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首页 > 学术研究 > 思想文库
臧峰宇 | 应用伦理的实践规定与应用伦理教育的时代特质
日期:2023-09-30

微信图片_20230930151710.jpg

作者简介:臧峰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应用伦理跨学科交叉平台首席专家(北京 100086)。



〔摘要〕应用伦理是一种关于道德实践的学问,体现为解决道德难题和重构伦理学理论的过程。面对事实性道德难题、规范性道德难题和元伦理难题,应用伦理研究采用历史的具体的适度原则,在特定情境中做出及时的道德判断和道德决定。作为哲学门类第一个专业硕士学位,应用伦理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伦理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伦理学知识,具有道德研究的前沿创新能力和卓越实践能力,掌握伦理商谈程序与达成道德共识的思想方法,成为具有明确问题意识、道德情怀和综合学养的各行业专门人才。

〔关键词〕应用伦理 道德实践 问题意识 时代特征 应用伦理教育



伴随着现代化进程中各种复杂问题的交织,人们的道德意识发生了深刻变化,开始重新设定处理现实问题的伦理准则。面对各种道德冲突和伦理难题,进行实证考察并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决定,彰显了伦理学符合时代需要的实践智慧,进而体现为一种生活态度,20世纪70年代以来渐有“应用伦理学运动”的态势。作为面对道德难题做出批判性反思与权衡的探索,应用伦理(applied ethics)是一种关于道德实践的学问,体现为解决道德难题和重构伦理学理论的过程。基于实践的应用伦理研究不仅将规范伦理学理论应用于生命、科技、网络、环境、人工智能等领域,做出符合善与应当的道德选择,而且在特定道德情境的选择中校正伦理学理论与方法。应用伦理研究在实践中整合与提升伦理观念的努力以尊重所有道德行为主体为前提,并在解决道德难题的过程中改进道德规范。

一、应用伦理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指向

伦理学是运用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解析经验事实并做出道德选择的学问,是从目的至善的追求开始实现自我的过程,“应用”是其作为实践智慧(phronesis)的应有之义。与界定伦理学概念与意涵、确证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的有效性的元伦理学和解答“什么是正当的”行动并做出有力辩护的规范伦理学不同,应用伦理学不只在寻求绝对知识或某种终极道德体系,而是在解决道德困境的权衡中达成新的道德共识,做出道德决策。当然,应用伦理学并不是简化为工具化或操作性的道德主张,而是在实践层面确认适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道德规范与价值准则,并在反思中体现批判性和建设性的双重向度。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兴起的应用伦理学是由环境污染、核威胁、种族歧视、人工流产、器官移植等现代性问题引发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境、医疗、科技等诸多领域。很多问题是在现代化进程中涌现的,将普遍的伦理学原理与方法应用于道德难题的解决,即使再优化的方案也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期望。这里既存在运用同一伦理原则在特定情境中自相矛盾即陷入“道德悖论”的问题,亦存在秉持不同伦理理论的人们对同一道德事件产生不同判断即“伦理差异”的情境。道德悖论和伦理差异都将造成道德冲突,人们在两难选择中不得不违背其中一种义务或规范,从而一度陷入道德困境。这种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是将伦理学诸理论引入具体的道德难题造成的,伦理学诸理论本身的差异往往无助于道德难题的解决,相反却可能是在解决道德难题的过程中得到校正的。在黑格尔看来,“推论常被称为证明判断的过程。无疑地,判断诚然会向着推论进展。但由判断进展到推论的步骤,并不单纯通过我们的主观活动而出现,而是由于那判断自身要确立其自身为推论,并且要在推论里返回到概念的统一”。在具体的伦理情境中进行道德推理,是在实践中检验伦理学理论并使之得到完善的必经之途。

