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首页 > 国际交流 > 国际交流动态
第三届中美欧暑期宗教学高级研讨班开幕
日期:2006-07-14

  2006年6月1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为时2周的第3届中美欧暑期宗教学高级研讨班开幕了。与往年相比,北京这几天难得的凉爽。主讲教师之一,美国贝勒大学的拜伦·约翰逊(Byron Johnson)教授一踏进人大,就询问是否北京的夏天就是这样,看来他对近年来北京的“七月流火”早有耳闻。暑期班有福,6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学生可以比较舒服地研讨学习了。

  暑期班今年的主题是“宗教社会科学的新范式及进展”,由3位美国教授讲授最近20多年来主导西方宗教社会科学主流的宗教经济学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约翰逊是宗教实证研究的专家;另一位主讲是现任科学研究宗教学会会长(SSSR)、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芝加哥校区的斯蒂芬·沃讷教授,他首先在期刊上使用并论证了“新范式”一词;第3位主讲是普渡大学的华裔学者杨凤岗教授,在美17年,他由一名年轻的访问学者跻身国际学术主流,被公认为英语世界最杰出的移民宗教和中国宗教研究专家,他也是暑期班的主要倡议者和组织者。此外,台湾宗教社会学的奠基者、中央研究院的瞿海源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的梁景文教授等都要为暑期班做专题报告。

  大约2000年前后,国内外一些宗教学者在聊天时,感到国内的宗教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历史学、文学等领域,从社会学实证科学的视角对宗教的研究凤毛麟角。然而,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看,进入现代民主社会后,社会的丰富性,包括宗教的丰富性将得到空前的展现,几乎所有的世界性重大问题都与宗教有关,对当代宗教现状及其发展规律的把握,含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在西方世界,宗教的社会科学研究是非常活跃的显学,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庞大的学术梯队,完善的学术制度,特别是最近20多年来提出的理性选择理论及宗教市场论,被誉为实现了宗教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式转换,对现代化条件下宗教的存在及发展的根源作出了极有说服力的证明,引起包括经济学在内的众多学科的关注。杨凤岗教授于是提议,是否可以设立一个研讨班,每年聘请国际一流的宗教社会科学家来华讲学,邀请国内有志于这一领域研究的青年学者学生参加,推动中国大陆的宗教实证研究。著名宗教学家方立天教授以其远见卓识,立刻意识到这一研究方向的价值,慨然应允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理论研究所承办此事。克服包括非典在内的种种困难之后,“中美欧暑期宗教学高级研讨班”于2004年7月问世。

  研讨班主办3年来,一方面凝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学者,同时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假以时日,这批青年才俊若能在当代中国宗教的实证研究中作出经典性的个案,实实在在地推进学科的发展,并以此贡献于中国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则功莫大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