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院教师2009年论文成果一览
日期:2010-11-11
序号
|
论文题目
|
作者
|
发表/出版时间
|
发表刊物/论文集
|
论文集出版单位
|
期号
|
1
|
Новая 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ая революция и современный мир
|
安启念
|
2009-12-29
|
Век глобальзации
|
|
|
2
|
从实践需要看理论还是从理论原则看实践
|
安启念
|
2009-07-26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
|
3
|
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观点
|
安启念
|
2009-11-16
|
学术月刊
|
|
|
4
|
加强文本研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务之急
|
安启念
|
2009-04-01
|
理论视野
|
|
2009(4)
|
5
|
苏联解体后奥伊则尔曼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思批评
|
安启念
|
2009-10-26
|
哲学动态
|
|
|
6
|
哲学前沿问题与新兴哲学领域(专题讨论)/为什么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科学?
|
安启念
|
2009-05-01
|
学习与探索
|
|
2009(3)
|
7
|
论道德挫折
|
曹刚
|
2009-02-01
|
道德与文明
|
|
2009(2)
|
8
|
守法的必然和应然:一个道德心理学的视角
|
曹刚
|
2009-02-01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
2009(2)
|
9
|
为己与利他的中道——志愿精神的伦理解读
|
曹刚
|
2009-05-01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
2009(3)
|
10
|
宪法为什么应当保护隐私
|
曹刚
|
2009-05-01
|
湖湘论坛
|
|
2009(5)
|
11
|
应用伦理学的双重意味
|
曹刚
|
2009-11-15
|
唐都学刊
|
|
|
12
|
应用伦理学视阈中的三类道德推理
|
曹刚
|
2009-04-01
|
道德与文明
|
|
2009(4)
|
13
|
全球化主体的反思与评价
|
常晋芳
|
2009-06-05
|
求是学刊
|
|
第3期
|
14
|
全球化主体的反思与评价
|
常晋芳
|
2009-05-01
|
求是学刊
|
|
2009(3)
|
15
|
再论逻辑学与通识教育--与王路教授商榷
|
陈慕泽
|
2009-11-06
|
复印资料·逻辑
|
|
2009年第4期
|
16
|
真理标准大讨论:从科学与逻辑的视角看
|
陈慕泽
|
2009-06-06
|
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2009前沿论坛论文集
|
北京市社科联
|
|
17
|
中国当代逻辑通识教育的发展与沿革-- 兼论普通逻辑与逻辑通识教育的“血缘”关系
|
陈慕泽
|
2009-12-06
|
哲学研究
|
|
2009年增刊
|
18
|
论马克思的神话观及其现实意义
|
陈世珍
|
2009-06-01
|
哲学家
|
|
2008
|
19
|
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
陈先达
|
2009-11-16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
|
20
|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
|
陈先达
|
2009-03-01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
2009(3)
|
21
|
论普世价值与价值共识
|
陈先达
|
2009-04-01
|
哲学研究
|
|
2009(4)
|
22
|
论意识形态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
|
陈先达
|
2009-03-31
|
光明日报
|
|
|
2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思想路线
|
陈先达
|
2009-06-23
|
光明日报
|
|
|
24
|
让人生插上理想的翅膀
|
陈先达
|
2009-02-01
|
求是
|
|
2009(2)
|
25
|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望眼镜”和“显微镜”
|
陈先达
|
2009-07-20
|
光明日报
|
|
|
26
|
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实现
|
陈先达
|
2009-07-01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
2009(4)
|
27
|
借镜与对话————汉语视野中的法国道教研究
|
程乐松
|
2009-05-05
|
海外道教研究论集
|
中央统战部
|
|
28
|
王羲之书帖中所见的道教信仰
|
程乐松
|
2009-03-25
|
道家文化研究论集
|
香港中文大学宗教学系
|
|
29
|
以章仪为核心的择日与禁忌————《赤松子章历•卷一•卷二》中所见
|
程乐松
|
2009-02-18
|
史语所集刊
|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
|
30
