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首届“江山论坛”分论坛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举办
日期:2024-10-01

微信图片_20241001123801.png

2024年9月29日,首届“江山论坛”分论坛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立德楼1111会议室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教授主持,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深入且热烈的交流探讨。

微信图片_20241001123809.png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教授发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相应章报告。新时代以来,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通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大教育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实现发展成果全体人民共享,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文明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通过重构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格局、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扩大国际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他还介绍了报告中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与典型案例。

微信图片_20241001123814.png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主任董振华教授在主题发言中提出,资本主义的兴起背后,有着深远的哲学渊源。柏拉图主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及黑格尔哲学,都代表着一种理性形而上学,全球化的过程实际就是资本逻辑的全球展开。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并未完全复制西方的现代化道路,而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人民逻辑超越资本逻辑,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当今中国文化的新形态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华文明的“旧邦新命”。

微信图片_20241001123818.png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单继刚教授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论述出发,结合 “人的发展三形态”说,提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独立性是社会发展的主要表现,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表现。人的独立性与现代化之间的辩证关系:人的独立性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推动性力量;现代化为人的独立性提供了条件和保障。关于现代性进程中人的独立性,包括经济独立、人格独立和精神独立。其中,精神独立关涉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的精神自信自立以及文化主体性问题,因而尤为重要。

微信图片_20241001123823.png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副主任李志军教授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论述出发,提出党的中心任务的确立标志着新时代强国战略的初步定型,并概括了其中的三重含义:一是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将强国目标与复兴目标合二为一的目标指向;二是明确了2049年这一时间节点;三是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实践路径。最后,李志军教授提出推进新时代强国战略,需要从激发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提升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及确立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微信图片_20241001123827.png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原主任程广云教授在主题发言中提出,应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实进程中推进对于文明本身的整体性理解。在此基础上,他认为文明更深层次地表现在符号层面,即一个不同于客观世界的“符号世界”的出现。最后,程广云教授提出文明的创生是人类在自然世界的基础上创造符号世界的过程,因而人类在面对重构意义世界的挑战中需要从可能世界中寻找答案。

微信图片_20241001123837.png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高级讲席教授张文喜先生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议题。莱布尼茨通过单子论弥补了笛卡尔哲学中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割裂,从而体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协调。他认为马克思从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理论高度对于这一观点的批判深刻揭示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不协调的现实原因。进而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应以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以更加综合和动态的标准评价文明,从而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世界中保持精神的丰富性和高贵性。

微信图片_20241001123844.png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王立教授从历史语境出发,通过共同富裕在历史语境中的含义变化说明共同富裕在不同的阶段的含义不同。他提出了共同富裕中需要正义和平等正义的两种正义理论图景。共同富裕的实质是需要正义和平等正义的关系问题,满足基本需要以及不断发展的美好生活需要和防止两极分化,这是两种不同的正义观,由此产生了两种正义论图景。最后,他讨论了实践的优先性问题,指出基本需要之层次的提升与内容的丰富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历程中具有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