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成为高质量倾听者——哲学院心理委员团体辅导
日期:2022-03-22本学期开始,哲学院心语咨询室的出现为同学们提供了独特的交流平台,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发现了这个新的空间。
而在上周六(3月19日),由哲学院团委牵头,学生会权益部、哲院青协承办的心理委员团体辅导也告一段落。
本次心理委员团体辅导面向哲学院本硕博所有班级,由心理中心的周莉老师为各位心理委员讲解在日常对话中如何更好地理解性倾听,提升个人的倾听、共情能力。同时,哲学院现任的6位朋辈咨询师也参与到了团体辅导过程中。
上午9:30,团体辅导正式开始,周老师在简单介绍后,让同学们围坐成一个大圆圈,以“大风小风吹”作为团体的破冰游戏。在数轮游戏之后,同学们不再感到刚刚到来时的拘束,氛围开始变得轻松愉快。
在轻松的氛围中,周老师随机邀请了两位同学模拟日常对话,一位作为倾诉者,一位作为倾听者,讲述当下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模拟对话结束后,周老师让两位同学分析了自己的感受,随后让同学们分成三组讨论刚才的对话中倾听者做得好的和可以改善的地方。同学们在讨论中分析了日常对话的特点,并分享了个人体验。
随后,周老师介绍了朋辈心理咨询的发展历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朋辈咨询”的目标和特点,但周老师也强调,心理委员与朋辈咨询师的性质仍有差异。心理委员无需让自己“独立”于其他同学,表现出一种“你可以找我倾诉”的姿态,而是要更好地融入同学,先提升自身的共情能力和倾听能力,自然会更容易让他人感到信任和亲切。
介绍结束后,周老师邀请一位朋辈咨询师再次与刚才扮演倾诉者的同学对话,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倾听式对话与日常朋友间对话的差异。
在两段对话结束后,周老师结合《朋辈心理咨询》中对“朋辈咨询师”的伦理规范为大家讲解了如何在日常对话中提升自己的倾听能力,能够最大程度上地理解和帮助自己身边的同学。在学习完基本的伦理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了对伦理的理解和得到的启发,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伦理作为对于倾听的约束,本质上是为了让我们在帮助其他人时认识到自身的限度,从而更好地使倾诉者受益。但仅仅有伦理的约束不足以支撑同学们推动对话,周老师又为大家介绍了非言语关注、倾听、复述和提问中的一些技巧,这些技巧能够有效地建立起良好的倾诉氛围,助力对话的深入。
最后,在短暂的休息snack时间后,同学们就学习到的新方法进行了讨论与练习,针对最开始的模拟对话进行了新的回应。
整场团体辅导,同学们都认真投入,积极参与了小组的谈论,在新的课堂形式中反思和学习。“相信每一个人有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心理团体辅导为心理委员们带来了一次观念革新,让同学们认识到完成一次倾听式对话中包含的种种“雷区”,从而能够在日后的对话中成为一个更好的倾听者。
下一步,哲学院计划开展更多团体心理活动,为更多同学提一片供心灵栖息的净土。在促进心理健康的长路上,让我们汇聚每一个微小的力量,一起同行!