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知
首页 > 新闻通知 > 讲座信息
回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2023年度古希腊哲学系列讲座第三讲
日期:2023-06-22

6月1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网合办的2023年度“古希腊哲学系列讲座”第三讲顺利举行。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常旭旻受邀作主题为“反思亚里士多德本原理论对早期希腊哲学的构建”的讲座。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聂敏里教授主持,四川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曾怡和南开大学哲学学院张家昱担任与谈人。

讲座开始,聂敏里对常旭旻和曾怡、张家昱做了简要介绍。常旭旻是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图宾根大学联合培养哲学博士,学术兴趣主要集中于西方古代哲学、德国哲学,近期主要从事早期希腊哲学文献全集的译注,以及19世纪德意志区域的古代哲学研究史。曾怡是四川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学术兴趣主要集中于亚里士多德哲学、法国哲学,近期主要从事古希腊自然哲学、当代生物学 – 医学哲学及相关中西比较研究。张家昱是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哲学博士,现任教于南开大学哲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希腊哲学。

讲座中,常旭旻首先指出,对早期希腊哲学的把握不同于一般的哲学史研究,因为对其他阶段的哲学断代史或哲学家的理解通常会有非常多元的角度,而就早期希腊哲学而言,亚里士多德的“本原”理论成为了支配至今的研究范式。亚里士多德基于其自身本原理论的几个基础意涵对早期希腊诸多哲学家及其思想做出的判断,也成为直到今天我们把握他们的基本框架。本次讲座讨论的主要对象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本原”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早期希腊哲学的理论整体,其意义就在于,一方面亚里士多德在何种程度上约束了我们早期希腊哲学的理解,而另一方面又是基于哪些基础理论因素,使得其对早期希腊哲学的建构成为两千多年来的哲学史范本。

1.png

6月10日,2023年度“古希腊哲学系列讲座”第三讲举行

围绕主题,常旭旻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和分析。第一是以“本原”为核心术语的早期希腊哲学理论构架;第二是亚里士多德自身“本原”理论及其如何被用来处理诸多领域的哲学问题;第三部分以W. K. C. Guthrie对Harold Cherniss的批评为例,讨论了亚里士多德以“本原”建构早期希腊哲学是滥用还是哲学史重构;第四部分对当代研究古代哲学的不同路径稍作勾勒。

首先,常旭旻以人民出版社《西方哲学史》教材为例,展示了今天我们把握早期希腊哲学的基本框架,以这样的把握方式及其框架都可以回溯至亚里士多德的“本原”理论。

其次,常旭旻指出了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第五卷阐述的七个层面的“本原”涵义,其中有些部分就包含了前述早期希腊哲学的“本原”。在《论天》《物理学》《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从“本原”作为自然哲学的“开端”“起点”“元素”“载体”等等概念出发,批判性地建构了从早期希腊哲学的本原理论,并将之纳入“对立”“一/多”的框架之中。不难发现,亚里士多德的“本原”理论内涵和早期希腊哲学的“本原”概念之间并不是完全对应的,而是有一些张力。

接着,常旭旻介绍了二十世纪上半叶开始,以Cherniss为代表的对亚里士多德解释框架的怀疑。Cherniss认为,亚里士多德将他自己的本原理论体系作为最终的和结论性的,而将所有早期希腊思想家的本原思想都概括为处于向这个体系摸索前进的某个环节,不仅修改或歪曲了他们的具体观点,而且还修改或歪曲他们的基本思想立场态度,既误解了他们的思想体系,也误解了他们的思想动机和目标。而Guthrie认为Cherniss在批评亚里士多德的方向上离题太远,不管从亚里士多德对早期文献的熟悉程度还是其思想分析本身的客观性来说,这种批评都违背了哲学史的常识。事实上,亚里士多德的批评不是歪曲,而是根据自己的概念、理论、解释框架,讨论他们做了什么,做到了什么,达到了什么样的理论后果。虽然其中含有亚里士多德自己的理论预设,但是其对早期希腊哲学家的分析批判符合科学批判的基本原则。

2.png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常旭旻作主题为“反思亚里士多德本原理论对早期希腊哲学的构建”的讲座

随后,常旭旻以二世纪末教父Hippolytus记述早期希腊哲学的文献来说明亚里士多德解释的哲学史效应,事实上,六百年后的学者依然在沿用亚里士多德的概念、术语和体系去谈论早期希腊哲学。正如Guthrie所言,“如果没有亚里士多德,我们好像在暗夜中摸索。”在前苏格拉底哲学学术史中,亚里士多德传统几乎是无可抗衡的,甚至亚里士多德对前苏格拉底哲学提出的概念和框架本身就是研究前苏格拉底哲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基于对亚里士多德哲学以及早期希腊哲学的研究,常旭旻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当我们当代人把早期希腊哲学甚至整个古代哲学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时,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和成果到底是什么?常旭旻表示,我们今天的讲座还只是从思想史考证的角度出发,关注古代哲学家们说了什么及其在历史上的学术接受。但是,不管是关于早期希腊哲学家们对世界做出的哲学解释,还是亚里士多德对他们本原思想的建构,我们都尚未在分析和论证层面上去讨论他们哲学探究的正确与否及其哲学效力。最后他引用克里斯托弗?拉普的说法强调道,站在整个哲学史以及哲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古代希腊哲学及其后来的解释者在理论上是否正确。

与谈人曾怡、张家昱就本次讲座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并和常旭旻进行了探讨。曾怡非常同意常旭旻对亚里士多德的框架在早期希腊哲学的决定性地位和对后面几位哲学家的不同立场的持中之论。她认为值得强调的两点是,第一,当常旭旻认为要在区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自然哲学区分的基础之上来对待早期希腊哲学家,我们今天该如何考虑亚里士多德对早期自然哲学家不研究逻各斯的批判?或许这也是亚里士多德“歪曲”早期希腊哲学家的一个理由。第二,亚里士多德的“本原”概念可能还有其他的思想来源,如柏拉图学园的数学思想和对智者学派反思之后的逻各斯的规则。如果这样,亚里士多德的“本原”概念就包含了不同于早期自然哲学家“本原”的内容。张家昱在对话中也表达了一些自己的困惑:首先,为什么那些来自柏拉图传统的其他来源的后世哲学家也在使用亚里士多德的体系?其次,我们是否可以提出一套竞争性的理论来反对或者丰富亚里士多德的传统?

3.png

讲座对谈

主持人聂敏里高度评价了讲座内容。他认为,常旭旻呈现了丰富的早期希腊哲学“本原”解释框架下的研究讨论和亚里士多德自身“本原”概念的涵义和由此出发的理论,梳理了古代哲学研究的脉络。此外,聂敏里也指出早期希腊哲学的文献积累和学术研究在中国学界的紧迫性和稀缺性,呼吁更多青年学子加入这个领域。

在互动问答环节,常旭旻对线上听众提出的“本原与原因”“逻各斯与目的论”等问题做出了细致的解答和回应。

本次讲座以线上方式通过腾讯会议进行。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反响热烈。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