹

东南大学

生成式人工智能知识生产实质探究--基于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理论

优秀奖

黄静雯

南昌大学

阳明心学对AI情感陪伴中用户主体性困境的回应

优秀奖

简涛

中国人民大学

教化的限度与变革的必要:黑格尔与马克思对贱民问题的路径比较

优秀奖

江任平

清华大学

先验经验主义何以成为高级经验主义?早期德勒兹对康德先验哲学的重构

优秀奖

金芷同

湖北大学

柏拉图“未成文学说”中二元本原辩证关系探微

优秀奖

李博文

清华大学

“自然”与“制作”:以章学诚为中心

优秀奖

李俊志

北京师范大学

“理论人道主义”的神话化与“真正人道主义”的对抗性 ——阿尔都塞反人道主义立场的符号学阐释

优秀奖

梁舒雯

南开大学

数字时代的同感何以可能?——舒茨对胡塞尔同感理论的批判和超越

优秀奖

刘祾恺

中国人民大学

“骗子”的指称和“我思”的困境——骗人上帝和恶魔假设差异问题重审

优秀奖

刘子瑜

四川大学

文质之礼——释“文质彬彬”的政治思想

优秀奖

卢惠琳

中山大学

试析王阳明论“命”——兼与朱熹论“命”相比较

优秀奖

罗仕成

中国人民大学

人工智能生成艺术的“灵韵”问题:对本雅明机械复制理论的当代思考

优秀奖

马青原

中山大学

天理、气禀与气化:朱子“气强理弱”说的内涵、成因与省思

优秀奖

马苏骏

南京大学

“不”与无限观念——海德格尔呼声思想探析

优秀奖

任辰翔

南开大学

误读、错位与现代立场的差异——重思洛维特与布鲁门伯格的世俗化论战

优秀奖

孙慧姿

辽宁大学

生成式人工智能“取代论”的马克思哲学反思

优秀奖

孙小涵

辽宁大学

技术狂欢与人文失守:AI“复活”历史人物的伦理反思

优秀奖

孙宗奇

清华大学

“愚公移山”背后的“生生不息”——一种精神分析视角的解释

优秀奖

谭金程

重庆大学

论柏拉图对于知识定义的探寻——基于《泰阿泰德》的分析

优秀奖

田静媛

内蒙古大学

人工智能“类主体性”边界与创作反思:哲学的双重审视

优秀奖

王蕊

浙江大学

以“天上的爱若斯”为阶梯——柏拉图灵魂三分中的欲望问题

优秀奖

王玉彦

厦门大学

超越属性:人工智能道德地位的关系性转向与技术哲学

优秀奖

谢丰亘

中国人民大学

劳动所有权原则与需要原则在马克思正义思想中的兼容

优秀奖

熊瑞

辽宁大学

由《论语》中的“知”谈“知”的层次与界限 —— 一种基于概念分析的知识论考察

优秀奖

薛超轶

华东师范大学

论神经科学视阈下的“移情”学说与动物道德地位——对彼得·辛格动物伦理思想的再思考

优秀奖

闫禹衡

吉林大学

如何破除“鲁滨逊叙事”?基于哲学诠释学的效果历史意识对理性主义历史观的批判性反思

优秀奖

杨皓然

山东大学

庄子“我”与“逍遥”互动关系探究

优秀奖

袁小安

中国人民大学

“天命”“中和”与“诚明”——试论《中庸》人性论的三个层面

优秀奖

张博然

南京大学

马克思三重拜物教批判的逻辑建构与实践启示

优秀奖

张芬祎

东南大学

相互性标准失效情境下的战争伦理——基于罗尔斯《万民法》“紧急豁免”的辩护

优秀奖

张殊翟

中国人民大学

三大社会形态的宗教状态——马克思对宗教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优秀奖

张菀婕

中山大学

《论数字社会主义的所有制重构》

优秀奖

张栩源

武汉大学

Coercion and Respect for Others as Moral Agents

优秀奖

赵昱昊

南京大学

论周敦颐太极图中“阴阳”的四重伦理涵义

优秀奖

赵振赫

华东师范大学

论庄子的“用学”体系

优秀奖

郑裔凡

清华大学

货币与基督——从基督的类比解读货币的双重异化

优秀奖

周润泽

吉林大学

重思“开端”的扬弃问题:否定作为概念运动的动力——基于《逻辑学》中“直接性”概念的内在逻辑回应谢林的批评

说明:入围一二三等奖同学将受邀参加论坛并发表论文演讲,同时也欢迎各位优秀奖论文获得者和感兴趣的同学来现场交流学习。具体论坛议程和相关信息将于近期发布。

联系人:郭医帆 18891438946   童谣 13646917612

教育部哲学领域“101计划”秘书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学生会

2025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