|
戴维.麦克莱伦论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
段忠桥
|
2009-03-20
|
教学与研究
|
|
3
|
31
|
当代美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
段忠桥
|
2009-03-05
|
山东社会科学
|
|
3
|
32
|
马克思的异化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
|
段忠桥
|
2009-05-10
|
江海学刊
|
|
3
|
33
|
为什么说《提纲》其实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
段忠桥
|
2009-01-15
|
学习与探索
|
|
1
|
34
|
资本帝国主义视野下的美国霸权主义——戴维。哈维的《新帝国主义》及其意义
|
段忠桥
|
2009-03-10
|
中国社会科学
|
|
2
|
35
|
佛教:科学之友
|
方立天
|
2009-04-21
|
中国民族报
|
|
|
36
|
佛教文化发展样式:传承与创新
|
方立天
|
2009-04-01
|
法音
|
|
2009(4)
|
37
|
佛教文化发展样式:传承与创新
|
方立天
|
2009-04-01
|
中国宗教
|
|
2009(4)
|
38
|
任公季老,感同身受
|
方立天
|
2009-07-20
|
人民政协报
|
|
|
39
|
任先生是我学术上的导师和榜样
|
方立天
|
2009-07-14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
|
40
|
斯文犹在,风范长存——缅怀任继愈先生
|
方立天
|
2009-07-28
|
光明日报
|
|
|
41
|
斯文犹在,风范长存——缅怀任继愈先生
|
方立天
|
2009-10-01
|
新华文摘
|
|
19期
|
42
|
他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使者
|
方立天
|
2009-07-16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
|
43
|
新拓展新突破——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
|
方立天
|
2009-01-01
|
世界宗教研究
|
|
2009(1)
|
44
|
研究国学离不开印顺著作和理论——在<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全集>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
方立天
|
2009-12-01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
|
45
|
缘起与和谐
|
方立天
|
2009-11-23
|
人民政协报
|
|
|
46
|
中国佛学思想精华与当代世界文明建设
|
方立天
|
2009-11-03
|
中国民族报
|
|
|
47
|
“国学”:国家认同与学科反思
|
干春松
|
2009-06-05
|
中国社会科学
|
|
第三期
|
48
|
“天下”与“中国”:寻求突破的中国哲学——最近十年的中国哲学转向扫描
|
干春松
|
2009-05-01
|
学习与探索
|
|
2009(3)
|
49
|
国学,国家认同与学科反思
|
干春松
|
2009-11-03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
|
4
|
50
|
大灾之年彰显中国软实力 2009.1.12
|
葛晨虹
|
2009-01-12
|
中国社会报
|
|
|
51
|
伦理学界定中的狭义与广义
|
葛晨虹
|
2009-05-26
|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
|
|
52
|
人文北京的理论意蕴
|
葛晨虹
|
2009-09-30
|
《人文北京 科技北京 绿色北京论集》同心出版社
|
|
|
53
|
艺术不是唯一标准
|
葛晨虹
|
2009-07-17
|
人民日报
|
|
|
54
|
真、善、美视界中的伦理学
|
葛晨虹
|
2009-07-01
|
学术月刊
|
|
2009(7)
|
55
|
中国传统家庭文化及其现代价值
|
葛晨虹
|
2009-02-26
|
政工研究动态
|
|
|
56
|
道德相对主义
|
龚群
|
2009-06-10
|
哲学与文化
|
|
|
57
|
德性伦理学的特征与维度
|
龚群
|
2009-05-01
|
道德与文明
|
|
2009(3)
|
58
|
德性伦理与现代社会
|
龚群
|
2009-09-01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
69
|
59
|
德性伦理与现代社会——回应德性伦理的现代困境论
|
龚群
|
2009-05-01
|
哲学动态
|
|
2009(5)
|
60
|
分配正义与消除贫困
|
龚群
|
2009-08-11
|
光明日报
|
|
|
61
|
理性的公共性与公共理性
|
龚群
|
2009-11-20
|
哲学研究
|
|
11
|
62
|
论道德赏罚
|
龚群
|
2009-09-20
|
云南社会科学
|
|
5
|
63
|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及其理论意义
|
龚群
|
2009-03-01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
2009,3(2)
|
64
|
罗斯的自明义务论
|
龚群
|
2009-11-15
|
齐鲁学刊
|
|
6
|
65
|
麦金太尔的德性伦理观
|
龚群
|
2009-07-01
|
伦理学研究
|
|
2009(4)
|
66
|
斯坎伦的契约伦理思想初探
|
龚群
|
