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克劳斯•费维克:黑格尔的哲学演进
日期:2024-05-012024年4月8-12日,中国人民大学“学科国际前沿教师培训项目”系列讲座暨2024人大德国古典哲学系列讲座“黑格尔的哲学演进:从耶拿到柏林的思想发展”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系列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主办,特邀德国耶拿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学(Friedrich-Schiller-Universität Jena;以下简称耶拿大学)哲学研究所德国古典哲学教授克劳斯•费维克(Klaus Vieweg)担任主讲人,为人大师生提供为期五天的系列讲座。
讲座现场
费维克教授是世界闻名的黑格尔哲学专家,曾撰写与主编过20余部学术专著,其中多部被翻译为英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与中文。其主要学术贡献包括对黑格尔的自由理论与怀疑论批判的研究,对《法哲学原理》的系统阐释,并出版过一部黑格尔传记。2022年,费维克教授在天主教慕尼黑-弗赖辛总教区的图书馆发现了一套存放了近200年的黑格尔讲座笔记,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耶拿大学是德国的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该大学成立于1558年,是德国最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耶拿大学也是德国哲学研究重镇,费希特、谢林与黑格尔都曾在那里任教,尼采曾在那里学习,马克思在那里取得了博士学位。
哲学院院长臧峰宇教授会见费维克教授
首场讲座于4月8日在立德楼610教室举行,主题为“耶拿时期的黑格尔与《精神现象学》”。费维克教授向听众介绍了《精神现象学》一书的目标,即建立一个新的思想体系。为此,黑格尔着重处理了三个主要的问题:1. 意识通过教化的形式被一步步地带向知识;2. 意识的道路是现象的精神通向作为概念思维的精神的道路;3. 自我完成的怀疑论。费维克教授指出,思维首先意味着“决定去达到知识”,其次意味着它建立在意识自身的基本结构之上,即“对象”和“思想”的区分。意识的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或曰二元论,意识必定在关系的两端摆动,而这是通过怀疑论而发生的。正是在这种摆动中,意识不断地扬弃主体与客体单方面的相对性和有限性。随后,费维克教授又逐章介绍了《精神现象学》中意识如何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扬弃。他指出,扬弃的最终结果是概念性的认识,它克服了二元论并建立起新的一元论。在这里,意识成为了完全的自身关系,并在对纯粹思想的思维中发现了精神。同时,怀疑论也达到了自身实现,达到了绝对知识。
图片(费维克教授4月8日现场照片)
本场讲座的评议人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魏博讲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冯嘉荟助理研究员。针对费维克教授的发言,冯嘉荟老师提出了三个问题:1.如何解释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所主张的意识进程之必然性;2. 在什么意义上可以把精神现象学描述为“自我实现的怀疑论”;3. 如何处理精神现象学最后三章的体系性位置。冯嘉荟老师进一步对主奴辩证运动是否导向主人与仆从的交互、平等承认这一点表示疑问。费维克教授高度赞赏冯嘉荟老师的发言,并作了详细回应。
图片(冯嘉荟4月8日现场照片)
