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院教师代表团访问新加坡高校哲学系与相关学院
日期:2025-04-212025年4月15-18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教授、全英文硕士项目负责人李记芬副教授、PPE项目负责人王小伟副教授、陈广思副教授访问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南洋理工大学哲学系和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推动与新加坡高校哲学系与相关学院交流合作。
4月16日,臧峰宇院长一行访问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与哲学系主任QU Hsueh Ming教授、副系主任LOY Hui Chieh教授、著名哲学家Peter Jeremy Roach Millican教授,以及Ben Richard Kelsey教授、BLUMSON教授、John HOLBO教授、Michael Pelczar教授、Neiladri SINHABABU教授、Abelard PODGORSKI教授、Ethan JERZAK教授和Neil BARTON教授进行深入交流。臧峰宇教授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专业设置、教学特色、国际交流、全英文硕士项目和PPE项目,希望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在师生互访、课程建设、学术研讨等方面加强合作。哲学系主任QU Hsueh Ming教授介绍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院师资规模、课程设置和主要研究方向,副系主任LOY Hui Chieh教授介绍了新加坡国立大学PPE专业特色,希望今后在师生互访、比较哲学和哲学前沿领域加强学术合作。
4月17日,臧峰宇院长一行访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哲学系,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哲学系主任Andrew FORCEHIMES教授、宋晓竹教授、Eugene CHUA教授、James OPENSHAW教授等就深化教学与科研领域的合作、加强师生互访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臧峰宇院长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近年来在哲学教育领域的创新探索,提出共同研究“我们时代的哲学”,通过跨学科对谈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等思路。Andrew FORCEHIMES主任表达了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深入合作的意愿,希望共同加强在比较哲学、当代哲学等领域的研究,并探讨了在人工智能、科技伦理等前沿领域合作的可行路径。
臧峰宇院长应邀做题为“阳明心学与心性管理”的学术讲座。他指出,阳明心学不仅是直指本心的“培根固本”之学,也是面向生活本身的“真切体认”之学。其以“良知”说为根本,强调“一念发动处”的“知行合一”,体现了重德行的实践思维方式。管理的要义在于修己安人,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求理于吾心”,通达实践与内省的自觉,方能以思维创新提升管理效能。讲座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哲学系主任Andrew FORCEHIMES教授主持,哲学系青年教师和部分博士生参加讲座。
随后,臧峰宇院长一行参观了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Chinese Heritage Centre),了解新加坡儒学典籍整理与研究概况。华裔馆成立于1995年,集研究中心、博物馆和图书馆于一体,旨在增进对世界各地华裔社群的认知和了解。华裔馆馆长助理张慧梅博士为大家讲解了王赓武图书馆藏书、华裔馆藏早期南洋华人文物及口述史影像资料。
期间,臧峰宇院长还应邀在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做“比较哲学的可能路径与当代哲学创新”学术讲座。他围绕比较哲学研究的特质与方法论、比较哲学研究的开放性与时代性、比较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等方面展开阐述,认为比较哲学从概念、问题、方法、对象化等多重维度明确体现了创新意识,在哲学史深处与文明交融关节点上展现了我们时代应有的视野与境界,由此展开的多向格义可以跨越不同文化差异造成的本体论与认识论鸿沟,在会通与交融的语境中呈现哲学研究的总体性图景。讲座由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陈素芬教授主持。现场师生围绕讲座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此次访问加强了与新加坡高校哲学系和相关学院的交流合作,在加强学术合作与跨文化对话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可行性探讨,为师生进一步交流互访创造了有利条件。
陈广思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