2009-09-15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
5
|
67
|
他人签字与病人权利
|
龚群
|
2009-07-20
|
哲学与文化
|
|
422
|
68
|
中国医疗改革:道德与正义的考量
|
龚群
|
2009-03-01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
2009,30(2)
|
69
|
2008年理论学术新见要览·伦理学篇
|
郭清香
|
2009-02-02
|
北京日报
|
|
|
70
|
发展平民慈善不应忽视平民自身的特点
|
郭清香
|
2009-03-30
|
中国社会报
|
|
|
71
|
公共性的样态与内涵
|
郭湛
|
2009-08-01
|
哲学研究
|
|
2009(8)
|
72
|
化为素质和能力的唯物辩证法——谈李瑞环《辩证法随谈》
|
郭湛
|
2009-04-01
|
改革内参(决策版)
|
|
10
|
73
|
论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互动
|
郭湛
|
2009-07-16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
09(4)
|
74
|
社会运行中机制的特点及优化途径
|
郭湛
|
2009-03-20
|
河北学刊
|
|
2
|
75
|
实践唯物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
|
郭湛
|
2009-06-20
|
《哲学家2008》
|
|
|
76
|
分析的形而上学:脉络与主题
|
韩东晖
|
2009-02-02
|
哲学动态
|
|
2009(2)
|
77
|
科学革命与近代早期形而上学的转型
|
韩东晖
|
2009-01-01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
|
2009(1)
|
78
|
西方近代早期哲学史研究范式的转变
|
韩东晖
|
2009-08-04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
|
79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创新
|
郝立新
|
2009-10-05
|
新华文摘
|
|
19
|
80
|
近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前沿述评
|
郝立新
|
2009-06-01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
2009(6)
|
81
|
历史辩证法视阈中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
郝立新
|
2009-11-11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
6
|
82
|
从“普适价值”到“普世价值”
|
何光沪
|
2009-01-01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
|
2009(1)
|
83
|
从境界融汇到仁爱公义——宇宙性体悟与博施济众的哲学对话
|
何光沪
|
2009-03-10
|
《文化中国》
|
|
|
84
|
我读《马丁·路德金自传》
|
何光沪
|
2009-04-01
|
书屋
|
|
|
85
|
永恒之泉的向导——读石衡潭新著《东风破——论语之另类解读》
|
何光沪
|
2009-04-01
|
《天风》
|
|
2009(7)
|
86
|
坐论宗教与科学
|
何光沪
|
2009-03-12
|
人文大讲堂 第四辑
|
|
|
87
|
陈致虚金丹之道的老学特征
|
何建明
|
2009-05-01
|
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
|
88
|
谛闲接掌宁波观宗寺因缘考述
|
何建明
|
2009-12-01
|
佛学研究
|
|
|
89
|
回归与创新
|
何建明
|
2009-04-13
|
光明日报
|
|
|
90
|
民初兴教风潮与宁波观宗研究社的开办
|
何建明
|
2009-12-01
|
法音
|
|
304
|
91
|
圣严法师对人间佛教的贡献
|
何建明
|
2009-03-01
|
中国宗教
|
|
2009(3)
|
92
|
吴雷川进化神学与基督教中国化
|
何建明
|
2009-06-01
|
哲学家2008
|
|
|
93
|
现代佛教的“少林寺模式”
|
何建明
|
2009-01-01
|
中国企业家家
|
|
2009(2)
|
94
|
现代科学的道教观
|
何建明
|
2009-04-14
|
中国民族报
|
|
|
95
|
现代中国佛教慈善观念的反本开新
|
何建明
|
2009-03-01
|
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编《佛教、文化、科学、慈善》,学术会议论文集
|
|
|
96
|
在激进与保守之间——慈航与太虚和圆瑛之关系探析
|
何建明
|
2009-03-01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杨曾文先生七秩贺寿文集
|
|
|
97
|
中国佛教慈善思想的现代传统
|
何建明
|
2009-07-01
|
中国哲学史
|
|
2009(3)
|
98
|
中国近现代密教文化复兴运动浅探
|
何建明
|
2009-05-01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2009(3)
|
99
|
竺摩法师对<地藏经>和<金刚经>的新阐释
|
何建明
|
2009-12-01
|
文化杂志
|
|
73
|
#p#续上表#e#
续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