应用伦理研究将应用伦理学理论现实化,其面对的道德难题大体上有三种:事实性道德难题、规范性道德难题、元伦理难题。事实性道德难题是因人们对事实判断的分歧而导致陷入道德选择的困境,规范性道德难题是由道德规范缺失、道德规范冲突或特定道德情境中的角色冲突导致的,元伦理难题涉及伦理学出场的合法性以及道德推理的有效性等问题。为此,要明确道德难题的成因及其中存在的利益关系,把握伦理冲突的实质,提出和论证符合实际的道德规范,从责任伦理层面解决对抗性道德冲突问题,进而在时代语境中重新界定道德实践的基本范畴。

现代社会的道德难题并非凭道德直觉或根据既定的职业道德守则就可以解决的,有些难题因其复杂性而被长期搁置,道德难题反映了人们面对着多重境况以及与之相关的多重利益,运用何种体现公共性的伦理原则,如何实际解决道德难题,需要一种反思性均衡的考量。回答关于安乐死、堕胎、基因编辑、代孕、克隆、同性恋、核能、代际公平、气候正义等问题的道德根据,要对特定情境中的道德冲突作审慎的道德论证,并给出规范性的伦理解释。道德难题反映的并非显而易见的好与坏、是与非、对与错的差异,诉诸伦理委员会进行符合程序正义的商谈并达成共识或更新共识,这样的共识往往是相对好的建设性方案,最终的选择往往由道德主体做出,这样的选择因可能性情境尚未发生而带有永远的不确定性。在这个意义上,应用伦理研究不提供终极的解决方案,往往体现为在特定情境中做出及时的道德抉择,其所依据的主要是对道德问题的理性诊断,并以商谈伦理为方法,考虑伦理学原则在特定情境中的可接受性问题,可接受性体现了应用伦理研究的适度原则,是历史的、具体的。

应用伦理研究体现为新兴的交叉学科群,包括生态环境伦理、生命医学伦理、经济伦理、行政伦理、工程伦理、教育伦理、新闻传播伦理等研究方向,具有丰富的学科资源和明确的问题域,但并非学科之间的简单组合,而是要在学科交融中呈现基本价值立场和有效研究方法。面对企业诚信和社会责任、环境正义、知情同意、正当与善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的边界、医患关系、亲子鉴定、器官移植等现实的伦理问题,研究者既要具备对伦理学基本理论的深刻认知,也要了解各种道德难题存在领域的专门知识。若迫切研究社会生活领域中各种复杂伦理问题而缺乏伦理学学养,就可能进入一种没有伦理学的伦理问题研究;若对各种伦理难题做纯然理论分析而缺乏对相关领域的基本认识,就难以提出解决问题的合宜方案。因而,应用伦理需要一种跨学科研究的自觉,并在新的道德推理过程中促进伦理学理论的发展。

应用伦理研究面向公务员、教师、记者、律师、医生等职业,但并非传统的职业伦理研究,其关注的重点不是与不同职业的特殊性相对应的责任、义务和行为准则,而是各种职业中存在的道德悖论和伦理冲突,因而其解决方案并非形成一般意义上的职业道德准则,而是面对道德难题产生的特定情境,在道德推理中遵循程序正义,实际解决伦理学疑难,平等地考虑所有相关者的利益,在表达个人自我决定的意见场域中商谈并达成共识。应用伦理研究因而需要一种道德权衡的协商机制,一种顾及各种道德意见操作程序,以避免个人的偶然或任意的选择。此举并非消解以某些信念、道德直觉和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作为伦理学研究的前提,而是在道德主体充分表达意见的基础上,达成一种经协商而相参的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道德共识。这种共识不是相对化的,而是依据新的经验事实检验曾解决过类似道德困境的某个伦理学原理的有效性,摆脱实际的道德困境,促进道德规范不断完善的一种实践探索。