魏博老师指出,费维克教授的讲座为我们清晰地呈现了《精神现象学》的主要线索:通过对意识的诸种形态的否定,自然意识不断提升自己至绝对精神。费维克教授将意识自我扬弃的过程描述为“意识的颠倒”。在意识内部形成了一种自我检验的标准,每当意识以此标准以为自己的认识是正确的时候,它都会发现这个认识的不足与片面性。这样的内在矛盾推动意识不断向下一个形态发展,最终获得绝对知识。对费维克教授的讲座,魏博老师提出了三个问题:1. 《精神现象学》的开端为什么不同于《逻辑科学》,要从自然意识开始?2. 意识的结构和精神的结构有什么不同?3. 主奴之间的单向承认为何会导致斯多葛主义,其中意识颠倒的契机是什么?费维克教授也作了详细的回应。
图片(魏博4月8日现场照片)
第二场讲座于4月9日在立德楼610教室举行,主题为“黑格尔的奇境冒险:哲学的开端”。费维克教授以《爱丽丝漫游奇境》中国王的话“从开端开始”开启了本场讲座。黑格尔在《逻辑科学》中所要确定的问题是“科学必须以什么为开端”。黑格尔的哲学开端问题在学界有很多争论,费维克教授想要澄清一些误解。黑格尔认为,哲学兼有独断论与怀疑论、实在论与建构论。科学的开端不能是被规定和被中介的东西,因为这样就会预设一些可以证明其合理性的东西;科学的开端也不能是为被规定的直接的东西,因为这是纯粹的独断论。开端应该同时具有中介和直接性。为此,黑格尔提供了两种开端的版本:一种是中介版本,即现象学的结果是逻辑开端,一个由其中所包含的纯粹知识的立场所中介的开端;另一种是直接性版本,即通过决断想要去纯粹地思考而开启的开端。“存在”是最贫乏的规定,是直接性与中介的统一。作为最贫乏的规定,存在同时也是无。这一最初的对立统一为概念与知识的自身建构之路奠定了基础。最后,费维克教授总结到,中介和直接性互为基础,思维既是中介和中介的扬弃,也是直接性和直接性的扬弃;在确立了开端之后,需要做的是不再谈论开端。
图片(费维克教授4月9日现场照片)
本场讲座的评议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冯嘉荟助理研究员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博士后洪凯源老师。冯嘉荟老师向费维克教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例如,“意识的遗忘”具体意涵是什么;如果精神现象学的任务在于对于逻辑学开端的准备,如何理解绝对知识向纯粹存在的演进;依据逻辑学结尾关于否定的段落来说明逻辑学开端是否成立?此外,冯嘉荟老师还与费维克教授讨论了黑格尔的思辨哲学与当代分析哲学的关系。
图片(冯嘉荟4月9日现场照片)
洪凯源老师关注黑格尔与谢林的关系、存在论与本质论的关系、直接性与间接性的关系等问题。他指出,谢林并没有简单地放弃逻辑,他与黑格尔的分歧在于,谢林认定绝对物不能借助逻辑来把握。洪凯源老师同意,直接性和间接性在逻辑学开端处相互过渡到对方。然而,在他看来,费维克教授对于“从直接性到间接性的过渡”的论证,乃是基于《逻辑科学》之前的《精神现象学》,但这一论证并没有说明逻辑学开端的内在结构。至于“从间接性到直接性的过渡”,费维克教授的论证诉诸斯宾诺莎“所有规定都是否定”的观点,但这句话适用于存在论中关于Dasein的章节,而不是关于Sein的章节。
图片(洪凯源4月9日现场照片)
第三场讲座于4月10日在立德楼801教室举行,主题为“黑格尔作为现代逻辑学的《逻辑科学》”。费维克教授指出,在黑格尔看来,传统逻辑学在亚里士多德之后没有发生过实质性的变化。黑格尔认为,现代世界需要一个全新的事业,因此需要对逻辑学予以更新。黑格尔通过概念逻辑取代传统逻辑,他的“扬弃”包含了保留、否定、提升三个环节,它们三者是统一的,这是概念思维的力量。费维克教授指出,对概念思维的新理解是黑格尔的作为形而上学的逻辑学区别于传统逻辑学的地方,因为概念的内容进入了逻辑的沉思中。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作为思维的思维,是思维规定的展开系统,思维因此自己规定自己,而概念思维则是逻辑学的主要客体。费维克教授强调,黑格尔逻辑学中的形式与内容是同一的,逻辑学的方法不区分形式和内容,而是从概念自身获得其规定。每个概念包含了三个要素,即抽象的知性、否定的理性或辩证-怀疑的理性、肯定的或思辨的理性。其中,第二个因素推动了其余两者。这表明概念的自身决定的驱动力。费维克教授在梳理了《逻辑科学》各章中概念的发展后指出,哲学的任务是“至少77次地”通过思维规定从纯粹存在到绝对理念的逻辑过程来检验其一致性。
