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知
首页 > 新闻通知 > 讲座信息
回顾 | 2022年度“哲学的殿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名家讲座系列”第六讲顺利举行
日期:2022-11-20

2022年11月4日晚,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网合办的2022年度“哲学的殿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名家讲座系列”第六讲顺利举行。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文喜主讲,主题是“哲学探究的自由与政治国家的关系——读马克思早期政论文章”。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教授主持。

臧峰宇首先介绍了张文喜的研究领域和成果。张文喜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二级),中国人民大学首批杰出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入选教育部高层次人才称号特聘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出版《历史唯物主义政治哲学向度》《所有权与正义:走向马克思政治哲学》《国家治理的政治哲学分析》等学术专著14部。

张文喜讲座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马克思批判“普鲁士书报检查令”的思想定位;第二、马克思强调的写作的目的;第三、哲学探究的自由与政治国家的冲突。张文喜强调,本次讲座的中心思想是:哲学自由探究的正当性是由人民和真理领导,写作的价值在于真理-理性-公正。马克思反对书报审查,捍卫思想自由、新闻自由、出版自由,人民大众的价值观是哲学思想独立和创作的最终根据。

在第一部分,张文喜从文字和写作的促进文明的作用切入,认为文字与写作的发明这两件事情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指出,文字与写作的发明使地球产生了一个新的物种,也显示出一个大自然中静止的生物物种一下子跳跃成为人类。在其中,哲学家成为走出植物园的第一种人。人类从此以后就往自由的道路奔袭。哲学家因此成了自由的人。但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显然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发挥文字和写作重要的促进自由和文明的作用。马克思认为,使用文字写作并从中获得了利益的人应当是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知识分子,通俗说来,就是脑力劳动者中的精英层,马克思称之为作者或作家,而这些作家在马克思所处年代的普鲁士却不拥有自由写作的权利。对于这一点,张文喜指出,在马克思那里,思想创造是自由个性创造原则,正如思想创造的个性原则与书报检查原则是如此的矛盾一样,它与普鲁士的权力原则也是矛盾的。

第二部分,张文喜围绕“马克思强调的写作的目的”的主题展开,从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出发指出,马克思不是从一般理论观点出发,而是将新闻出版自由问题以及各个社会等级对这个问题的政治态度联系起来。张文喜对马克思所认为的写作的目的做了分析:首先是写作寄予希望,青年马克思认为,评价写作的价值在于“真理-理性-公正”,真正的作家原则上是无异化关系的活动家。其次,马克思认为,作者是他们自己的思想的主人。真正的、人民性的作家不是“标题制作党”,而是关注哲学的或文学的社会性、人类性。就这个含义而言,作家是真正的无冕之王。

第三部分围绕“哲学探究的自由与政治国家的冲突”展开,张文喜指出,启蒙思想认为,关于思想的安全,绝不存在立法机构,绝无法设立官方勘测的领土界碑。精神世界的管控和规律是自然法,关于思想的真理不应由政治国家本身来掌握,而应由整个自由的人民性来把持。全体人民是自身利益和知识的最佳判断者,整个社会是自己真理的持有者。

最后,张文喜总结道,马克思给我们时代写作的启示是,作者的自主性的本质在于社会性。如果作者的自主权从来不是绝对的,那么作者那相对的自主权也可能被多种因素减少了。首要的因素当然就是人民和大众,而不是书报检查令。最终不是哲学家来决定人民大众的价值观,而是相反。

在总结发言中,臧峰宇指出,讲座从“早期马克思政论文章”谈起,从马克思批判“普鲁士书报检查令”的思想定位、马克思强调的写作的目的以及哲学探究的自由与政治国家的冲突等方面切入,阐述了关注与思考早期马克思政论文章的重要价值,为我们进一步的阅读和理解提供了帮助。

在答疑互动环节,线上线下的听众踊跃提问,张文喜就“马克思的观点如何代表无产阶级?”“是否存在写出纯文学写作的可能性?”等问题逐一做出解答。

讲座持续了两个小时。张文喜的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展示出马克思思想广阔的空间。讲座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线下地点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113教室,线上通过腾讯会议、B站同步直播。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