在这个意义上,应用伦理研究虽然是基于元伦理学而做出审慎的道德选择,但也要实现一种交互有效性的道德认可。应用伦理研究要引导公众走出受情感左右的道德两难选择,不诉诸抽签之类的任意或偶然性决定,既要综合运用后果论、道义论、德性论、功利主义、契约论等道德哲学研究理路,也要借鉴道德心理学、道德社会学、道德人类学等交叉研究方法,遵循不伤害、维护尊严、履行责任、自主选择、守持公正等原则,通过合乎程序正义的道德权衡与商讨,形成一种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对道德难题的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每个道德主体根据自己的立场和某种道德原则表达意见,在深入探讨中通过鉴别、比较、权衡,确认一种可普遍接受的伦理主张和道德选择,因而,应用伦理并非道德主体的个人决策,而是基于理性的道德权衡,在特定道德情境中对各种道德推理方法进行对比并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

因而,合宜的应用伦理研究应当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应当将“在特定的道德情境中做出为大多数人接受的理性判断和选择”的原则置于道德优先的地位。“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应用伦理研究不提供唯一正确的道德选择方案,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论框架,不寻求绝对知识或终极的道德真理,往往整合各种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运用底线伦理以保障基本道德秩序,带有一定的策略性和权宜性,形成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切实可行的道德纠错机制。因而,应用伦理研究运用“事实—价值”的辩证法,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伦理商谈参与者共同分享的规范性伦理观念,并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做符合规范的道德有效性探索。应用伦理研究既在现实语境中校验伦理学理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也使伦理学理论研究摆脱与现实生活近乎脱节的境遇,因而是伦理学探赜与道德实践的双重需要。

在这个意义上,应用伦理研究体现为对伦理学基本理论、符合程序正义的多数原则和特定道德情境中的实践的纠错机制的综合运用。既考虑在特定社会习俗中培育人们的道德直觉、立场、信念和动机,也践行安顿自我与关乎他者的责任伦理。在很大程度上旨在促进道德行为主体在非强制前提下达成共识,解决特定情境中的道德难题,而非消除道德差异。应用伦理的应用范围不仅涵盖各行业领域,而且涉及日常生活诸领域,因而有全球伦理、家庭伦理、体育伦理、灾疫伦理、旅游伦理、音乐伦理等等之谓,深入现代世界的具体情境中,以伦理规范和实践智慧创造性地改变世界。这种对现代生活中的道德难题进行具体的历史的伦理诊断并达成符合大多数人意愿的道德共识的研究使伦理之思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自由往来,为解决现代社会不断产生的复杂道德难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伦理根据。

二、关于道德实践的应用伦理研究及其问题意识

应用伦理是关乎道德本质及其对象化过程的科学,并非一种纯然知识化、工具化研究。诚如亚里士多德所言,伦理研究“是对本身的善以及有利的事善于考虑,不是对于部分的有利,如对健康、对强壮有利,而是对于全部生活有利”,因而是关乎幸福的整体性思考。实践反思贯穿应用伦理研究过程,确认适用于实现美好生活理念的基本道德规则,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一种可能性的实践智慧,是应用伦理研究的价值根基。在这个意义上,应用伦理实际上是一种具有明确问题意识的“伦理学+”,实际体现为哲学研究新形态。

应用伦理植根于哲学基础理论的探究,但这种置于特定道德情境中作符合实际的判断并通过伦理商谈达成道德共识的过程直面道德实践,因而亦有实践伦理之谓。“现代战争问题、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所面临的新问题、‘性革命’所导致的道德问题、现代医学以及现代高科技所引起的人伦关系问题、环境问题等都要求伦理学的介入,这便是应用伦理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人们在道德实践中直面道德难题产生的时代环境,了解这种复杂的精神现象由来的物质根由,使应用伦理研究体现直接现实性。因为“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道德实践这种精神生产活动是物质行动的表现,应用伦理研究面对的现实问题正是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物质行动场域产生的。