图片(费维克教授4月10日现场照片)
本场讲座的评议人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博士后洪凯源老师与耶拿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候选人孔博琳女士。孔博琳指出,本质论对于读者来说通常是黑格尔逻辑学中最难理解的部分,其中有很多看起来充满矛盾的表述,比如在谈到Reflexion时,读者往往会想象一个外在的墙或镜子,当做Reflexion的契机,但黑格尔强调,Reflexion是“从无到无”的,那面镜子其实只是由本质自己预设出来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黑格尔如何解释反映的发生?本质如何知道自己要把那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镜子”预设在哪一点,让自己能够在那里停下并折返?此外,这个“镜子”既是本质主动预设的产物,又是被动遭遇到的,黑格尔如何处理这个矛盾?对此,费维克教授作了耐心的解答。
图片(孔博琳4月10日现场照片)
洪凯源老师对费维克教授的自由定义即“being-wholly-at-one-with-itself”提出了质疑,在他看来,对于黑格尔来说,他者性在自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这一点没有在费维克教授的定义中体现出来。洪凯源老师还指出,从本质论向概念论的过渡包含两个不同的阶段,其各自的结构是不同的。由于这一过渡本身在《逻辑科学》中极为重要,有必要对其做出进一步的分析讨论。对此,费维克教授给出了自己的回应。
图片(洪凯源4月10日现场照片)
第四场讲座于4月11日在立德楼610教室举行,主题为“黑格尔的法哲学:黑格尔的自由概念与行动理论”。费维克教授指出,《法哲学》中自由意志和行动的理论分为个人的、道德的、伦理的三个阶段。这展现了意志和行动主体从个人经过道德主体并达到伦理主体的自我规定过程,这符合《逻辑科学》中“概念论”部分概念的自身规定模式,即“普遍性-特殊性-个体性”的展开过程。黑格尔坚持实践理性和理论理性的统一,自由意志不仅需要意愿自己,还要能够知道自己。法是自由意志概念的实现,是自由的全部规定的实存。抽象法、道德、伦理生活是法的表现形式,与之相应的是个人的形式-司法行为、道德主体的行动与伦理主体的行动。通过将《法哲学》与希腊悲剧和黑格尔的美学联系起来,费维克教授主要讨论了行动理论中的两个问题,即犯罪与惩罚问题、目的与意图的区别问题。犯罪唤醒了复仇女神欧墨尼得斯,她从内部和外部施加惩罚。正当惩罚的实施使得意志折返回自身,抽象法便转向了道德。行动的归责问题与知情权有关,即对意志的自身规定和行动者的目的的内在知晓。
图片(费维克教授4月11日现场照片)
本场讲座的评议人是四川大学哲学系余玥教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黄钰洲老师。余玥教授指出,自由意志的普遍性规定,并不等于特殊个体意识到了自由意志,它还需要其他的条件。如果把普遍意志解释为相关于特殊个体思想的结构,也就一种总是朝向特殊内容的结构,那么,这似乎就意味着,它与现象学的意向性结构具有可类比性。
图片(余玥4月11日现场照片)
黄钰洲老师指出,德国古典哲学的人格理论可以在刑法领域为我们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从人格出发,我们既可以避免社会危害性学说的权力无度,也可以克服法益学说的二元论。在《法哲学原理》的抽象法部分中,黑格尔对人格、人格的定在及其相互承认的本性进行了阐述,表明了犯罪行为通过侵犯外部实存、对他人的自由形成障碍,从而实际上侵害了人格,并从中阐发了刑罚的报应理论,即刑罚的本质就是对自由障碍的障碍,黑格尔的这一理论将刑罚的根据牢牢建立在对犯罪的回应上,从而避免了预防理论的扩张性。
图片(黄钰洲4月11日现场照片)
