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团队
首页 > 教育团队 > 教师风采
教育家精神书记院长谈|石德才:从传承中凝聚前行力量 让教育家精神照亮学院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之路
日期:2024-09-15

为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迎接第40个教师节,党委教师工作部策划并推出“人大·人师”第五季视频和“教育家精神书记院长谈”征文活动,让我们一起领略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生动实践。

微信图片_20240915162037.jpg

石德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

从传承中凝聚前行力量

让教育家精神照亮学院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之路

教育家精神并非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概括自一位位教育家的生动实践。作为国内一流、享誉国际的哲学教育和研究重镇,自1956年创建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人才荟萃、名家云集,诞生了一批又一批时代“大先生”,尽管感人事迹各不相同,却都深入诠释了教育家精神,形成了很好的教育家精神集合,至今仍是学院发展的重要动力。

值此第40个教师节之际,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维度,我们在此选取其中三位代表,以管中窥豹的方式展示属于人大哲学人的教育家风范,激发哲学院师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奋进新的发展征程。

为学科发展殚精竭虑,永不止步的萧前教授

作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奠基者,萧前(又名肖前)教授“始终站在哲学基本理论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前沿”,其参与编写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成为哺育几代大学生的教科书。

微信图片_20240915162045.jpg

在近60年的哲学生涯中,萧前教授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建设殚精竭虑、建树卓著,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普及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的深化和拓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由萧前担任班主任的哲学研究班连续招收多年,培养了大量人才。黄楠森、高清海、李秀林、陈先达、汪永祥、庄福龄、杨宪邦等一大批享誉学界的哲学家,都毕业于这个研究生班。在中国哲学教学与研究筚路蓝缕的起步阶段,萧前教授给今天的人大哲学人留下了一个矢志前行的坚定背影。

行走在理论与时代之间的马克思主义者陈先达教授

在近70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生涯中,陈先达教授一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使命担当,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被称为“行走的马列字典”,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作出了突出贡献。

微信图片_20240915162051.jpg

自1956年9月走上讲台起,陈先达坚持教书育人近70载。在他看来,一生教书,最大的收获是心态永远年轻,因为永远和年轻人在一起,永远与书为伍,增加知识,更新脑袋。对他来说,教书育人是最快乐,也是最适合的工作。他的学生至今已遍及全国高校哲学课堂,其中有两位大学校长、三位长江学者,数十位教授,他们坚守在马克思主义的讲台上。2015年,在光明日报社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中,陈先达入选并位列榜首,荣获“全国十大最美教师”称号。2024年5月陈先达荣获第二届高等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一等奖教金。

用生命传递思想之光的哲学家朱锐教授

2024年上半年,“不惧死亡的哲学家”朱锐教授爆红网络,他坚守教书育人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扎根教学与研究工作近30年,癌症晚期仍坚守哲学课堂,以“向死而生”的精神,带领学生严肃思考生命与死亡的意义。相关事迹被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微信图片_20240915162056.jpg

“朱老师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哲学学者面对生命现实时所具有的勇气,也让我们看到了努力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情怀。”他就像一支蜡烛,燃烧自己,把光芒传递给下一代人。朱锐以生死之际的实际言行,努力践行着“经师”和“人师”的统一。2024年9月,朱锐教授被学校授予“师德标兵”称号。

以上三位人大哲学人,身处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但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的崇高精神却一脉相承,成为哲学院传家的宝贵财富,也是今天哲学院党委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资源。

2024年8月6日,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经过3年至5年的努力,让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此一中央文件精神为哲学院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尽快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按照学校党委的工作部署,在今后的工作中,哲学院党委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一是进一步凝练“大先生”精神的内容与实质。2009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首聘14位一级教授,哲学院就有4位教授位列其中。2024年4月,学校聘任首批11位吴玉章高级讲席教授,哲学院欧阳谦、姚新中、张文喜等三位教授位列其中。这些新时代的“大先生”以高度的学术自觉推动建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成为一座座精神大宝库,激励后辈们接续努力。我们需要将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进一步提炼,为今后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二是继续做好传承与弘扬工作。邀请学院著名学者主讲“大师讲大道”专业引航第一课。让那些时常出现在学生们教科书编者栏目的知名学者、学术大家现场讲授为学之道与为人之道,以他们鲜明的道德感召力、人格影响力和价值引领力为大学生树立其发展的指路灯塔。

三是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是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完善学院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加强宣传和学习,使学院教师明确师德的要求,自觉遵守各类师德规范。加强对新入职教师的师德引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了师生关系的界限。

在新的阶段,哲学院党委将更好地弘扬教育家精神,从而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哲学学科凝聚起前行力量。路或有坎坷,唯在所不辞。

转载:中国人民大学教工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