在应用伦理研究中运用功利主义的整体算计,抑或契约论的理性博弈,都不能满足所有道德主体的价值选择。纵然满足整体利益最大化与每一个体利益最大化都有得到多数人认同的理据和可能,但持有不同道德原则乃至同一道德原则的不同角度,都可能在特定的道德情境中做出不同的判断,因而需要充分商谈且在道德规范层面做出一种交互性的补充,以期得到道德主体的具体认同。这种认同并不指向终极的道德真理,而是体现为人们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做出理性的道德选择。在这个意义上,应用伦理研究既要尊重大多数人的道德判断与选择,也要对其合理性进行深刻反思和论证。通常情况是,通过对伦理学诸原则比较权衡并作出字典式排序,面对特定的道德情境,在一种综合判断中做出最终决定。例如,在关于“电车难题”的讨论中,人们普遍认为,不能为救多数人而以牺牲少数人或一个人的生命为代价,因为每个平等的人都是目的本身,每个个体的生命都不能被作为实现其他人的目的的手段,不能成为用于收支计算的对象。

在面对伦理冲突一时无法达成道德共识时,采取符合程序正义的多数人的愿望和需要往往被视为合宜之举,从中尽可能尊重道德主体的自主意志和多数人的基本权利。当然,同一伦理原则可能使处于道德困境的人们陷入矛盾之中而难于选择,不同领域的应用伦理研究之间也会产生观念冲突。这是一种类似于“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的取舍,我们要在应用伦理研究中确立正当与善的存在论基础,确认符合大多数人愿望和需要的道德公理。

近年来,关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应用伦理研究蔚为大观。自1956年达特茅斯学院会议确立以量子计算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学科以来,关于机器模拟、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和方法得到深入讨论。虽然霍金等科学家关于警惕人工智能的警告言犹在耳,但人们对“超级智能”机器的开发仍乐此不疲,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关于智能机器“失控”的忧虑与人类的身份认同危机。虽然这项研究主要停留在技术层面,将人类价值和道德转化为可编程的代码与智能语言,关注其惊人的能力及其与个人技艺之比较,但关于ChatGPT等生成性人工智能与原始蛋白质等研究涉及机械化的世界观是否已经深入人类心灵,诸如此类的“机器伦理”探究强人工智能能否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道德主体,以及能否由此进入一个“后人类”时代的问题。这里既涉及如何合宜、适度使用智能机器的伦理思考,也在探究智能机器能否成为承载伦理功能的道德主体,进而重建时代语境中的生存意识。

当今时代,人们不仅考虑生命的存在根据、内在理由等生命伦理问题,也考虑临床医学诞生以来愈益为人们所关注的个体生命康复中的各种伦理问题。用于医疗的人造细胞、人造血液、人造子宫、人造心脏等比传统医疗技术更有效,但也带来生命伦理问题,例如,人工优生的正当性、合成生物可能取代自然生物的危险、基因研究对人的尊严和基本自由的威胁、通过辅助生育技术诞生的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如何认定、克隆的生命在道德上能否被接受、活体生命在何种道德情境中可以成为器官捐献者。面对这类问题,应用伦理研究运用道义论、后果论、权利论、直觉主义等理论,强调尊重自主性、不伤害、行善、公正等原则,结合特定的道德情境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上述生命医学伦理研究为我们在生命面临抉择的关键时刻做出重大判断提供了重要理据,医学伦理委员会的作用也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

伦理委员会包括行业专家和伦理学家,后者主要提供道德反思和伦理诊断,其中的规范性思考并非经验或常识能够替代的。伦理委员会的组成及其活动不受讨论对象的影响,通过独立地审查、同意、跟踪审查等方式,依照程序讨论公域行为的道德依据,确保讨论对象的尊严、权益和安全受到保护。从事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医疗卫生机构都应当设立伦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根据审查标准开展相应工作,坚持生命伦理的社会价值,研究医疗方案是否科学且是否符合伦理原则,常见的伦理审查包括药物试验、试管婴儿等。涉及人的生物医学探索如未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不能擅自开展研究。

