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什么是古籍整理以及如何提高古籍整理水平”
日期:2024-12-27
一、讲座信息
时间
2024年12月30日(周一)19:00-21:00
地点
线上腾讯会议
会议号
773 694 464
备用号
922 881 612
主讲人
王勇 郑州大学文学院讲师
主持人
刘增光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
二、讲座简介
古籍整理,有两种根本不同的价值取向。一种是积极有为,像汉人整理先秦古籍那样,不惮于径直改动原本,并往往加入整理者自己的评论和注释,目的在于为读者呈现一个条理清晰、秩序井然的文本。一种是消极保守,比如清代学者,谨守底本原貌,将整理者的改动和添注痕迹降到最低,使读者在看到整理成果时,能够轻松区分底本旧貌和整理者的添改。今天中国学术传统中所说的古籍整理,是后一种。清代人整理古籍,中心工作是校勘。建国以后,学界通常所说的古籍整理,主要包括标点、校勘两项工作。过去也常将之合称为“点校”。传世古籍中最繁难的部分,清代人已经做了很好的校勘,留下许多善本,或者是通过版本目录之学确定了寻找可靠底本的路径。当代人并不会面临清代那种因为无法得到善本而被迫“日读误书”的窘境,于是,现代古籍整理的任务,就逐渐变为了标点为主、校勘为辅。在强调尊重古籍原貌的学术性和主张符合当代规范与阅读习惯的可读性之间,要掌握好平衡。整理古籍的一条底线,是不能让整理本比原本还难读、难懂,更不能增添新的错误。在此基础上,从审辞气、熟悉古代文化常识、注意引文起讫等方面着手提高标点质量,综合运用本校、对校、他校、理校等方法提高校勘质量,以追求形成一个超越古代刻本、能为学界和大众带来增益的整理成果。
三、嘉宾简介
主讲人:王勇
简介:
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现为郑州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领域为经学和先秦两汉礼学文献,在《国学研究》《中国经学》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项、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本项目一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一项。
主持人:刘增光
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宋明理学、经学史。有专著:《<孝经>学发展史》(中华书局2024),《晚明<孝经>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译著:《道德愚人:置身道德高地之外》(东方出版中心2023),《东西之道:<道德经>与西方哲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点校整理:《曹元弼<孝经>学著作四种》(上海古籍2021)等,此外在《哲学研究》《孔子研究》《中国哲学史》《哲学动态》《中国经学》Contemporary Chinese Philosophy等中英文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入选“致敬国学: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之“国学星斗计划·新秀组”(2022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