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中韩双方主题讨论|《东亚儒学研究》 人大+成大联合课程
日期:2025-10-10本讲内容简介
本讲将聚焦三大主题,深入探讨朱子学的当代重释、礼学的历史建构与其现代意义。
主题一:重新定义朱子学——是思辨哲学还是实践指南
核心争论:朱子学是否应被理解为以“理气心性”为核心的思辨体系?还是更应被视作一套指导日常道德实践的学问?
“理”的目的追问:朱熹构建“理”的宇宙论,究竟是为了解释世界,还是为人类道德行为建立不可动摇的终极依据?
“格物致知”再审视:从王阳明“格竹子”的故事出发,我们是否误读了朱熹?格物的本质是否始终指向道德实践?
主题二:历史中的礼学——社会需求与文化建构
士大夫与礼:宋代新兴士大夫为何迫切需要《朱子家礼》?与唐代贵族相比,他们在文化身份与礼仪传承上有何根本区别?
《家礼》的革命性:这部著作为何被称为“革命性”?它在哪些方面颠覆了古礼、融合了时代需求,甚至回应了佛道仪式的影响?
伪作的价值悖论:若《朱子家礼》并非朱熹亲著,为何仍被历代重视?著作的价值,究竟取决于作者真伪,还是思想与时代的契合度?
主题三:批判与反思——礼学的双刃剑
礼的正面与负面:规范化的“礼”如何在塑造社会秩序与个人行为中发挥作用?又是否可能导致形式主义与个性压抑?
当代是否需要新《家礼》:在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一套如《朱子家礼》般细致规范日常行为的礼仪体系?如果需要,它应包含哪些内容?
道德的养成路径:道德究竟是由外而内的规训结果,还是由内而外的自觉流露?朱熹主张的“以礼育德”在今天是否依然有效?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成均馆大学儒学东洋韩国哲学系
中国哲学虚拟教研室
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研究中心
时间
2025年10月11日 8:00–11:00
地点
中国人民大学中关村校区 立德楼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