面对特定情境中复杂的道德难题,“应用那些在不同伦理学体系中得到过不同形式的表达的伦理学原则,‘而不是直接应用理论’是更好的选择。每一个这类伦理学原则都集中了它在不同伦理学体系中得到的解释,这些解释在当下的这个原则上相互吻合、相互支持,所以它们成了会通不同体系的重要伦理学视角”。传统的道德规范难以为解决现代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现代生活世界确立人们认同契约之后的伦理功能,将道德作为一种整体的系统观念。应用伦理研究因而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运用实证方法,坚持问题导向,强调知行合一,考虑到可能接受的条件,“如果人们无法通过圆满的理性论证来确定一种具体的道德观作为标准的、决定性的东西(人们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确立这种观点本身预设了一种道德观点,而后者也是需要论证的东西),那么,道德内容和道德指导的一般的俗世权威的唯一来源就是同意”。在这个意义上,应用伦理研究不遵循某种单一的普遍化标准,而倾向于尊重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差异性,运用体现时代精神的伦理学原理,在道德实践中安顿我们的精神世界。

当我们面对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恶化等道德难题时,就直观地感受到应用伦理研究已成为一种内在需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至暗时刻”,不乏哲学家追问人们的生活是否已经进入“例外状态”,并从不同角度追问造成“例外状态”产生的原因。关于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建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如何认识“生命政治”,如何捍卫日常生活,如何恪守隐私权和知情权的道德边界,如何保护生物大数据的隐私安全,由以克服各种现代性危机,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经历过隔离的人们渴望聚餐、渴望郊游、渴望与亲人和朋友握手和拥抱,但疫情使人们保持着足够的距离,使人们几乎不敢共乘一部电梯,甚至对如何打开来自远方的快递充满警惕。疫情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变得有些紧张,也变得更加紧密。人们珍视平凡生活的价值,思考如何承担道德责任,并在灾疫之后重建生活世界和精神家园。严峻的现代性危机令人们深谙应用伦理研究的现实必要性,确认应用伦理教育的时代特征,审思应用伦理教育的发展前景。

三、应用伦理教育的时代特质与发展前景

2022年,教育部新一轮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应用伦理”成为哲学门类第一个专业硕士学位。应用伦理教育旨在培养具有明确问题意识、道德情怀和综合学养的各行业专门人才,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伦理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应用伦理学知识,具有道德研究的前沿创新能力和卓越实践能力,掌握伦理商谈程序与达成道德共识的思想方法。使学生了解应用伦理研究的缘起、概况与前景,了解环境伦理、生命医学伦理、企业伦理、教育伦理、新闻传播伦理、工程伦理等研究的问题域和方法论原则,具有敏锐的道德判断力,塑造符合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伦理思维,以深厚的伦理学养和道德实践经验面对道德困境,使应用伦理这门面向实践的学问因解析鲜活的现实问题而不断彰显理论活力。

应用伦理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促进人的德性成长,旨在培育娴熟掌握和运用应用伦理的交叉复合型人才。以哲学的方式从事应用伦理教育,要在现实语境中塑造学生的道德学养,使学生掌握如何“用高度综合性的哲学智慧去评价有争议的行为和制度,去指导行为选择、制度改变和建设”,努力实现成学之教、成人之教和成己之教。应用伦理教育在培养各行各业道德建设从业者的同时,也要培养应用伦理教育工作者,传授符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伦理意识,使人们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信念,传承应用伦理教育的内核,承担社会道德建设的职责。

