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零为哲学院师生做“康德的纯粹理性宗教”讲座
日期:2011-04-19李秋零为哲学院师生做“康德的纯粹理性宗教”讲座
讲座由哲学院魏德东副院长主持。他指出,宗教研究现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开始成为一门显学。康德作为西方宗教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对宗教问题有着深入的研究。
讲座正式开始,
在这样的背景下,康德提出了一句名言:我要扬弃知识,为信仰留下地盘。他之所以要扬弃知识是因为他认为知识侵入了不属于知识的领域,知识的有效范围应该是显像世界。康德首先彻底批判了由古至今关于上帝存在的三种证明:本体论的证明、宇宙论的证明、设计论的证明。后人对康德的这项工作给予了这样的评价:“康德把上帝驱逐出了知识”,而
既然如此,为什么康德还坚持上帝存在呢?李秋零教授解释为这要从康德的伦理学思想说起。康德伦理学的核心是意志的自律。道德是自给的,所以绝对不需要宗教。但是道德又必然导致宗教,因为伦理学必须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是人的德福相配问题。康德认为幸福不是道德的目的,虽然幸福与道德并不矛盾,但是不能以幸福的获得作为道德的目的。因此,康德提出了著名的实践理性的三大公设:意志自由、灵魂不死、上帝存在。意志自由是因为自由是道德的依据,而人在短暂的一生中是难以达到道德的完满与至善的境界的,所以要求灵魂不死。最终要解决德福相配问题,就必须有一个超越性的存在,这便是上帝。因此,宗教不是感官的需要,而是道德的强烈要求,道德必然导致宗教。而此处的上帝必然是全知全能全善的存在,他是神圣的立法者、仁慈的统治者、公正的审判者。这样的上帝不是认识的结果而是设想的结果,不是客观存在的上帝而是我们按照需要塑造的上帝。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样的纯粹理性宗教呢?康德认为,这样的宗教仅仅为按照纯粹道德法则规定的上帝而存在,每一个人侍奉这样的上帝所要做的就是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善的人。而除了善的原则之外,其他任何方式都是对上帝的伪侍奉,是宗教妄想。这个宗教也是需要教会的,因为一个人虽然确立了善的目标,但是仍然会受到恶的攻击,因为他生活在人群中,所以要成为一个善的人必须生活在一个善的群体中,这就是道德的集合体——教会。同时,康德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纯粹理性宗教的教徒们也应该参加祷告、前往教堂、接受洗礼和分食圣餐。但他强调:这些行为要是离开了宗教道德就是纯粹的宗教妄想了。
康德认为纯粹理性宗教和历史性的信仰是有联系的。历史性的信仰是在现实中的、历史中的宗教,是启示的宗教。启示把纯粹理性宗教囊括其中。康德以哲学的方式解释了教会的四项基本原则:第一、对超越理性的经文做出有利于实践理性的解释,对与理性矛盾的经文亦复如是;第二、反对新教“因行称义”的教义,主张因行为称义——善的行为;第三、行为必须表现为人自己对自己道德力量的利用中产生;第四、在自己的作为不足以使人在自己的良知前释罪的地方,理性有权虔诚地假定他有缺陷的地方。
最后,康德论及宗教的发展时,认为教会信仰要逐渐过渡到纯粹的宗教信仰,由纯粹理性宗教占据统治地位,慢慢地接近上帝,最终迎接上帝的降临。
李秋零教授旁征博引,一气呵成。台下的老师同学都被他的讲解所折服,目不转睛看着课件,时而锁眉冥思苦想,时而舒颜若有所悟。晚上八点钟,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记者 田禹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