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开亮:美学流派的逻辑呈现——读张法教授《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史
日期:2003-10-25
20世纪已经过去了几个年头,站在新世纪回望上一个一百年的美学发展史,我们能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整个20世纪的美学流变。张法的《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是站在新的理论高度对20世纪西方美学所做的一项理论总结工作。与以往的美学史著作不同的是,该书不是按照美学人物、论著和美学范畴来写作的,而是以1900—2000年跨度的美学流派为核心来揭示20世纪西方美学的整体逻辑。作者以比较深厚的学术功底、开放性的理论视域对20世纪西方美学的把握方式、发展逻辑、美学精神和后现代美学总貌等方面都做了一个全面而逻辑化的呈现。
作者把20世纪纷繁复杂的西方美学史料概括为八大美学巨流,并认为把握了这八大巨流也就基本把握了20世纪的西方美学史。这八大巨流包括:心理学美学、分析美学、自然主义美学、形式/结构美学、现象学美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新神学美学和后殖民主义美学。每一个巨流下面又有不同理论流派,如心理学美学就包括了实验心理学美学、思辨心理美学、精神分析美学、格式塔美学等。八大巨流的划分,化繁为简,既显示了作者的概括能力,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把握20世纪西方美学的方式。
在划分八大美学巨流后,本书作者并不是像以往一些美学史著作进行的是简单的流派观点罗列,而是对这些流派进行了一种时间段的区分。在人文社科领域引入时间段划分,显示了作者独到的研究方法。这种科研方法的最大价值就是能极为准确地展现美学理论的历史演变特征。作者认为1900—1950年,是西方美学在旧的美学体系破裂后寻找新的理论支点的时代。其间,1900—1915年是审美心理的时代,1915—1950年是艺术形式的时代。1950—1960年是20世纪美学重建体系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情感与形式》、《审美经验现象学》和《批评的解剖》三本体系性著作。1960—2000年是后现代美学阶段,其中包括1960—1970年现代向后现代的转折期。三个时间段的划分,较好地表明了20世纪西方美学的发展逻辑。
在流派美学的演变中,作者还总结出了现代美学为美学理论贡献出的“形式”、“表现”、“隐喻”和“荒诞”四个美学重要范畴。这四个美学范畴的多重关联体现的是一种现代美学精神:形式是现代人的依托,表现是现代审美心灵的直接表达,隐喻是现代人的故事,荒诞是现代人的世界观。
这本论著的优点之一是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西方美学特别是后现代美学做了全面而详尽的论述。作者把后现代美学划分为后结构主义、后现代派、法兰克福美学、解释学、后期分析美学、后殖民理论、新神学美学七大流派,并以一种全球化的眼光对后现代美学的总体风貌进行了梳理,显示了作者谋求东西方文化互动的问题意识。
应该说,这是一本有理论特色的论著。摊开它,就像摊开了20世纪西方文化的一幅画卷;阅读它,就会感觉“顿开尘外想,拟入画中行”。
(张法:《20世纪西方美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著名大学文科教材丛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