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知
首页 > 新闻通知 > 讲座信息
回顾丨20世纪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五种范式——儒学专项研究生系列讲座课程“面向世界的儒学”第十一讲
日期:2022-06-21

2022512日晚6时至8时,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共同主办的“面向世界的儒学”系列讲座第十一讲“20世纪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五种范式”,在线上顺利举行。本场讲座由京大学哲学系李承贵教授主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林研究员主持,由于疫情原因,讲座采取线上方式进行通过腾讯会议B站同步直播。

讲座伊始,李承贵教授便指出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西方文化进入到了中国。在此背景之下,中国学者在认识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在思考。在对不同的思想、文化与哲学介绍和翻译的过程中,冯友兰、张岱年、贺麟等一行人开始以不同的范式对中国哲学进行诠释。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学者绝大多数都在从事诠释的实践,基于此事实,我们应当做一个总结。

第一部分,李承贵教授首先给“认知范式”下一定义。“认知范式”是指解释主体(学术共同体)以某种学说或思想体系为坐标,通过形成概念、比较分析、逻辑推理、综合判断等思维形式,较长时间地对中国传统哲学文本(范畴、命题和观念等)所进行的认知、解释和评价实践。他区分了五种认知范式:唯物认知范式、科学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逻辑认知范式、自我认知范式,并以代表人物、实际用例印证。

第二部分李教授对五大认知范式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唯物认知范式的应用见于中国哲学史上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区分;科学认知范式的应用见于中国传统对自然规律、精神智识的讨论中;人文认知范式的应用主要主体性、自觉性的精神觉醒层面;逻辑认知范式的应用,多见于对中国传统逻辑思想史、名学的著作之中;自我认知范式的应用主要基于具体文献和语境解释文本的意涵,这类著作还有待于学界进一步书写。

第三部分,李承贵教授对大认知范式应用的效应进行阐释。积极效应方面,一是有助于中国传统哲学资源的整理,体现于哲学概念命题、系统方法以及特点价值的开掘与整理上;二是有利于中国传统哲学形式品质的提升,表现在哲学术语的输入哲学表达方式的丰富哲学思维方式的升级等方面上;三是有益于中国传统哲学内容品质的提升,呈现在科学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逻辑认知范式唯物认知范式中国哲学内容的丰富消极效应方面,一是体现在以西方诠释方式误解中国传统哲学意涵;二是可能会肢解中国传统哲学义理;三是有消解中国传统哲学价值的风险。

第四部分,李教授总结了“五大认知范式”应用的学术经验首先,借用“他者”以照察、解释中国传统哲学是有益的学术实践和方向再者,认知范式必须与被解释的中国传统哲学文本相李教授还指明了“五大认知范式”的工具性,误读、伤害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解释主体要避免这一问题,就需要注意教条化最后,“五大认知范式的解释功能都是相对的,彼此互补合作才能完整地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科学的、人文的、逻辑的、唯物的解释,都必须建立在自我认知范式基础上,即必须进入具体的语境。

演讲结束,任蜜林研究员进行了简要总结。他指出,李承贵教授从四个方面五大认知方式的内涵、应用、效应、学术经验做了精彩的梳理,以此总结了二十世纪初以来的中国哲学发展这是李老师《生生的传统》一的核心思想,这部内容厚重、视野开阔著作属于中国哲学史学史性质,从某种意义上,为我们后的中国哲学研究指明了方向随后线上同学踊跃提问,李贵教授对“未来中国哲学研究范式多元还是一元”、“如何培养对中国传统义理的认知”、“中国传统哲学能否跳出诠释的范畴”以及“中国哲学有无普遍原理”等问题都耐心地回答,用意深刻,鼓励广大硕博生潜心钻研、砥砺前行。问答交流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对李老师的演讲深表感谢,讲座圆满结束。

撰稿人:张雪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