第五场讲座于4月12日在立德楼810教室举行,主题为“黑格尔论自然与社会的可持续性”。费维克教授指出,黑格尔在其对个人如何在物当中拥有所有权的解释中处理了可持续性。黑格尔关注的是人类如何在自然的与文化的周围世界中“一体”地存在。对自然事物的占有应当是可持续的,对此时此地的扬弃允许了未来的占有,其原因在于个体生命需求的共同性以及他们对当下和未来满足的关心。费维克教授用“关怀(care)”和“远虑(forethought)”指称这两个原因。对自然事物的可持续使用基于对当前和未来情况的了解,并且要考虑到自由主体当前和未来的权利。谈到社会的可持续性,费维克教授首先阐述了黑格尔法哲学与现代国家的关系。市民社会由市场原则塑造,而国家则由扬弃市场原则的结构所统治,国家的监管能够克服市场经济的混乱,避免市场本身的崩溃。社会的可持续性表现为个人的主观帮助、慈善或非政府的帮助、国家的税收制度。这些社会帮助构成了社会国家的基础。但是共同体仍然需要建立在特定的具体人的展开之上,市场一方面是自由的重要条件,一方面市场本身不是自由的,仍然需要被监管。
图片(费维克教授4月11日现场照片)
本场讲座的评议人是四川大学哲学系余玥教授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滕菲老师。余玥教授指出,正如费维克教授所言,黑格尔的伦理思想中包含着支持环境伦理学因素。这点在Siep的相关研究中也有说明。但问题是,黑格尔自己构想中的伦理学,并不是通向更大的环境伦理学,而是通向美学。所以,有必要回应美学与环境伦理之间的关系。
图片(余玥4月12日现场照片)
滕菲老师指出,生态与环境危机是当前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从黑格尔的观点来论证可持续性的问题对于环境哲学的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费维克教授的演讲也非常具有启发性。费维克教授提到,所有权(property)是思考可持续性的起点,从黑格尔的观点来看,水、空气、环境等基本事物是人类存在的共同前提,对这些事物的占有是不公正的。对此,滕菲老师提问说,诚若如此,人们对自然世界的合理关怀(Sensible care)是如何论证的?关怀、自然平衡和所有权这三个概念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对此,费维克教授作了耐心的解读。此外,滕菲老师还请费维克教授介绍了他对于人类世界的理解,以及黑格尔哲学转向对于当下这个时代的意义。
图片(滕菲4月12日现场照片)
4月13日,费维克教授在立德楼802接受了哲学院赵海若博士的视频采访。首先,他在采访中谈到了黑格尔的艺术哲学,并且表达了他对古希腊戏剧家阿里斯托芬、英国诗人劳伦斯·斯特恩(Lawrence Sterne)、德国诗人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比利时画家勒内·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等艺术家的喜爱。其次,费维克教授重点讨论了黑格尔在政治哲学领域的贡献。他指出:1. 黑格尔是第一个提出社会国家(福利国家)概念的人;2. 黑格尔发展出了一个正义的概念,这个概念对于当代许多问题来说非常重要;3. 黑格尔看到了对贫困的斗争,这一问题仍然是现代的主要问题;4. 黑格尔在《法哲学》中有一个洞察,即教养(Bildung)的根本作用。再次,费维克教授讨论了康德对黑格尔的影响。他指出,康德提出了“自由”这个根本主题,但没有完成,而黑格尔的使命之一就是要完成这项革命。费维克教授认为,尽管理性对于自由的奠基来说不可或缺,但康德哲学的最重要的价值仍然是其自由理念。第四,费维克教授指出,哲学的前景应该表现为跨学科的结合。在他看来,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理论,教育学和法学共同作用于黑格尔的教养观念。第五、费维克教授指出,哲学必须在更多的公共领域发挥作用,要鼓励学生去阅读那些令他们感到惊奇的作品。最后,费维克教授对他在人民大学的行程表示感谢,并期望未来能够有更为深入的合作。
作者:陈科岐
摄影:况太禹 徐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