应用伦理教学涵盖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西伦理思想史、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道德心理学等伦理学基本理论,引导学生掌握辨析伦理悖论的道德推理方法,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道德难题。“应用伦理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跨学科融合,只是依靠哲学和伦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显然不能胜任培养合格应用伦理专业人才的工作,在课程设计和任课教师方面,需要根据‘应用伦理’专业硕士学位的培养标准,进行多学科的联手合作,这也是打造‘新文科’的应有之义”。学习这门跨学科专业课程,要具备跨专业研究和实践的素养,在掌握伦理学理论的同时,至少还要掌握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医学、法学、新闻传播、教育学、科技等领域的某一门专业知识,具有职业道德信念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要使学生运用伦理学知识进行道德推理,对所持的价值立场和道德信念做有说服力的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道德难题的办法。通过行业实践,采取双导师共同指导等方法,使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实际,认真面对与行业相关的道德难题,运用所学知识做深入的道德推理并参与伦理商谈,提出符合实际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方案,进而形成展望行业道德发展愿景的自觉。

应用伦理教育是塑造道德人格的现实方式,它不是传统的道德说教,而是通过深入解析日常生活中的道德热点与难点问题,使学生形成道德自觉。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伦理教育’,人类就不会得救。”今天,无论是关于认识安乐死、器官移植、人工智能等与人们的幸福生活或改善生活相关的积极的道德问题,还是关于认识核战争、生态危机等避免现代性灾难的消极的道德问题,都会在应用伦理研究中得到认真面对。在讲授应用伦理的学科特质并分析道德悖论的基础上,应深刻揭示应用伦理教育的时代特征。人们的伦理判断和道德自觉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古典时代以来伦理学史上的观念变迁切实表明伦理学的时代质感,应用伦理教育使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做出富有时代感的道德决断,进而实现道德上的进步。

作为一种具有明确问题意识的道德教育,应用伦理教育突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案例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道德情境,通过再现道德事件并加以典型化处理,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与研讨,提高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和决断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伦理的理论与方法,对所持道德主张做有说服力的论证和辩护。实践教学使学生置身于实际的行业,熟知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其中的道德困境,在开放、自主的环境中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道德难题的对策。实践教学是巩固学生的伦理学学识的重要途径,是使学生从认识走向实际应用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场域,是使学生在产学研一体化中综合提升应用伦理能力的过程。

在科技昌明与日常生活愈加智能化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具备解决现实难题的应用伦理学养,解答当今存在乃至未来将会出现的道德悖论。作为实践智慧的伦理学在现代社会聚焦特定道德领域的实际问题,合理运用道德应然之思回答伦理实然之问。应用伦理教育既要解析伦理观念演进与社会道德生活的内在关联,也要在现实的道德思辨中培养人们形成伦理生活的习惯。创造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要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挥应用伦理研究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精华在解析现实道德难题中实现时代重塑。

面对当今各种复杂的道德难题,应用伦理研究面临新挑战,也因引导人们走出伦理困境而成为一种时代的需要。控制科技带来的道德风险,探究道德观念体系的认知平衡机制,思考强人工智能改变世界带来的伦理冲击,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应用伦理研究,对其中一系列新旧道德难题叠加的情境做出符合时代精神的伦理审视。可以说,充满活力的应用伦理研究为应用伦理教育提供了前沿知识,对应用伦理诸领域的现实问题做有针对性的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方案,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对话,以国际视野和人类情怀研究全球性重大伦理难题,建构中国伦理学知识体系,不断规范专业建设标准,因而具有可观的发展前景。

四、结论

综上所述,应用伦理研究具有伦理学理论基础与明确的现实指向,对复杂的道德悖论和伦理困境做具体的历史的探析并提出及时的解决方案,进而校正伦理学理论与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成为人们追寻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深刻理解中国社会道德难题的变迁,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特定的道德情境中做出合宜的道德判断和选择,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与时俱进的道德观念资源。加强应用伦理专业研究生教育,使之具有厚重的应用伦理学养和解析道德难题的实践自觉,对日常生活中的道德难题做有理论深度和现实力度的推理和论证,夯实道德治理理论原则与方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创造,是哲学教学与研究应当承担的时代使命。


原文刊登于《道德与文明》202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