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哲学的殿堂·2023第二讲|杜威艺术经验论的理论内涵与创新
日期:2023-10-232023年10月13日晚18时至20时,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网合办的2023年度“哲学的殿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名家讲座系列”第二讲顺利举行。本场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高建平研究员主讲,主题是“杜威艺术经验论的理论内涵与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牛宏宝主持讲座。
牛宏宝主持讲座
讲座开始,牛宏宝介绍了主讲人高建平的学术研究及其成果。高建平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美学美育中心研究员,中华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中外文论学会会长。曾任国际美学协会会长。任《外国美学》集刊主编以及国内和国际多种学术刊物副主编、编委。出版中英文著作20余部,发表中英文论文二百余篇。论著和论文被译成法、德、日、西班牙等多种语言发表或出版。
高建平进行讲座
杜威的《艺术即经验》是高建平的重要译作,高建平围绕该著作为我们讲述杜威经验论的理论内涵和创新价值。经验是生活中核心东西,如何对待经验?经验与艺术及审美是何关系?伴随着对该问题的思考,高建平展开了对杜威思想的介绍。
高建平首先简要介绍了杜威的生平和思想发展历程。杜威师从美国实用主义开创者皮尔士,并受到了霍尔、莫里斯等人的影响。对于杜威在哲学史和美学史上的位置,舒斯特曼曾评价到:杜威与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等同为该时期伟大哲学家,但杜威思想比二者更健康。杜威本人与中国有一段密切的关系,他1919年到中国讲学,并在随后的两年时间内在中国做了一百多场演讲。关于杜威思想对中国的影响,高建平谈到,杜威的影响在中国有起有伏,贺麟在为理查德•罗蒂的《哲学与自然之镜》所做的序言中曾指出:杜威是对旧中国影响最大的哲学家;在简•杜威(杜威的女儿)编纂的《杜威传》中曾讲到:中国醇厚文化和生活经验深深影响了杜威,使其将中国看作最代表其心灵志向的国家。
在探讨杜威在该书中的具体美学思想时,高建平首先指出了其将对艺术的思考追溯到经验与自然的思想路径是受到了自然主义以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对动物的美如何产生这一问题的探讨的影响,并着重强调了其将该书的原名“Art as Experience”中的“experience”一词翻译为“经验”而不是“体验”的三个理由:一、体验是直接当下的,而经验强调有个积累的过程。二、经验既是感受又是活动,是“undergo”和“doing”的结合,强调在“做”的过程中的体验。三、中国在翻译经验主义时就体现将这个词翻译成“经验”的传统。因此,虽然“experience”一词在英文中既有经验又有体验的含义,但高建平依据杜威的文本内容认为该词在杜威的著作中应被翻译为“经验”而不是“体验”,并以此来反对其他译者将该著作译为《艺术即体验》的做法。
接着,高建平进入对杜威在该书中的具体美学思想的探讨。首先,他讨论了该书第一章“活的生物(live creature)”的概念,认为这个概念是理解一切、理解审美的开始。这个概念告诉我们,理解艺术要从日常生活开始,而不是从那些公认的艺术作品出发来探讨艺术的本质。因此,世界首先不是人的对象(不是由认识所引起的对象化的过程)、而是人的环境,人们在环境中进行的是趋利避害的活动,而非对象分析和寻找本质的活动。这个概念还展示了从动物到人的连续性,区别于之前的哲学家从人高于动物、人与动物的区别的角度对人的本质所进行的讨论。
接下来,高建平从杜威与英国经验主义的区别探讨了杜威的“经验”概念的含义。他指出,杜威不再仅仅从认识论角度谈经验,而是要在生存活动中理解,这样就将认识论问题转化为了本体论问题。
之后,高建平讨论了杜威的“表现”概念与同时代美学家克罗齐、苏珊•朗格的表现论之间的区别。克罗齐的观点是直觉即表现,形成直觉时同时形成形象,这个形象是表现,同时也是艺术,他强调艺术跟传达没什么关系。而杜威强调在表现的活动过程中情感要借助外在媒介传达出来,因而媒介的中介作用在表现中十分重要。苏珊•朗格强调在表现中物的形式与人的情感内在同构,这种同构是异质而同构,因而是二元论的,而杜威的表现是一元论的。
在讨论杜威的“作品”概念时,高建平讲到,作品是形式化了的质料,在用形式规范质料过程中的节奏是人对自然的回应。在艺术中,水平高的艺术家有意破坏自然的节奏,是人的节奏通过对自然节奏的某种突破来表达自身的情感。
最后,高建平讲述了杜威的艺术论。杜威认为艺术作品和艺术产品是两回事,艺术存在于经验中,要从经验的角度来看艺术而不仅从产品的角度来看艺术。这要求我们不要从公认的艺术作品出发来谈论艺术的本质(共同特点),要绕道而行从生活出发,艺术是从生活出发的,艺术即生活。在阐述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时,杜威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他将艺术比作山,将日常生活比作大地。山是有根的,是与大地连在一起的,是地壳的一个隆起处,而不是飞来的石头,因而各种艺术作品由于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而是连续又有区别的。杜威通过该美学理论强调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连续性、艺术与工艺的连续性、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连续性。
本次讲座持续了两个小时,高建平的讲述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兼具理论的深度与表述的生动性。他严密的逻辑下蕴含着深刻的诗意与哲理,为我们阐述了杜威作为实用主义思想家关于经验、日常生活、艺术等概念的内涵与关联的当代思考。
讲座现场
听众纷纷表示对于艺术与经验以及杜威哲学的本质特征与理论主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此次讲座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线下地点为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511教室,线上通过腾讯会议、B站同步直播。
转载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李秀伟
供稿:尚祖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